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语文能力评价方式
2015-01-08杨俭
杨俭
目前,高职语文教学课程的评价主要是以考试作为主要手段。以一份语文试卷定优劣的评价方式,考试的内容成为教学的主宰,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忽视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以考试作为主要手段的评价方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学习的积极性。故而,语文教育必须在评价方式上进行改革。
一、学习行为习惯的评价
乌申斯基说“习惯是教育力量的杠杆”。叶圣陶先生也认为学习的最好方法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对学习活动及结果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因此,评价学生基本语文素养是否初步形成的标志是学生是否拥有自主学习语文的意识和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我们从学习准备、上课听讲、工具书的使用、作业完成、资料积累、古诗文背诵、读书札记等方面评价学生,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学具的习惯,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的习惯,书写整洁美观的习惯,勤翻工具书的习惯,读课外书的习惯,每周一诗的背诵习惯。
二、自主合作学习的评价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建立互动合作、自主探究的新型课堂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对学生自主合作素养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注重与同学间的交流、是否主动思考、提出疑问、是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就所讨论问题提出自己看法、是否与其他同学共同完成自主互评、认真负责等方面来设计评价指标,引导学生在讨论、质疑、合作中学习语文,在自主探究中引发语文学习兴趣。
三、阅读、写作的评价
阅读是学生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基础。写作是学生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表现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教师可推荐课外读物读,学生自主选择课外阅读材料。学生能够摘抄阅读材料中优美的、有启示性的语句,能对文章作一点赏析、提出疑问。坚持课外练笔,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良好的习惯。
就语文知识素养而言,它包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就语文能力素养而言,包括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和认识能力、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能力发展的状况,主要是以考试方式来评价。针对“一卷定优劣”的不合理,首先我们注重在考试中加入听力测试的成绩,并且在命题和要求上,注重学生个性的差异,注意在参照教材的基本要求上,适当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这样,能够比较客观的评价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概况,能够较有效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形成;其次,引导学生对“知识与能力”的发展情况尽心梳理、总结、反思。每一次测试后,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自信,“我最自信的题型”、“我最喜欢的题型”,等等,这些均能让学生找到自信的源泉。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失误,检查自己的预习、上课、复习、课外学习等各个学习环节,找出优点和不足,最后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建议。这样,要想获取高分,必须重视日常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日常语文能力的培养。
四、学生综合性语文学习评价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对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要求,它是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利用的一个表现,更是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体现。对综合性语文学习的评价是基本语文素养形成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每学期教师需要向学生推荐综合性学习内容,例如,办班刊、小报、个人文集;组织班会,写好串词;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写出调查报告;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为家乡的景点写解说词;对同学、家乡、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能收集资料,写出一点研究性文章,等等。教师对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一是看能否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二是看在活动中能否有新的创新,能否发挥个性特长,三是看学生能否与他人合作,积极为完成活动献计献策,共同完成活动。评价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探究问题的意识、有创新思想的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让学生有自信心,有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唐晓杰.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2] 马永.观摩与评析[J].教师,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