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学课堂”模式研究
2015-01-09胡玲
胡玲
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将一线教师推向了变革,一步步走来,当下的课改已经进化得更科学、更理性、更实效,它的核心要义从改变教学意义走向了改变教育意义。课改的路径从课堂自学走向自主学习,从启迪思维走向点化生命,从传承知识走向创新知识……
一、基本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呼唤我们的课堂:以生为本,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由培养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转向培养具有多种能力的人,特别是具有终身学习力的学习者。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求新、求变、求真。
基于生本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目标教育理论,并在“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中华经典教育理论的启示下,我首先确立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合作探究”的教学基本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学;鼓励学生,而不是强迫学生学;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学。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要让学生“学会、会学、好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深入思考、体验探究、主动合作与交
流,构建一个民主、平等、激励、高效、和谐的“启学课堂”模式。
二、模式雏形
我们探索实验的“启学课堂”教学模式,包括导入启趣、自学启疑、精讲启思、精练启能、检测启创等五个基本教学环节。
第一步:导入启趣。教师主要通过营造情境、旧知铺垫、观察思考、能力迁移……揭示新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究欲望与学习动力。
第二步:自学启疑。这是“先学”的主要一环,学生借助预习单在目标任务的指引下,通过“我会读、我能写、我理解、我疑惑”等自主学习环节,阅读自学、查阅资料、尝试练习、操作探究,步步为营,层层推进,初步建构。学生在“独学”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学”“组学”,即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切磋交流,解决在“独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更有价值的疑惑。
第三步:精讲启思。这个环节是学生整理思路、建构知识、完善学法的重要过程。在导学单的指引下,学生抓住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思考和讨论,层层推进,步步为营。教师一方面结合学生已经呈现的自主学习的情况,就疑惑和薄弱点进行启发式引导和解答;同时,对新授知识中的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选择性的点拨讲解,并潜移默化地渗透学法指导。
第四步:精练启能。紧扣学习目标,在针对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解决不了的问题精心讲授后,及时让学生经历“我练”“我说”“我辩”“我评”等练习启能过程,促进学生内化提升,自主建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体系。
第五步:检测启创。这一环节通过检测单对当堂学习效果进行阶段监测,同时也帮助学生正确把握、复习巩固本课的重要知识点。检测的题目要具有层次性和拓展延伸性,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堂堂清”,让质量贯穿于教学过程。如果当堂不能及时完成检测,教师应在课后立即收取检测单进行批阅,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跟进评讲、指导,深化教学。
通过“启学五步”,整个课堂形成了“自学—精讲—点拨—练习—反馈”的循环过程,重视并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合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让学生获得能力、习惯、自信、乐趣。
三、主要策略
落实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具体的操作载体,在实践的过程中,摸索研究、初步形成了“三大策略”,即目标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探究、精讲精练精测。
1.目标任务驱动
在“先学”环节,主要策略是目标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载体为预习单和导学单。预习单适用于第一课时之前对于基础知识的自学指导,而导学单主要应用于第二课时细读精讲部分,帮助学生抓住主干理清思路,吃透文本。两单都遵循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创新性的原则,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拐杖,是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与纽带,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知识能力的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写、导思、导练”的作用。所以,我们的“预习单”由分级目标、自学练习及学习提示等内容组成,而这些内容必须做到“三个明确”——明确学习内容,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明确自学方法,让学生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学;明确学习要求,即用多长时间达到怎样的学习结果。
比如,在五年级上册《变色龙》的预习单中,围绕“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这一知识目标,我设计了“我会读”“我能写”“我理解”三个自学板块。“我会读”要求:①准确认读课文中词语,并了解“一模一样”“尽管”两个加点字的读音;②将课文读给同桌听,做到“准确”或是“流利”。“我能写”要求认真描红习字册上的生字,每个三遍,记住字形,组内交流最难写的生字,并相互听写、批改两个生词,及时订正。“我理解”要求通过查词典的方式理解老师总结的“名副其实”等主要四字词语的意思,并自己找一个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进行组内交流。
在五年级上册《师恩难忘》的导学单中,围绕“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这一情感目标,我设计了三层任务,逐层推进,深刻体悟。任务一,默读8—9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难忘师恩的词句,初步了解师恩;任务二,“你感受到田老师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感受深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上批注,再次品读师恩;任务三,小组谈论作者通过哪些描写突出田老师的形象,总结写法,仿写片段,再次感悟师恩。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也是“启学课堂”中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小组合作学习面向全体,发挥实效,我们针对这一学习方式进行了规范与细致的训练。
(1)科学分组
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四人一组,就近建组,设小组长一人,负责学习和组织;设副组长一人,负责常规、纪律、记录等。将学习较为优秀学生编为1号,中等学生编为2号、3号,基础较弱学生编为4号。这样的编号只有教师心中有数。
(2)规范训练
小组交流要有序地开展。组长负责主持,副组长记录,先由2、3号学生发言,其他学生补充、质疑、提问,最后由1号学生总结,代表本组意见。
交流或是汇报过程中要求:大声表达,语言组织合理;学会倾听,别人说过的,不再重复;主动质疑与交流,听不懂的马上就问,有歧义的及时补充。
在形成有效、规范的小组学习活动过程中,老师的指导和训练非常重要。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认真倾听、大胆质疑、善于评价别人优点的好习惯。
(3)注意事项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其一,教师要解放思想,敢于让后进生做演示操作,敢于暴露教学中的难点;其二,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没有机会上台展示的学生要带着问题仔细聆听,随时准备纠正错误或补充;其三,教师要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和反馈个人或小组学习中的错误,针对重点举一反三;其四,教师要营造互帮互学“兵”教“兵”的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小老师们”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积极性。
在四年级上册《江雪》这一课中,我多次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其中在“想象悟读”这一环节中,启发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心中的“江雪图”,老师首先就要进行明确细致的分工,安排1号学生组织调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让能力较弱的4号学生主说,1、2、3号学生补充、帮助。这样的小组学习组织有序、任务明确、训练有效,能让更多的学生活跃思维、参与学习。
3.精讲精练精测
“启学课堂”是一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活动,重点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老师设计的讲解、练习与测试必须准确、精当、高效,为学生的“学”而服务。
精讲需紧扣新课标,注重双基的训练,落实三个维度学习目标的分解和细化,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求知状态。精讲的过程首先从精心设计一个问题开始,学生就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展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质疑、追问、启发、点拨等策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个个“小记者”“小老师”“小辩手”活跃于课堂中,形成了一种交互、助推的学习氛围。最后,老师就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概括和提升。
精练和精测是导学单的延伸和反馈,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在针对性的练习和检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练习的设计要以双基为主、有层次、有梯度、有思考、有挑战、有代表性、不重复相似类型。
我们尝试在练习单和检测单中通过“一星题、两星题”或“必做题、选做题”等不同方式展现了习题的层次性和创造性,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四、反思前行
在“启学课堂”的实践研究中,我深刻地感受到正在发生着的“三大变革”:
变革一,我们的课堂应更关注学生的活动。不仅仅单纯地看学生积累知识的量,重要的是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变革二,我们的课堂应更关注学习的建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而是学生知识、能力、意志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构者、帮助者与促进者。
变革三,我们的课堂应更关注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的和谐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个体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当我们的课改由关注课堂走向关注教育时,作为教师应越来越重视“人心”这个隐性因素。盖洛普最新发布的《美国学校现状》为我们呈现了教育的非常重要的三个“软指标”:投入度、希望值和幸福感。这些因素给我们的课改又会带来怎样的变革?
“启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才刚刚起步,并未成型、成熟、成模,对于新的教学模式还需要实践的检验与促进,还需要精细地打磨、雕琢,还需要与时俱进、创新求实。?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