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季稻用丙环·嘧菌酯防病的增产效果

2015-01-06戴彬凤钟列权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单季稻苯甲嘧菌

戴彬凤,陈 君,陈 伟,钟列权*

(1.台州市植物保护检疫站,浙江椒江 318000;2.台州市椒江区农作物病虫测报防治站,浙江椒江 318000)

单季稻用丙环·嘧菌酯防病的增产效果

戴彬凤1,陈 君2,陈 伟2,钟列权1*

(1.台州市植物保护检疫站,浙江椒江 318000;2.台州市椒江区农作物病虫测报防治站,浙江椒江 318000)

为明确新型杀菌剂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对单季稻纹枯病的防效和增产作用,进行了该药剂的相关试验。结果表明,667 m2喷施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50 mL,在分蘖中期和破口前5 d进行2次,防效为92.8%,与当前理想药剂32.5%苯甲·嘧菌酯防效接近,无显著差异;比空白对照增产19.0%;在分蘖中期防治1次的防效为79.6%,也与苯甲·嘧菌酯防效无显著差异,比空白对照增产15.4%。根据防效和药成本综合衡量,建议该药剂在纹枯病中等发生田块防治1次,偏重发生田块防治2次。

丙环·嘧菌酯;水稻;纹枯病

纹枯病是台州市单季稻上常年偏重发生的真菌性病害,一般年份可造成单季稻减产15%~25%。纹枯病为害可使谷粒厚度、宽度减小,成熟度降低,千粒重下降,黏度、味度值降低,导致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下降[1]。目前32.5%苯甲·嘧菌酯和24%噻呋酰胺对水稻纹枯病都有较好的防效和增产作用[2]。嘧菌酯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高效、广谱,既能抑制病菌菌丝生长又能抑制孢子萌发,尤其对水稻纹枯病的菌丝抑制性较强[3]。为进一步明确嘧菌酯复配新药剂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对单季稻防病增产的效果,便于当地推广应用,2014年开展该杀菌剂不同用药时间、不同用药次数对防病增产效果的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地点位于台州市椒江区三甲街道坚决村单季稻田,前茬为冬闲田,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方便。供试品种为浙优18号。采用钢架大棚塑盘育秧,6月2日播种,6月19日机插,行株距30 cm×21 cm。试验药剂有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24%噻呋酰胺悬浮剂(美国陶氏公司)。

1.2 处理设计

试验共设8个处理。处理1为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 m L,在分蘖中期(7月15日)、破口前5 d(8月29日)各用药1次;处理2为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 m L,在分蘖中期(7月15日)用药1次;处理3为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50 m L,在分蘖中期(7月15日)用药1次;处理4为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50 m L,在分蘖中期(7月15日)、破口前5 d(8月29日)各用药1次;处理5为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50 m L,在拔节期(8月7日)用药1次;处理6为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50 m L,在破口前5 d(8月29日)用药1次;处理7为24%噻呋酰胺悬浮剂20 m L,在破口前5 d(8月29日)用药1次;处理8为清水对照。每处理小区133 m2,随机区组排列。每667 m2用水量50 kg,使用背包式电动喷雾器均匀喷雾。

试验期间主要有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发生,667 m2采用40%氯虫·噻虫嗪10 g+50%吡蚜酮20 g防治。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在每处理施药前,采用平行直线法定点50丛,调查水稻纹枯病丛发病率。施药后开展定点调查水稻纹枯病丛发病率,每5 d调查1次,直至病情稳定期为止。

在病害稳定期(10月16日)采用平行直线法,每处理重复3次,每重复调查50丛,记载发病丛数,取其中10丛,逐株记载发病级别,计算病丛率、病株率、病情指数和相对防病效果,进行防效差异显著性分析。

发病分级标准:0级,全株无病;1级,第4叶片及其以下叶鞘、叶片发病(以顶叶为第1叶片);3级,第3叶片及其以下叶鞘、叶片发病;5级,第2叶片及其以下叶鞘、叶片发病;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叶鞘、叶片发病;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在单季稻成熟期(11月5日)调查,每处理取3个点,每点纵、横各调查10丛稻的有效穗;每处理共60丛,每点分别从中取接近其平均丛有效穗的3丛进行经济性状考查,计算理论产量。参考国际水稻所的方法,在各处理中间划出5 m2(2.0 m×2.5 m)的区域,称出此区域内水稻的实际产量,测定当前稻谷的含水量,并换算成14.5%含水量的实割产量。

安全性观察。整个试验期间,供试药剂处理后目测对水稻植株长势、叶片、稻穗等有无不良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持效期

由表1可知,667 m2分别用18.7%丙环·嘧菌酯50 m L在纹枯病发病初期(7月15日)防治1次,持效期长达31 d,与同期用药的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 m L相似;在纹枯病病丛率50%以上(8月7日)防治1次,持效期达20 d;18.7%丙环·嘧菌酯和苯甲·嘧菌酯在发病初期(7月15日)、破口前5 d(8月29日)各防治1次,则持续控制了纹枯病蔓延扩展,防效理想。

表1 不同施药日期丙环·嘧菌酯对纹枯病的持效期

2.2 防效

通过不同防治时期、不同防治次数应用丙环·嘧菌酯、苯甲·嘧菌酯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调查结果(表2)表明,以处理1在分蘖中期、破口前5 d喷施苯甲·嘧菌酯防治1次(共2次)效果最好,病情指数为0.91,相对防效96.2%;其次为处理4,在分蘖中期、破口前5 d喷施丙环·嘧菌酯防治1次(共2次),病情指数为1.64,相对防效92.8%,两者无显著差异;分蘖中期分别用丙环·嘧菌酯(处理3)、苯甲·嘧菌酯(处理2)防治1次,相对防效分别为79.6%和89.0%,与苯甲·嘧菌酯用药2次(处理1)存在极显著差异,但与丙环·嘧菌酯用药2次的处理4无显著差异,且极显著好于其他各处理。另外处理3防效显著好于处理5,6,7,与后三者存在极显著差异。

2.3 增产效果

水稻经济性状考查结果表明,使用丙环·嘧菌酯、苯甲·嘧菌酯后表现出谷色黄亮,饱满度高,增产明显(表3)的特征。各处理的结实率和千粒重相比对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表2 丙环·嘧菌酯处理对水稻纹枯病防效

表3 丙环·嘧菌酯处理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增产效果

由表3可见,处理1和4的结实率分别比对照高12.3和12.3百分点,处理2和3的结实率分别比对照增加11.8和11.6百分点。处理1和4的千粒重分别比对照增加0.32和0.19 g,处理2和3的千粒重均比对照增加0.10和0.04 g。5 m2实割产量推算的产量表明,以处理1分蘖中期、破口前5 d各用苯甲·嘧菌酯防治1次为最高,以处理4

S 435

:B

:0528-9017(2015)10-1603-03

文献著录格式:戴彬凤,陈君,陈伟,等.单季稻用丙环·嘧菌酯防病的增产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0):1603-1605.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1026

2015-05-05

浙江省台州市科技计划农业重点项目(TYD-010)

戴彬凤(1985-),女,浙江黄岩人,助理农艺师,本科,从事植保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E-mail:lindabridget@163.com。

钟列权。E-mail:zlq@tzag.gov.cn。

猜你喜欢

单季稻苯甲嘧菌
光助过硫酸盐氧化处理苯甲羟肟酸的研究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对比试验
HP-β-CD水相中4-甲氧基苯甲硫醚的选择性氧化
二苯甲酮衍生物对酪氨酸酶生物活性的影响*
世界上最苦的物质是什么?
25%呋虫胺·嘧菌酯·种菌唑种子处理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250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黄瓜白粉病试验效果初报
单季稻锌肥肥效试验
250g/L嘧菌酯悬浮剂对不同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分析
贵池区水稻机插秧高效水肥运筹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