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丹颗粒联合贝前列素钠、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2015-01-08冯翠娥石振东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内分泌科辽宁铁岭112700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干部病房辽宁铁岭112700
冯翠娥 ,石振东(1.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内分泌科,辽宁 铁岭 112700;2.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干部病房,辽宁铁岭 1127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各种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60% ~90%,病变累及全身各个系统,是糖尿病主要致残原因之一,由此可见,DPN 的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具有重大意义[1]。笔者采用贝前列素钠、依帕司他联合木丹颗粒治疗DPN 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5 月—2014 年5 月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52 例,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糖尿病及DPN 的诊断标准[2]。152 例患者中,男性82 例,女性70 例,平均年龄(56.5 ±12.0)岁,平均病程(13.0 ±6.7)年,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6 例。2 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身体质量指数及每日摄取热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 组患者均在糖尿病饮食的基础上,应用口服降糖药或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水平,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贝前列素钠(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83589)40 μg、1 日3 次,依帕司他(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40012)50 mg、1 日3 次;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木丹颗粒(辽宁奥达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Z20080033)7 g、1 日3 次、口服。2组均以3 周为1 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肌电图改善情况。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腱反射、膝反射检查,详细询问并记录自觉症状。肌电图检查采用丹麦产DISA2000型肌电图仪,测定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疗效判定:显效:自觉症状(麻、凉、痛)明显好转或消失,腱反射明显改善或基本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麻、凉、痛)好转,腱反射改善;无效:症状(麻、凉、痛)、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进行组间单向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所有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56 例(占73.7%),有效15 例(占19.7%),无效5 例(占6.6%),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显效40 例(占52.6%),有效20 例(占26.3%),无效16 例(占21.1%),总有效率为78.9%,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MCV、SCV 变化比较
2 组患者治疗后MCV、SCV 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见表1。
表1 2 组患者治疗前、后MCV、SCV 变化比较(m/s,¯x±s)Tab 1 MCV and SCV changes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uropathy after treatment(m/s,¯x±s)
2.3 不良反应
2 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DPN 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较有影响的是代谢学说和血管学说[1-2]。但任一学说都无法单独对DPN 的发病机制作出圆满解释。长期高血糖及血脂代谢异常,导致营养神经的小动脉内膜及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管壁内脂肪及多糖类沉积使管腔狭窄,引起神经纤维缺血、缺氧;高糖状态导致多元醇途径激活、蛋白激酶C 激活、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自由基生成增多,氧化应激增强以及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导致神经损伤。因此,多元论发病观点正成为大家的共识。
3.1 贝前列素钠的作用机制及优势
贝前列素钠是一种口服的稳定的前列环素类似物。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I2)是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血管活性物质,是迄今发现的作用最强的内源性血小板抑制剂,它通过血小板和血管平滑肌的PGI2 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浓度升高,从而抑制钙离子流入及血栓素A2 生成,达到抗血小板和扩张血管的作用。其可以降低外周小血管阻力,使滋养外周神经的血管扩张,改善供血;提高了红细胞携氧及变形能力,增加了对缺血神经的供氧;通过改善神经组织的微循环,促进了髓鞘的形成及轴突再生,使受损神经得到了修复[3-4]。PGI2 类似物具有结构稳定、半衰期较长、口服方便等优点。
3.2 依帕司他的作用机制及优势
依帕司他是一种可逆性的醛糖还原酶非竞争性抑制剂,能有效抑制醛糖还原酶将葡萄糖代谢成山梨醇,减少山梨醇和果糖在周围神经的蓄积,从而增加神经传导速度;还可以通过抑制蛋白激酶C 信号通路,增加内皮细胞NO 的形成,抑制高糖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黏附及内皮黏附因子的表达,从而改善神经血管功能,达到治疗神经病变的目的[5]。
3.3 木丹颗粒的作用机制、功效及其特点
由于DPN 的病因及病理机制尚不明确,单纯依靠西药治疗DPN 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发挥中药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中医认为DPN 的机制为燥热伤阴,阴损气耗,致气阴两虚,气虚则血脉瘀滞,脉络不通,不通则痛[6]。木丹颗粒的组方为黄芪、延胡索、三七、赤芍、丹参、川芎、红花、苏木、鸡血藤,君药黄芪大补脾胃之元气,气旺血行,祛瘀不伤正;延胡索行气止痛,三七活血化瘀、补益,共为臣药,助君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丹参、川芎、红花、苏木、鸡血藤为佐使药,能活血化瘀、舒筋通络;苏木、丹参、黄芪配伍,还具有抗氧化作用,诸药合用,标本兼治,共奏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7-10]。药效学研究资料表明,木丹颗粒可明显改善链脲霉素糖尿病模型大鼠尾神经传导速度的减慢,可显著抑制糖尿病模型大鼠红细胞山梨醇含量的升高,还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经木丹颗粒治疗后,大鼠Na+-K+-ATP 酶活性显著升高,代谢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木丹颗粒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有着显著的影响,有显著的活血作用;经木丹颗粒治疗后,糖尿病模型大鼠坐骨神经中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的含量增加,动作电位和传导速度提高;木丹颗粒还能够上调糖尿病模型大鼠坐骨神经生长因子的mRNA表达[11-13]。以上研究结果证明,木丹颗粒治疗DPN 的优势在于其多靶点、多途径的综合治疗作用。目前,DPN 的中医诊疗规范已将木丹颗粒写入临床用药指南中[14]。
3.4 联合用药的优势
木丹颗粒联合贝前列素钠、依帕司他治疗DPN,中西药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发挥了各自优点,体现了木丹颗粒多靶点、多途径的综合治疗作用,患者的临床症状(麻、凉、痛)一般在1 ~2 周时已开始改善,比对照组提前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信心,患者的依从性较好。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MCV、SCV 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总有效率达93.4%,远高于对照组的78.9%(P<0.05)。由此可见,木丹颗粒联合贝前列素钠、依帕司他治疗DPN,疗效确切、疗程短,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与国内研究结果相近,可供临床治疗DPN 时借鉴[15-16]。
[1] 葛均波,徐永健. 内科学[M]. 8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33-748.
[2] 刘硒碲,夏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2):317-319.
[3] Brownlee M.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cell biology of diabetic complications[J].Nature,2001,414(6865):813-820.
[4] Vesalainen RK,Pietilä M,Tahvanainen KU,et al. Cardiac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imaging with[1 1 C]hydroxyephedrine ,a specific tracer for sympathetic nerve endings,and its functional correlates i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J]. Am J Cardiol,1999,84(5):568-574.
[5] 李长龄.常用处方药物手册[M].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639.
[6] 黄达,李鸣镝,林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6):719-722.
[7] 张静文.苏木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6):2466-2467.
[8] 浦锡娟,徐凯琳.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临床医学工程,2009,16(8):154-155.
[9] 马宏秀,张治祥. 黄芪的药理研究进展[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27(5):73-75.
[10] 吕锐,李尧军,田桂芳,等.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J].中国新药杂志,2009,18(2):123-126.
[11] 李长辉,于世家.木丹颗粒对糖尿病大鼠血清致痛物质5-HT、β-EP 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5):25-27,38.
[12] 封卫毅,侯家玉,王晶,等.甲钴胺、格列齐特及其联合用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功能和多元醇代谢通路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2004,39(1):27-30.
[13] 于世家,王镁,张兰,等.糖末宁对糖尿病大鼠神经传导速度和红细胞山梨醇的影响[J].中成药,2004,26(5):405-407.
[14] 庞国明,闫镛,朱璞,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规范初稿[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2):260-264.
[15] 金雪花,付鸿玉,唐海燕,等.α-硫辛酸、甲钴胺、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 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3):151-152.
[16] 崔凤云,石振东.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9):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