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01-0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称,“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而中财办主任刘鹤、副主任杨伟民以及国家部委领导人也均在不同场合强调“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
“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
供给侧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生产要素投入,如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土地等资源投入、企业家才能投入、政府管理投入,分别对应着收入法计算的GDP中的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另一方面,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如工业化、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要素升级(即生产要素质的提升)三大发动机决定。而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供给侧管理重在通过鼓励企业创新、促进淘汰落后、降低税费负担等方式,推动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强调在供给角度实施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
二、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避免的误区
1.不能简单的用西方供给学派的观点来理解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西方供给学派主要强调减税、放松管制、反过度福利等,这的确也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但中国体制特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绝不限于此,内容要丰富得多。
2.不能将供给侧与需求侧对立起来。以为转向供给侧就不要需求侧了,其实供给侧与需求侧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而且二者要尽可能对称和平衡,经济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3.不能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单理解为增加商品或劳务供给。在产能过剩形势下,单纯增加商品或劳务供给只会带来进一步的产能过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意图是,通过针对结构性问题的改革,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另一方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4.不能将改革侧的生产要素与效率提升因素平行放在一起。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抓住制度改革这个重点,同时通过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来推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十三五”时期,供给侧的发展潜力很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积极运用最新科技,改造生产结构和改造生产关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提供更多公众需要的公共产品。以北京、上海为例,北京、上海人口密集;私家车较多、交通压力大;同时空气污染较为严重。因此,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如畅通的公共交通、良好的空气质量等。这些公共产品主要以政府为主体进行投资发展,部分公共产品需要超前投资,甚至需要未来公共财政税收来偿还。
其次,通过政府改革,加快产业更新换代,新陈代谢。我们需要政府在看准大方向的前提下,更加积极地淘汰一部分落后产能,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新产能的进入。政府要适当积极一些,拿出部分真金白银帮助明显落后高耗能的产业退出。
第三,要积极运用最新科技,生产结构,用最新的科技去改造生产关系。比如互联网,它不只是增加产量和效率,还是生产力的变革,让很多以前人与人之间不能发生的交易变为可能。通过运用互联网创新,让新老利益相互和谐,共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