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模式—《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的教学探究
2015-01-08陈未峰
陈未峰
【摘要】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模式,以《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研究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方法和过程,并对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实训环境、配套教材、师资队伍、质量评价等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工学结合一体化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 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01-02
人的一生是在“做题、做事、做人”中度过的,有成就者大多好学习、善做事、能为人。机械学科的应用人才一般是在做事中学习和为人的,较为严谨,因此,数控专业课程的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做事。做事是一个行动过程,因此,把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特别是核心课程的学习,放在行动过程中进行,工学结合是最佳选择。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是我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采用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法可以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融合为一体,突破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状况,构建学习领域,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就可完成一个典型的综合性任务。老师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教授知识的老师,更成为工厂中传授技艺的师父。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学环境既要适合于理论教学、又要适合于技能实践,老师现场指导学生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典型工作任务,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过程是工作,工作过程是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这种教学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避免传统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能让基础文化偏弱的中职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更准确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我正在不断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一、《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学习领域的课程特征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学习领域的课程设计,主要是通过解构原来学科化的专业课程和部分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在基于工作过程来重构学习情境。学习领域课程的任务不仅是培养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专业能力,更要通过教学设计实现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通过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使学生学会零件工艺分析、程序编程和零件加工的专业技术能力,获得职业岗位的就业能力。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就可完成一个典型的综合性工作任务。该课程主要特征如下:
1、注重培养学生的零件工艺分析、编程和机床操作的实践能力,强调实践性、能力性和职业性;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设置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团队合作能力。
3、学时安排相对灵活,在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易于面对面地进行沟通,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活动,实施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每一位学生均可获得不同程度的收获。
4、教学情景更接近于生产实际,学生通过对工作过程的亲身体验,能够真正理解学科内容,懂得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养成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并成为终身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是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与身心修养共同作用的过程,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在数控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中尤具特殊的地位与作用。
二、《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学习领域的课程学习目标与授课对象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应服务于机类工科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即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为此,在《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学习领域课程目标设计上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其核心是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和综合素质。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完整的典型工作任务过程学习,让学生体验干数控的“苦”(主要是知识与能力的难度、要求的苛刻等)与“乐(产品加工与创新的快乐)”,体验机械人的特有的成就感与自豪感;培养干机械应有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工期意识、合作意识等)和人格特质(诚实、守信、认真、执着、不怕苦、抗挫折、探究与创新等性格特征);培养机械人特有的“价值观”(通过干机械造福他人与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知识与技能”目标
有关实用价值理念、零件工艺分析、程序编制、工件装夹、加工方法机床操作、策略方法的知识与技能;有关社会需求及任务识别、产品设计与制造的知识与技能;有关人际沟通、人际互动的知识与技能;有关数控专业初、中、高级不同职业技能水平的知识与技能。
3、“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体验完整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过程,让学生抽象概括出产品加工的一般过程(即整个过程的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对象、时空、手段、方法等),理解整个过程的内在逻辑关系(各阶段的先后关系、因果关系、辩证关系)和一般特征(系统性、计划性、行动性、逻辑性、跳跃性、回旋性等),理解职业岗位的需求(吃苦耐劳、灵活性、突发性、顿悟与灵感等)。
4、本课程授课对象:中、高职院校数控专业学生、数控培训班学生和企业。
三、指导教师团队的建设、工学结合一体化教材
1、《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师必须实现“理实一体、学科综合”的特质。一般来说,从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研究经验,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个性特征,并能恰如其分的加以引导。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教师既有其出色之处,也会有其不足之处,上述特质集于一身并都表现出色的教师十分罕见。因此,实施《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应该根据工作任务的特点及其教学需要,聘请具有不同学科背景及特长的教师或企业技术骨干组成教学指导团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endprint
2、教学过程中使用教材是根据学院现有场地、设备以及各种教学资源按照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思路进行编写的,将教学内容分为一个个可实施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紧密结合的项目,即工作任务,工作任务的选取来自工厂生产一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相关的操作技能,也学到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培养了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素养,从而实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目的,培养的学生到了工厂以后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
四、《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学习领域课程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过程体现完整行动模式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实施,要坚持科学与人文,学习、做事与做人相统一的原则,做中学的原则,工作过程导向的原则,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反思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合作性原则,群体激励原则和资源整合原则。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学习领域课程的实施,在进程上应该坚持“工作过程导向原则”, 其教学形式也应体现完整行动模式的六个方面,即任务描述、任务分析、相关知识、任务实施、任务检查与评价、任务拓展。
1、任务描述:介绍任务的环境、用途、要求与目的。
2、任务分析:介绍完成任务的思路、技能点和知识点。
3、相关知识:完成任务需要的一些背景知识,为实施任务做理论和技能知识铺垫;以及一些任务不可能涉及的知识和技能。
4、任务实施:介绍任务完成的具体步骤,并要求叙述完成任务的详细操作步骤(前面任务中涉及与讲过的操作步骤可简单叙述),对每一操作,一定要有该操作对应效果的描述或具体工艺效果、原理的叙述说明;对于程序设计,这里是代码的具体实现,对于一些重点的语句或代码模块,还要有适当的注释说明。
5、任务检查与评价:通过应用工量具检查任务结果,讲述完成任务的重要思想、方法、知识点、技能点、不便于在操作步骤中描述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完成任务时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使学生加深此类相关技能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6、任务拓展:主要介绍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或者任务难度相比前一任务较大的内容,是为了弥补项目实施步骤中没有介绍的,或者不方便介绍的内容,使学生根据所学技能知识完成新的学习任务。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学习领域课程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最终要指向让学生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这个产品既可以理解为制作的一个物品,也可以理解为排除的一个故障,还可以理解为所提供的一项服务。 典型工作任务学习培养学生主要职业能力有:
五、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现代的职业教育贯彻的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以往仅以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考评依据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用工学结合一体化理论指导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改革,坚持以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和学生需要为根本依据,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不仅仅上课教师自己说了算,还必须让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评价。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评价重在过程,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完成任务情况,期末按企业标准产品进行零件加工测试,请企业技术人员评价,专业理论知识考核评价等几部分,按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实操零件加工考核占30%,专业理论知识占40%,得出学生最终的总成绩,这样,平时教学注重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待学习与工作的态度。学生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的实用性,尽可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作为专业教师还应强化自身专业技能水平,到企业跟班实习,及时了解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同时,将企业的工作形式与发展趋势,渗入到学校课堂当中,作为学生学习知识与企业相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我们的班主任还要时时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家长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这样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我们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毕业生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六、结束语
以‘工学结合一体化模式开展《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实践探索,为上好机械专业的相关课程带来了诸多的好处,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在我校也已经被广为接受,但具体实施起来在一些方面还不是很到位,比如项目化的课程在真实性、完整性和趣味性上还存在许多不足,教师的教学理念、技能水平、教学方法和对企业生产的认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等。我将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为培养企业适用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李占军. “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索[J].职教论坛,2006,(18).
[3] 王颖,秦松祥,李曙生.数控编程与操作.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探讨[J].机械制造与研究,200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