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者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关系的量化研究与分析
2015-01-04李芳吾
李芳吾
调查报告
英语学习者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关系的量化研究与分析
李芳吾
本文以199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测量法,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与学习策略的状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学生英语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较强,但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不是很高,这与学习者学习方法不当有一定关系;英语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成正相关,并且英语自我效能感比较高的学生倾向于使用社交策略、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对于这一结论给英语教学工作者带来的启示,本文予以了相应的阐述。
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相关性
一、研究背景
自我效能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的自我把握与感受。部分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目标设置、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关系。Bandura和Schunk (1982)发现学生在设定近期的具体学习目标时,可以相对容易地觉察到取得的进步,自我效能感因此也会得到加强,这会促进学生设定更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如此循环,促使学习成绩不断提高。Zimmerman和Bandura(1994)认为,自我效能感高的自主性学习者能够设定挑战性的学习目标。Schunk(l982)发现,指导小学生做自我记录,做自我判断,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进而提高学业成绩。Bouffard和Bouchard(1991)发现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能够更灵活地运用学习策略,更准确地进行自我评价,获得更佳的成绩。这些已有研究促使我们对自我效能感与其他学习因素,如学习策略的关系继续进行思考。
自20世纪70年代起,有关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大部分涉及到传统应用语言学对语言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和方法的研究。对于从认知的角度研究学习者的差异,帮助学习者认识并有效调控其认知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的研究不多。有研究者对英语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关系进行过研究,但数量不多,且研究对象集中在大学生以及高职高专学生,对于以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为数不多。本文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关注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策略使用情况,旨在丰富中学教师教学理论,进一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了解高二学生英语自我效能感以及学习策略的总体情况,进一步分析二者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以及其情况如何。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随机挑选的湖北某高中二年级四个班的22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99份。
(三)研究工具
英语自我效能感量表。采用华中师范大学梁宇颂和周宗奎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在表达上结合英语学习情况做适当修改。该量表包括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两个因素,共12项。量表采用莱克特量表五级计分,1代表非常符合我的情况,5代表非常不符合我的情况。
英语学习策略量表。采用Oxford(1990)设计的英语(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简称SILL),共50个项目,6个要素。这6个要素分别是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同样采用莱克特量表五级计分方式。
采取Spass16.0录入和统计分析数据对两个量表的数据进行分析,主要的统计方法为描述性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问卷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两个因素的a系数在0.63与0.82之间,学习策略量表的六个因素的a系数在0.85与0.91之间。从该结果来看,a系数总体可以接受。
(一)整体状况(见表1)
表1:各因素的均值与标准差
从统计的结果来看,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的均值分别为2.67和3.00,这说明高二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有较强的学习信念,学习动机较强,能够克服学习困难,并且通过自身努力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体现出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较强。但学习者自身学习行为效能感不强,具体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习价值缺少体会,再加上较大的焦虑和压力,无法获得一定的学习成就感。
对于学习策略量表,通过比较学习策略的六个维度均值发现,高二学生使用最多的是补偿策略(M=2.20),其次是认知策略(M=2.86),紧接着是元认知策略(2.97),情感策略(M=3.05),而记忆策略(M=3.12)与社交策略(M=3.12)使用相对比较少。
倪杭英,马剑虹(2007)在对浙江省某重点高中二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调查中发现,高中生最常使用的是补偿策略、记忆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可以看出本研究的结果与这一结论基本一致。通过调查了解到,高二学生已经知道在阅读文章时过多地使用字典,花费时间过多,会降低阅读的速度,因此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一般不会去查每个单词的意思,遇到不太熟悉的单词,主要是通过语境上下文来猜测所要传达的信息。如果想不起准确的单词来,也会用意义相近的表达方式或者是手势来代替。运用元认知策略可以监控学习者学习进步的过程,认知策略则可以帮助学习者取得进步(周绵绵 2011)。为了保证甚至提高英语成绩,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会主动地对自身的英语学习做出计划,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个学习任务上,积极把握或创造英语学习的条件,旨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
(二)英语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相关性分析
在对英语自我效能感和英语学习策略做相关分析之前,研究者做了两个变量的散点图。从图1可以看出,这两个变量的散点从左至右相对比较集中,呈上升直线,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线性关系。因此,研究者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二者的相关程度进行了分析。
图1:英语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策略的散点图
表2:英语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策略的相关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英语自我效能与英语学习策略以及英语学习策略的六个维度均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英语自我效能的两个维度:学习能力自我效能与学习行为自我效能与英语学习策略以及英语学习策略的六个维度:记忆策略(P<0.01),认知策略(P<0.01),补偿策略(P<0.05),元认知策略(P<0.01),情感策略(P<0.01),社交策略(P<0.01)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反之亦然。这表明英语自我效能感较强的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能更好地使用英语学习策略,而能较好地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的学生也相应地具有较强的英语自我效能感。
研究还发现,在英语学习策略六个要素里,被自我效能感比较高的学生使用较多的是社交策略、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英语自我效能感比较高的学生英语成绩往往比较好,能自信地运用学习策略,由于自身的英语学习能力比较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多处于主动状态。这类学生的语言分析归纳能力比较强,会不断地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会主动地对自身的学习进行计划、监控。英语自我效能感比较高的学生在课堂上会主动接受教师讲授的书本知识,并按照教师的要求,积极与同学配合学习(刘艳菊 2010)。对于课外举行的语言交际活动,英语自我效能感比较高的学生也会积极参加,通过参加语言交际活动,训练个人英语实际运用的能力,体会英语交流的乐趣。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自我效能感与成就行为是相互促进的。在班杜拉看来,可以通过掌握性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反应和生理状态五种方式培养和增强自我效能感(张庆宗 2011)。教师制造机会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自身成功的喜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对于学生获得的进步,教师予以认可、给以表扬,则能够让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为自己设定新的学习目标,并为之努力。学习者在开始新的学习行为时,会面临失败,学习者如果不够自信,就会觉得是自身能力不强,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对学习环境和自身学习能力做出正确判断,进行正确归因,帮助学生找回学习的自信,努力摆脱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积极主动地运用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去获得成功(熊士荣 2005)。为了激励学生努力进取,教师还可以在学习行为相近的学习群体里树立进步典型,促进学习者在看到其他人取得成功时,也能奋发进取,努力实现同样的目标。学习者要制订与学习行为相符的合理目标,教师帮助学生找到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标准,进行正确的比较,最终做到有效地完成学习。
学生进行英语学习,需要培养策略意识,使用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教师需要引导鼓励学生对学习活动不断地进行反思,从而提高个人的语言分析归纳能力。学生需要做到配合老师的要求,对自身的学习进行计划、监控。高二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如果教师能够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参加课外举行的语言交际活动,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深刻体会英语交流的乐趣,可以在实践中较好地训练学生个人英语运用能力。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学习策略能形成正确的认识,通过接受相应学习策略的培训,可以对自身运用的学习策略以及学习过程中行之有效的策略进行判断与合理运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能够依据自身学习特点,运用多种策略,实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标。
引用文献
刘艳菊.2010.大学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观念、自我效能与学习策略相关性的量化研究与分析[J].外语教学,(4).
倪杭英,马剑虹.2007.高中生的英语学习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13).
熊士荣.2005.论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报,(3).
张庆宗.2011.外语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
周绵绵.2011.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
作者信息:437005,湖北咸宁,湖北省咸宁市湖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LFW_34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