APP下载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2015-01-09杨建新

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竖式原点图形

杨建新

第一轮课改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关注“怎么教”的问题,纠结于一堂课如何设计、如何展开,重视的是课堂教学样态的研究。这样的研究固然重要,但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这样的教学存在孤立、片段、零碎的弊端,对提升学生整体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在课程标准修订版公布后,我们感到要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关注“怎么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返璞归真,需要重视“教什么”,甚至可以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来得更重要。近年来,我们从这样的思考出发,探讨研究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探究式教学,从关注“怎么教”转变到重视“教什么”,真正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单元主题探究式教学的思考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间的限制,需要教师处理好教学过程和结果的关系,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探究的关系。既要让“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又要保证阶段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就不能停留在某一堂课上,而要从整体考虑,分析具有探究价值的内容,从而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更得到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我们着力探索“单元主题探究式教学”。根据单元内容,从整体着眼,分析思考学生学习的原点在哪里;从原点出发,哪些知识利于学生探究,哪些知识利于学生自学,哪些需要老师讲授。强调用“大概念”组织教学内容,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根据探究主题,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探究水平;从“小概念”向“大概念”不断扩展,逐步建立大概念与小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把知识串联起来,使之成为有机关联的整体。就好比一个知识的小池塘,我们选中一个目标,在水中投入一颗石子,让水的波纹逐渐地扩散开来,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

二、单元主题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根据单元主题探究式教学的内涵,我们要求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实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增强课堂教学的魅力”,在教学中注意做到整体性、前瞻性、实效性。

整体性就是要从数学学科的整体着眼,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学生的学情,分析学生学习的原点、重点和难点,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为此,我们改革原有的备课模式,整合原来的教学分析和学情分析,先进行单元教学要点分析,包括本单元学生学习的起点、探究点、自学点和训练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在“教什么”的问题上追求“更少”,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更深入的探究,避免选择大量的主题,或纠缠于大量的细节。

前瞻性就是要从单元整体着眼,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选准学生学习的生长点,创设问题情景,引领学生通过自学、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问题或情景的设计要放眼整个单元,有利于学生对一个问题情景的深层次解读。

实效性就是要从学生学习能力和获取知识两个层面上考虑,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低年级注重学生的直观体验,使学生逐步能以形式符号为主要载体进行思维活动;中高年级注重学生的自主预习,通过合作探究、互动交流获取知识,学会有规则的推理和符号变换,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单元主题探究式教学的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每个学习单元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时空,在单元教学前组织学生预习、观察、调查、操作等,为教学积累丰富的资源。本着单元整体设计的原则,明确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探究点”“自学点”“训练点”,对需要学生探究的内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去体验、感悟,做到吃透、悟透;学生能自学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学,在交流讨论中获取新知;对需要一定训练的基本技能,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多层次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原点探究,逐步生长

数学是对生活现象的抽象与概括,许多数学概念都有生活原型,对这样的数学知识我们称之为“原点”。对这些知识我们努力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探寻里面所蕴含的数学道理,从而抽象为数学概念、符号及规律。

如苏教版数学(下同)六年级下册的“比例”。这个单元包括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比例尺等内容,学生学习的原点就是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一内容深入探究清楚后,后面内容的学习学生都可以自己解决。

因此,我们这一单元的探究点就定位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一内容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放大与缩小,而是要放在为比例的整体教学作铺垫的视角下来进行,也就是比例是对生活现象的数学表达,是对生活实际事件的数学思考。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通过探究图形放大(或缩小)后与原图形之间的关系,发现放大(或缩小)的就是对应比相等的数学道理,并能找出多组对应比相等的情况;在用比表示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找出相对应的长度的比;在根据比正确地画出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的时候,引导学生画出对应的边,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2.节点探究,裂变发展

“节点”是指在一个数学知识体系中学生学习的关键点。这样的点的突破,对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年级下册“乘法”的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就是这样的“节点”。学生学习前有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的基础,这里就是一个对原有思维方式的突破,突破后,学生对后续乘法的学习都能很好地解决。

因此,对这样的内容就要引导学生作充分的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书写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实际问题,一般学生都用分步计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思考如果用竖式该怎样进行,实际上竖式就是把整十数和个位数分别相乘然后相加的过程。在这里就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如何进行竖式的书写。有了这样的探究,以后学生的学习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逐步生长的,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对后续的学习十分有利。

3.主问题引领,逐步深入

每个单元都有一条知识主线,对此,我们研究单元知识的特点,把握问题主线,引导学生逐步探究深入,使每个知识点连串成线,从而构筑起知识的网络,也使学生能突破一堂课的局限,从整体上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五年级下册“圆”的教学中,我从单元内容分析中认为,整个单元都围绕“圆的大小”来展开更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在“圆的认识”的教学中,学生发现可以用半径和直径表示圆的大小,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维,也引发了学生思考圆这样的曲线图形的周长如何计算的问题,进一步思考这样的图形面积如何计算的问题。

我们在关注一个内容、一节课的探究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从战略上思考的习惯。有大方向的引领,才能引发学生更多有价值的思考,才能让学生去攻克一个个难题。我想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这也许就是我们目前在课堂教学研究中所欠缺的。?筻

猜你喜欢

竖式原点图形
数轴在解答实数题中的应用
循理入法 以理驭法
分图形
关注教材文本中言语表达的“序”
乘除法竖式内容这样调整是合理的
找图形
弄脏的竖式
话题:回到原点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