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天华二胡革新对当代发展国乐的启示

2015-01-07郑怀佐

艺术百家 2014年5期
关键词:刘天华二胡演奏国乐

郑怀佐

摘要:我国近现代二胡的奠基人刘天华为发展国乐改革二胡所作的探索,为当代发展国乐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他以一种文化自觉的革新理念,汇通中西的推陈出新,独创一格的教学改革,别出心裁的技艺创新,开辟了二胡艺术新纪元。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刘天华二胡革新的理念和精神、追求和智慧,让中华民族民间艺术在复兴中华的伟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关键词:音乐艺术;二胡演奏;国乐;教学改革;刘天华;启示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

Impact of Liu Tianhua's Er'hu Innovation on Contemporary National Music Development

ZHENG Huai-zuo

(School of Music, Huaiyin Teachers' College, Huaian, Jiangsu 223300)

我国民族器乐的一代宗师刘天华,以二胡为突破点,通过大胆而睿智的科学改革,确立了现代二胡的发展基础和方向,堪称中国现代二胡学派的奠基人。他的二胡革新理念与实践,为我们今天发展国乐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和有益的启示。

一、怀揣文化自觉坚定革新信念

刘天华的二胡改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技艺改进,更不是兴之所至的灵感使然,而是以崇高的文化自觉投入的二胡革新。

延续文化的国人责任。他认为二胡艺术是中国平民大众的艺术。20世纪初,不少人崇洋非中,鄙视本国本土的音乐文化,他怀揣民族责任心奋起反驳,在“国乐改进社”所办的杂志上,指责这种偏见,他说:“音乐的粗鄙及文雅,全在演奏者的思想与技术及乐曲的组织,故同一乐器之上,七情具能表现。”①他认为西乐、国乐没有雅俗之分,都是一样的,同样可以表达人的感情。

以文化人的使命担当。文治教化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以文化人是中华文化的特点,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担当与光荣。刘天华以这样的担当,成为我国现代音乐史上把民族器乐列入高等音乐学校教程的第一人。刘天华在二胡曲《月夜》说明中写道:“不论那种乐器那种音乐、只要能给人们精神上些少的安慰,能表现人们一些艺术的思想、都是可贵的”,刘天华追求的是“能唤醒民族灵魂的音乐”的价值,因而他始终带着文化的使命感,努力使音乐成为“人人必备的一种养生之具”。

鼎故革新的艺术追求。近代以降,在外来文化的强势侵略中,国人的创新精神几近泯灭。当时音乐上有“国粹派”与“崇洋派”之争,前者主张“复兴雅乐,不闻西乐”,后者主张“全盘西化”。刘天华以革新国乐的睿识,认为一个国家的文化,既不能死守老法、抱残守缺,也不能抄袭别人、全盘照搬,应该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一方面从中西文化的“调和与合作”之中,走出一条“进步”之路。②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新的民族音乐。

二、借鉴以图出新创造贵在独步

二胡怎样革新,这是许多乐人感到棘手的问题。刘天华为此作了可贵的探索。

推陈出新必须汇通中西,而不是拼凑嫁接。刘天华的二胡革新告诉我们:贯通中西,是他改革二胡艺术成功的基础。刘天华深知“国粹”的可贵,中国有数千年的音乐史,“要是立足点不稳固,哪里能够到这地步”③。刘天华熟知音乐与诗歌同胞共生、同体存在的中华艺术史,因而很重视音乐意境的创造。为了二胡革新,刘天华刻苦钻研各种民族乐器的演奏,学习昆曲、京剧,学习民族民间音乐。④同时他又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和声学、作曲法以及小提琴演奏,创造性地把西洋音乐形式与技巧用于改进二胡艺术。

熔炼艺术必须深度体验,而不是炫技取宠。刘天华的二胡成就,不是孤立的技巧展示,而是对内容的最深层表达。《病中吟》就是最好例证。1915年,刘天华20岁,当时中国大夜弥天,风雨如晦,刘天华频遭不幸,丧父、失业、病痛、贫穷,他把家国之不幸全都诉诸二胡琴弦。历时三年,于“五四”前夜完成了《病中吟》的创作。乐曲开始旋律低回宛转,极其缓慢沉重,接着出现了音高的大起大落,把内心极度苦痛、深受压抑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继而突然爆发,与前面的沉重缓慢形成鲜明对比。终曲时旋律又盘旋而下,情绪回落到第一段的沉重缓慢上,首尾呼应,凄凉哀怨,旋回不止。这种表达,不只是一个技巧问题,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体验。

求异创新需要独辟蹊径,而不是抄袭模仿。千余年来,二胡常用来表现温婉缠绵的情调,一直保持着“悲情”特色。刘天华作了划时代意义的探索,用二胡反映激昂向上的情绪,《光明行》就是一个成功的实践。《光明行》是一部充满自信、坚定前行的乐曲,完全摆脱了旧二胡伤感颓唐、悱恻缠绵的情调。这首曲子创作于抗日战争前夜,日寇对华虎视眈眈,反动当局腐败无能,国人对前途悲观绝望,靡靡之音到处泛滥。刘天华对此痛心疾道,为了回击这股逆流,谱写了威武雄壮、气势磅礴、极具民族风格的《光明行》。《光明行》的问世,结束了悲情二胡的旧时代,开创了二胡艺术新纪元。

三、二胡引入高校创立二胡学派

20世纪初,学校音乐教育几乎都是照搬国外的。当时音乐院校普遍认为,民族民间乐器结构简单,缺乏表现力。而刘天华以振兴国乐为己任,在学校教育中践行自己的主张。

潜心音乐教育。刘天华17岁开始从事音乐教学,先后于小学、中学任教。在常州中学任教期间,既重视引进西方音乐,组织管弦军乐队,又重视国乐,在师生中组织丝竹合奏社,还成立了“暑期国乐研究会”。1922年,刘天华27岁,应现代中国音乐开创者之一的萧友梅先生之邀,去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供职。在传习所教学期间,刘天华将二胡引入高等学府音乐教材,刘天华的这一大胆尝试对于二胡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革新音乐教材。刘天华在总结前人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借鉴西洋乐器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制定了练习曲与乐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意“两个融合”,一是中西乐器演奏的融合;二是姐妹乐器演奏的融合,来丰富二胡的演奏。在二胡的教学中,他一改过去“口传心授”教学方法的弊端,采用科学系统的方法,编写了民族乐器教学史上最早的系统教材《南胡练习曲》47首。endprint

创立二胡学派。1922到1932年,刘天华在北大音乐传习所任教期间潜心探索,在二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演奏的技艺、乐曲的创作上逐渐形成了一套体系。通过这套体系训练,刘天华亲自培养了一批中国现代二胡的表演艺术家,如储师竹、蒋凤之、陈振铎等;深受刘天华影响、沿着刘天华二胡艺术道路前进的有一大批艺术家,如陆修棠、刘北茂、张韶等;后人把他们概括为刘天华二胡学派。刘天华二胡学派的一代代传人,为中国现代二胡艺术创造了新的辉煌。

四、不断改革技艺令人耳目一新

刘天华关于二胡艺术的理解、追求路径、二胡教学固然是前卫的,在操琴技艺上也是不断求变求新的,突出反映在琴具的改进、记谱的完善和演奏技巧上。

琴具的改进。传统二胡的艺术表现力有限,刘天华根据自己长期演奏实践的体会,借鉴了小提琴制作工艺,设计了我国第一把改良二胡弓子,使二胡声音有了改变。为了解决二胡发音质量,他试用几种不同的材料做琴码,改用电报纸制成的纸码,将二胡内弦改用优质的丝二弦,外弦用子弦。他把圆筒状二胡琴筒,改为六角筒状;他把二胡的千斤,固定在距琴马46-48厘米之间;他还参考了少数民族拉弦乐器音域较宽的特点,想把二胡发展成为多弦乐器,以增强表现力,令人遗憾的是天不假年,这一切想法没有来得及付诸实施。⑤

记谱的完善。刘天华深感国乐记谱法之陈旧,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国乐的传承。他将西方的五线谱记谱法有机地创造性地移植到工尺谱中,使工尺谱日趋完善。他为了把国粹京剧宣传到国外去,根据梅兰芳所演各戏唱腔,先写出工尺谱、而后再译改成五线谱。记好谱后,又对照唱腔逐一推敲准确,这就是当时的《梅兰芳歌曲谱》。刘天华整理的这份戏曲音乐曲谱,首开我国科学记谱之先河。

演奏的创新。刘天华的改革,使二胡不论在音域、音质还是在指法和弓法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他努力学习民间的三弦拉戏,把这种特殊的技法灵活地运用到二胡演奏中,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的成功演奏,使这种技巧的嫁接获得成功;他成功地运用了泛音,用于《闲居吟》的演奏,使二胡发出了美妙的色彩。在把位上,刘天华将二胡的把位扩大至五到七个把位,扩大了音域,增强了表现力。他用轮指表现《空山鸟语》、用连顿弓、长抖弓以及调式转换表现《光明行》。他根据不同的内容,创造性地采用不同的技法。他借鉴小提琴的方法,二胡采用了固定音定弦法,一直沿用至今。他参考小提琴弓,让更多的弓毛接触琴弦,设计了我国空前未有的二胡弓子。他的二胡独奏曲《月夜》中一弓拉十六个音符,就是得益这种长连弓的优势。可以说,刘天华二胡演奏的特色,跟琴具改良是密不可分的。

五、结语

综观刘天华的二胡革新,对当代发展国乐有许多启示,革新信念上要有一种文化自觉,推陈出新上要能独辟蹊径,艺术教学上要敢于独立一派,技艺改革上要让人耳目一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发展国乐上再创新辉煌。(责任编辑:帅慧芳)

①刘天华《“除夜小唱”、“月夜”的说明》,《音乐杂志》,1928年第1期,第2页。

②刘天华《国乐改进社缘起》第一卷,《新乐潮》,1927年第1期,第6页。

③刘天华《中西音乐的争执问题》,《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④石蔚《试论刘天华的中西融合音乐观》,《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

⑤龙玉兰《刘天华与二胡艺术》,《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4卷,2003年第4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刘天华二胡演奏国乐
练琴那些事·三伏天烤火练琵琶的刘天华
二胡演奏的气息与意念运用探究
“国乐改进社”的历史回顾
西方音乐元素在二胡演奏中的移植
王建民与刘文金的二胡音乐创作异同
国乐改进
有一种经典叫特仑苏 《又见国乐》
抗战时期新国乐思想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