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与家长导致学生厌学心理的言行分析

2015-01-08张高产

企业导报 2014年23期
关键词:厌学素质教育心理健康

张高产

摘  要:目前中小学生厌学问题情况比较严重。中小学生厌学是各种原因交互作用的结果。在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中,有些涉及面较广,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所改观。也有一些主要原因是因为教师和家长言行不当,只要教师和家长改进自己的言行就能避免相应的厌学情绪。本文重在探索教师与家长导致学生厌学的一些言行,以及这些言行导致厌学的心理机制,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心理;心理健康;厌学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师大教育系曾做过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大型调查,因“喜欢学习”上学的初、高中生仅有10.7%和4.3%。[1]天津市中小学生厌学情况调查显示,27.7%的中小学生存在厌学问题。[2]虽然不同的调查结果有一定的出入,但无论哪一种结果都说明中小学生厌学问题情况是比较严重的。

中小学生厌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学生个体、家长、老师、学校和社会各个层面,也是文化、政治、经济、心理等各个方面,是各种原因交互作用的结果。在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中,有些涉及面较广,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所改观。比如文化、政治、经济等导致厌学的原因。也有一些主要原因是因为教师和家长言行不当,这方面的原因只要教师和家长改进自己的言行就能避免相应的厌学情绪。本文重在探索教师与家长导致学生厌学的一些言行,并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 教师与家长不当言行导致学生厌学的心理机制

(一)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告诉我们,中性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结合就可以导致条件反射。学习本来并不是令人讨厌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甚至认为人生下来就有学习的内在动力。也就是说对于情绪反应来说,学习即便不是令人愉快的刺激,至少也是一个中性刺激。

这个中性刺激之所以会让学生讨厌,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条件反射。也就是说,教师或家长时不时地把学习与令人厌恶的刺激结合在了一起。比如在学校几个同学正玩得高兴,老师会让他们去做作业。几个同学玩得正高兴时被打断,就会产生一种让人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这时又出现了做作业。如果这样多次出现,学生想到做作业就会不愉快。还有学生在家正在看动画片,家长让他去看书。最喜欢看的动画片不能看,会产生不舒服的情绪体验,这时又出现看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条件反射:看书或提到看书就不舒服。

此外诸如“赶快睡觉,明天还要上学”,“别说话了,快做作业”,“你的学习能这样好我就放心了”,“再不听话把你送到学校”这些语言,以及罚孩子写作业,罚孩子看书,罚孩子写作文,罚孩子练字等行为。都会让学生形成讨厌学习的条件反射。

(二)餍足。所谓餍足,就是让学生持续某一行为,直到他们厌倦为止。餍足行为本来应该用在需要消除的不良行为上。比如想让一个抽烟的人戒烟,就可以让他短时间内大量抽烟,当抽到一定的量,他就会对抽烟产生厌烦,再抽到一定的量他可能就会把抽烟当作受罪而不再抽烟。

但在教学工作中,在辅导孩子做功课时,有些教师和家长却让孩子对本该做的事情进行了餍足。现在城市里有好多孩子都学过钢琴,几乎同样多的孩子对钢深感讨厌。小孩子第一次接触钢琴,发现一碰到琴弦就能发出声音,一般都有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驶下多数孩子都会多弹几次。一些家长看到之后,就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有学琴的爱好甚至是弹琴的天赋,就为孩子报钢琴班。报了班之后每天都要弹琴,并且要弹到一定的量。因此,多数孩子提到钢琴就感到痛苦。

钢琴如此,绘画,书法,足球,围棋,乒乓球等等也多是如此。哪怕是喜欢做的事,比如烟民抽烟,持续到一定的时间也会厌倦,更何况不一定喜欢做的所谓兴趣。

(三)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是指人或动物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于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最早揭示这一现象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他把狗关在一个笼子里面实施电击,被电击的狗试图逃离笼子,摆脱电击。但问题的关键是,狗无论怎么努力,都没办法摆脱电击。这样,狗进行争扎的强度越来低,最后干脆放弃争扎。

习得性无助理论告诉我们,只要人或动物在挫折面前没有能力改变,就会放弃争取改变的努力。不少孩子厌学就是习得性无助引起的。比如现在有不少孩子作业要做到晚上十点多甚至更晚。当然其中有一部分是因为作业太多,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的作业并没有那么多。作业没有那么多还做那么晚,主要是教师或家长的错误做法导致的。

现在各行各业竞争多比较激烈,学生学习成绩的竞争更是如此。所以,不少教师与家长就怕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人,因此不愿看到他们有空闲时间。如果哪个孩子在一小时内完成了别人两个小时的作业,教师或家长往往会布置双倍或接近双倍的作业。如果他还能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完成,教师或家长还会给他布置更多的作业。就这样,作业就成了没办法摆脱的苦恼,做得快与做得慢没有差别,都只能把时间耗在做作业上。于是就有一些孩子无论作业是多是少都要做到很晚。当然,在本来可以很快完成作业,因为害怕完成之后会带来更多的作业,却不得不拖到很晚时,往往非常痛苦,对学习也深感讨厌。

(四)榜样。班杜拉认为,孩子是通过观察成人的行为而进行学习的。现在的家长不学习可能是现在厌学学生增加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空闲时间增加,家长用在辅导孩子学习上的时间也增加。家长用在辅导孩子学习上的时间也增加,却导致了厌学孩子的增加。这可以用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作出解释。毫无疑问,孩子的工作就是学习。当人们空闲时间少的时候,孩子看到家长经常在工作,因此,他们认为工作是理所当然的。他们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自己的工作——学习——上,他们认为是非常正常的事。现在人们空闲时间增多,家长在单位可能工作很认真,很努力,但孩子看不到。好多孩子眼中的父母就是看电视,玩电脑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认为让自己学习是不公平的,哪怕父母帮助自己学习也是不公平的:“为什么你们可以放松,却要求我学习?”

二、教师和家长应该怎样做

让学生形成厌学的条件反射,要求学生投入大量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不断增加以及没有做出好的榜样。教师和家长这是四种做法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如果能够他细分析这些做法引起厌学情绪的心理机制,并针对性地改变言行,就可以相应地减少孩子的厌学情绪,甚至可以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

(一)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如果把学习与不愉快的情绪多次联结,可以形成厌学的情绪。同理,如果把学习与愉快的情绪联结起来,或者把不学习与不愉快的情绪联结起来,就可以形成以学为乐的条件反射。

比如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经常与孩子交流学习心得,对孩子的学习给予更多的积极评价,鼓励孩子学习上独到的见解,多向孩子请教等,都是把学习与愉快的情绪联结起来的做法。久而久之,孩子对学习就会形成愉快的条件反射。

同样,当孩子表现不好,需要受到惩罚时,可以采用取消或缩短读书时间,不让参与学习讨论,剥夺做作业的权利等方法。让学生把不学习与不愉快联结起来,进而使学生体会到不学习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二)增加饥饿感。大量的持续某一行为,会让人产生对这种行为的厌恶感。同样的道理,一般的活动如果机会很少,人们就会有一种珍惜感、饥饿感。我们都知道,古今中外有不少家庭条件不好,上不起学的孩子反而更加渴望学习,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总的来说目前孩子的学习时间是很多的,想让孩子产生学习上的饥饿感并不容易。但教师和家长并不是一筹莫展,无能为力。而是可以采用一些巧妙的手段,让孩子切身感受到学习时间并不是十分充足的。比如让孩子在学习时中断学习做一些家务,因为一些看似紧急的事情不得不暂时放弃学习,为了休息不得不放下孩子们认为很重要的作业。这些做法看似不利于孩子学习,实际上可以让孩子体会到学习时间也不是应用尽有,不得不抓紧时间学习。

(三)增加学生对学习的控制感。如果学生无论学习怎么投入、怎么努力,每天都必须学到一定的时间,根本没有时间做一些学习之外的事情。学生在学习上就会产生无助感,就会降低学习的努力程度,甚至放弃努力的偿试。反过来,如果让学生体会到对学习的控制感,学生就更愿意提高学习的效率与效果。

笔者认为要求每天学习多少内容比要求每天学习多长时间更好。学生只要完成了规定内容,就可以做一些自己更想做的事。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明显提高。当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再要求孩子每天要达到的学习效果,而不是每天完成多少作业。这样孩子就会更加认真地完成作业。

当然,每天要求完成的内容与每天要求达到的效果都有一个度的问题。如果要求太高,学生不能完成或者要做出非常大的努力才能完成,都不利于孩子增加学习中的控制感。同样,每天的学习内容或每天要达到的学习效果在一段时间内应该相对固定,如果经常变化也会影响孩子的控制感。

(四)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一般来说,如果教师和家长喜欢学习,孩子就比较容易喜欢学习;如果教师或家长视学习为负担,从来不看书本,孩子也不太会喜欢学习。所以,要想培养热爱学习的孩子,教师和家长自身就要以身作责。

成人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天学习的行为。所以成人可以看各种内容的书,只要是书本而不是看手机或电脑就好。至于休闲娱乐,还是在孩子休闲时间从事,最好与孩子一起为好。这样不但能培养出爱学习的孩子,也能够与孩子更好地相互了解,也能够增加与孩子的感情。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今天我们培养出了好多知之者,但好之者不多,乐之者更少,恶之者却多。怎样减少恶之者,增加乐之者。本文给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让学生形成乐于学习的条件反射,二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时间来之不易,三是让学生感到学习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四是教师家长要做出好的榜样。其中有些措施,比如让学生中断学习去做家务,每天的学习内容要有一个度,可能短期间内会让孩子的成绩有所下降,但因为这样做能减少孩子厌学情绪,增加学习乐学体验,从长远看是有利于孩子的发展的。

参考文献:

[1]高利兵.中学生厌学的归因与矫治[J].教育科学研究.2004.7:53~55

[2] 郝明君.中小学生厌学现象的文化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9(6):24~27

[3]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31~133

猜你喜欢

厌学素质教育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一例学生厌学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女大学生的“厌学”现象研究及探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