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研究综述
2015-01-04王美荣
王美荣
摘 要: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其现代化思想立足于中国具体国情,反思与借鉴了西方现代化发展经验,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理论。本文从国外学者、国内学者对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研究出发,综述了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研究成果。
关键词: 邓小平 现代化思想 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卓越的政治智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领导党和人民开创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今天我们综述邓小平现代化研究成果,深切地感到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国外学者对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研究
国外对邓小平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中可以分为两个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前主要是研究邓小平生平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的积极成果,但研究质量和数量远没有达到较高的水平;20世纪90年代后,特别在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廵讲话后,国外出现了研究“邓小平热”,此时的研究多围绕邓小平理论的来源、基本属性、历史地位等重大问题展开积极的学术探讨。这一时期,无论是研究成果的数量,还是研究深度和选题范围都大大超过前一个时期。在这些研究中,专门研究邓小平现代化理论或现代化思想的成果不多,国外学术界只是通过对邓小平的历史地位、改革开放思想、经济思想、政治思想、外交思想等方面对邓小平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进行了评价。
美国学者卢西恩·派伊在他的文章《邓小平和中国政治文化》中认为邓小平是当代最成功的改革家。他认为:邓小平是位改革家,中国特色的行政专家,真正的共产主义者;邓小平是处在中国转折时期的伟人,他使中国从一个时代走向一个新时代,走向现代化[1]。
英国的《金融时报》在邓小平逝世后发表文章,称“邓小平作为中国现代化之父,因而也是世界经济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地位之一的设计师载入史册。”新加坡《联合早报》以《邓小平——中国现代化之父亲》为题,盛赞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的重大贡献。
保罗·肯尼迪把邓小平领导的时期同法国的柯尔培尔时期、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执政时期及日本的明治维新时期进行了比较。他说:“中国在过去6~8年的改革和自我完善是举世瞩目的。它预示着总有一天,人们会像历史学家评价柯尔培尔的法国、腓特烈大帝执政的早期或明治维新后几十年复兴时期的日本那样,把邓小平领导下的这一时期的中国看做一个正使用各种有效手段努力增强本国国力的国家,它正在平衡人们的欲望,激励进取心、首创精神和变革勇气,以国家干预主义的决心指导各项工作,以便尽快顺利实现国家目标。”[2]
俄罗斯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专家波尔加科夫在他的《邓小平与中国改革政策》一文中认为,邓小平之所以在群众中具有崇高的威望,“是他一系列基本思想(首先是中国必须实现现代化的思想和作为实现现代化的最好途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作为有重要价值的指导方针在群众意识中的扎根”[3]。
英国学者迈克尔·亚胡达在《国务活动家邓小平》中认为:“作为国务活动家,邓小平最重大的功绩就是领导中国走向新时代,使倒退到封闭和不民主状态成为不可能。”[4]
美国学者石池雨在《中国对外政策的精髓》中认为:“邓小平的外交着眼于维护一个和平良好的国际环境,以利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5]
国外学者对邓小平与中国现代化关系的探讨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没有专门研究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只是在谈到相关问题时才提到,尽管大多数学者都能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治学精神,但由于受理论背景、文化背景、价值观、掌握资料有限等因素的影响,不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二、国内学者对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研究
国内学者从80年代起开始着手对现代化问题尤其邓小平现代化思想进行研究。从那时到现在,在全国各类期刊上,都有很多关于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文章发表。在这些文章中,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对邓小平现代化理论进行了研究与探讨。近年来学术界对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方面。
1.通过比较的方法研究邓小平现代化思想。
把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与西方现代化理论进行比较:王善在《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与西方现代化理论比较研究》中认为,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不仅与西方现代化理论有相似或相通之处,而且邓小平现代化理论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超越。其相通表现在:两者都强调现代化的必要性、必然性;两者都认为现代化是多层次、全方位整体推进的社会变革,是全面发展的系统过程;两者都认为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历史过程,应该分阶段进行,采用渐进方式;两者都强调在现代化过程中人的现代化;两者都强调重视科技和教育,主张经济市场化;两者都重视对社会变迁的科学预测。其超越表现在:他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他确立了现代化进程中的整体发展观,把“传统”与“现代”等被西方学者看成对立的因素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中;他提出了重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把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与马克思的跨越理论进行比较:王泉、潘桂华在《马克思的跨越理论与邓小平现代化思想之比较》一文中,认为邓小平现代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的跨越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把毛泽东现代化理论与邓小平现代化理论进行比较:刘奎在《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中国现代化构想的完善与发展》中认为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从中国现代化的目标模式、战略步骤、发展路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几个方面对毛泽东现代化的探索进一步加以完善和发展;余兴厚、严小群在《毛泽东、邓小平现代化思想比较研究》一文中则从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战略步骤、经济体制选择、动力和依靠力量等方面分析比较了二者的现代化思想;张艳国则从一样的目标、不同的起点,一样的忧患、不同的解读,一样的探索、不同的选择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李芳的《毛泽东与邓小平现代化思想比较》对二者现代化思想的产生、现代化内容进行了比较。
把孙中山与邓小平现代化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林新军在《孙中山与邓小平现代化思想比较》一文中对二者现代化思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了比较。
把列宁与邓小平现代化思想进行比较分析:郑爱文在《列宁与邓小平现代化思想之比较分析》一文中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情的不同、时代特征的不同、策略的差异、文化科学侧重点的不同、经验基础的不同、完成程度的不同等多方面进行了比较。
2.从现代化的内容阐述邓小平现代化思想。
彭涌、李忠君的《邓小平对文化现代化的构建》分析了邓小平构建文化现代化的历史渊源、框架及构建原则;王春选的《论邓小平的政治现代化思想》从实现人民当家做主为核心、以政治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法制建设为保障论述了邓小平的政治现代化;栾雪飞的《论邓小平科技思想与中国现代化的国际视角》从科技角度阐述了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的探索;李学明、吴剑的《邓小平人才思想与中国现代化》论述了邓小平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对中国现代化的重要作用。赵华的《邓小平富民思想与中国现代化道路》论述了邓小平的富民思想是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基础。贺良林、朱建峰的《论邓小平“人的现代化”思想》论述了邓小平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思想。
3.从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特征研究邓小平现代化思想。
董风在《试论邓小平中国现代化建设理论的几个特征》中论述了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四个特征: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全面的系统性、突出的实践性。陈静在《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基本特性及现实价值》一文中论述了开放性是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基本特性。蒙长江的《邓小平现代化思想中与时俱进的本质特征》论述了与时俱进是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本质特征。吴菊云在《试析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特色—借鉴与创新》中论述了大胆借鉴与创新是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精髓。康凤云的《论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时代特色》从立足于解放思想、立足于群众创造、立足于中国国情、立足于科学方法四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时代特色。周青鹏的《论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中国特色》从邓小平现代化的内容、现代化的特质、现代化的启示等方面论述了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中国特色。
4.从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研究邓小平现代化思想。
杨正喜的《浅析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思想》论述了邓小平现代化思想是强调中国现代化以社会主义为前提,以中国特色为基础,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实现现代化。梁柱在《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道路内在关系的思考和探索》中指出,邓小平在新时期提出实现全面现代化任务的同时,对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现代化目标与大农业国的现实、经济增长与社会全面进步、独立自主与学习外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万小平的《邓小平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考察》论述了邓小平是通过艰难求索、艰辛探索、伟大设计、历史贡献四个方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
5.从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重要地位阐述邓小平现代化思想。
杜艳华、司徒琪蕙在《邓小平在中国现代化史上的地位》中指出,邓小平在中国现代化史上有着特殊地位,因为他较好地处理了中国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找到了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那就是改革开放及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冀玉珍在《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全球性思维》中论述了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全球性的思维方式,它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新特征,不但把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发展途径着眼于世界现代化进程,而且孕育出世界社会主义价值。刘阶群的《历史的丰碑:邓小平与中国现代化》论述了在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从而把中国引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新时代。
6.从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其他特性论述邓小平现代化思想。
赵守月的《邓小平现代化整体战略布局思想论析》对邓小平现代化战略思想遵循的原则、主要内容、价值体现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于淼的《论邓小平整体现代化思想》从邓小平整体现代化思想的渊源、主要内容、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范仁庆的《全球化背景下的邓小平现代化理论——内涵、特色、价值研究》从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内容解读、特色分析、当代价值三个方面对其现代化思想进行了分析。杨永康的《论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主体性原则》阐述了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主体性原则体现在器物、制度和文化等多个层面。王德兵的《邓小平现代化建设辩证法思想的形成》阐述了邓小平关于现代化建设的辩证法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人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以中国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实践为基础的,邓小平的个人经历是该理论产生的主观条件,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对该理论的产生也有深刻影响。
7.对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直接论述。
范希春的《邓小平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论述了邓小平确立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现代化目标实现的根本方针和实现途径及邓小平现代化建设思想的重要意义。刘明华的《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从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历史意义、基本内涵、实践意义和发展对邓小平现代化理论进行了阐述。邓世平的《试论邓小平现代化思想》从邓小平现代化理论形成的条件和背景、科学内涵、基本框架、创造性思维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王泉的《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研究》从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历史演进、现代化理论的内容及特征、现代化理论的新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从以上分析和概述中可以看出,对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研究尽管研究角度各不相同,得出的结论也迥异,但都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层次,取得的成果也十分丰富。
在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在20世纪末实现了现代化第二步发展战略——建设小康社会,现在展现在中华民族面前的前景是: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到2020年,我们将全面建设一个经济发展更快、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实现这一前景的现代化过中,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现代化思想为指导,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武市红.国外邓小平研究综述.《党的文献》,2003(2).
[2][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求实出版社,1988:547.
[3]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5(3).
[4]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4(1).
[5]纽约圣马丁出版社,19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