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分析*
2015-01-01西华大学管理学院郑艳秋
西华大学管理学院 郑艳秋 屈 玉
一、稳健性原则作用
(一)稳健性原则的积极作用 包括:(1)实施稳健性原则,要求企业在实事求是地反映不确定性时要保持稳健性,以便于更好的充分发挥其保护投资者和所有者利益的作用。(2)会计稳健性原则是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制定的一种有效的管理原则。准则制定者制定准则来对其进行衡量,可以达到对管理层的行为进行约束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市场经济中的道德问题,保护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3)稳健性原则下产生的信息可以很好的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债权人在是否对企业进行信贷决策时,首先关注的就是贷款额是否小于企业未来的净资产,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未来净资产的多少也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这样基于稳健性原则下的信息可以为债权人的利益提供保护。
(二)稳健性原则的消极作用 包括:(1)为某些利益相关者的利润操控行为营造了可能性,帮助美化财务报表,加工生成不实的财务信息,以这种操纵的手段来维护私利。(2)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稳健性原则是针对不确定性而言的,实施稳健性原则的过程中,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业务是需要以其专业知识来进行评估并核算的,由于其自身本来的局限性,处理的结果自然就带有局限在。此外,稳健性原则下采用的是非对称性的方法来进行业务处理的,这难免会导致政策性的会计信息的不实。(3)造成企业管理者短期行为。在委托代理中,管理者与投资者的目标是不一致的,管理者获利的多少会因为企业近期业绩的好坏而有所不同,因此,管理者在对那些业绩暂时不好而对企业长期利益看好的行为时就会采用稳健性原则来进行规避。
二、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信息质量原则关系
(一)稳健性原则与可靠性原则的关系 稳健性原则是对会计实务中不确定的会计事项进行评估和判断,没有真凭实据。例如,在确定或有事项、以成本与市价孰低的方法来确认市价时,都含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必然会因为带有主观的因素而使数据并不完全真实可靠。此外,稳健性原则十分倾向于对投资者和企业利益的维护,要求企业以谨慎的态度来实现未来的既定目标,由此,可能会失去客观的立场,与可靠性原则相冲突。虽然可靠性原则与稳健性原则相互冲突,但是应该辩证地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会计是在一定的会计估计和会计假设基础之上建立的,本身就与客观事实不会完全吻合,而会计核算处理的方法也是人们在理论的基础上设计起来的,其本身不可避免的带着主观性,所以要让会计信息绝对真实可靠是不现实的。然而,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必然面对各种各样的客观存在的风险,如果可以恰到好处的运用谨慎性原则,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并防范化解风险,这样会计信息将会更加具有真实可靠性。如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坏账准备等后产生的会计信息,可以更真实地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真实的资产价值。
(二)稳健性原则与相关性原则的关系 稳健性原则下,企业要以审慎的态度开展业务核算,以不乐观的心态来进行核算程序的抉择,难免会使得会计信息扭曲。例如,无法反映出一些可能获得高收益的项目,这就使得会计信息不为决策者所用,缺乏相关性。此外,企业在核算不同期间的不确定事项时,可能因其不确定程度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核算方法,就是在企业对变更加以说明之后,也难以一致,这样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会遭受影响,相应的信息的相关性就会降低。实际中,稳健性原则与相关性原则并不总是矛盾的,有时候稳健性的适当运用,反而可以增加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如,稳健性原则在投资中的应用,企业要计提相应的投资损失准备,相应的会计信息可以及时向会计信息使用者反馈投资风险、投资收益、投资市场的行情等,这些信息可以更好地帮助决策者做出决策,也更具有相关性。
三、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分析
(一)会计稳健性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通过相关研究人员对会计稳健性、财务报告质量、信息汇总之间的关系考察研究,结果发现,有用且能够令人满意的财务报告数据应该拥有相关性的财务汇总信息、信息的内容应该偏向稳健性两个特征。稳健性原则可以通过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进而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事实证明,稳健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提高信息质量,信息质量的提高可以为维护信息使用者的自身利益带来更多的福利。例如,对于收入的确认,在确认标准上更加稳健。因为在《收入》准则中关于收入的确认条件和在《建造合同》准则中关于跨期合同引起的收入确认,都将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等作为重要内容。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要以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的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租赁中发生的或有租金一律计入当期损益,避免固定资产价值虚计。对于坏账损失的计提,扩大了计提范围,把其他应收款也纳入其中,给企业扩大了选择范围,发生坏账时,不至于引起生产经营、财务收支方面的困难,利于企业抵御应坏账损失产生的风险。稳健性在这些方面的应用,保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会计稳健性对融资的影响 包括:(1)会计稳健性对权益融资的影响。在债务契约中,一般都会对企业的现金股利支付率设定一些标准,这是稳健性会计政策下对债权人利益的一种保护,因为这可以防止债务人利用信息不对称来对债权人的利益造成损害。从契约理论的视角来看,企业是契约双方为了各自自身利益而通过一些契约条款建立起来的契约组织。在面对企业的某些决策时,契约双方的利益可能一致,也可能冲突。例如,从股利政策来看,股东希望企业可以支付更多的现金股利,以保证投资尽快回收,贷款人的期望是企业可以不向或者少向股东支付股利,这样更利于其本金和利息的安全收回,这方面股东和贷款人的利益是冲突的。从投资方面来讲,贷款人和股东的利益是一致的,都希望管理者投资盈利的项目。鉴于上述关系,企业一般会设定一定的现金股利支付标准,以维护债权人的利益,这是会计稳健性在权益融资中的一种运用。稳健的会计政策,可以约束企业因向股东支付股利而牺牲贷款人利益的行为。(2)会计稳健性对债务融资的影响。在债务契约中,稳健性原则下对收益采取更加严格的确认标准,债权人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其中的风险,进而有效地维护其自身利益。债权人作为契约中的主体的一方,其更关注本金和利息安全收回的可能性,所以债务人的信息需要被债权人及时获悉,以便于很好的评估其违约的机率,稳健的会计信息对收益的确认标准比对损失的标准高,债务人违约的几率会提前暴露,债权人可以及时知道可能产生的风险。进一步来说,稳健的财务报告可以对债务人的偿债能力进行有效监督,帮助债权人做出更好的贷款决策。但是稳健性的运用下,债务人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难免会低估资产,进而企业当期盈余会降低,这种情况下,债务人会承担一定的成本,当然就需要进行补偿,适时的降低债务利率,就是稳健性下对这些成本进行补偿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三)会计稳健性对投资的影响 在投资决策中,会计稳健性可以限制管理者的会计操纵行为,加强投资监督,同时也能降低投资者的风险,避免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首先,在稳健性原则运用作用下,可以帮助投资者对一些净现值为负的项目在事前进行规避,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过度投资,维护投资者利益。由于会计信息不对称,在面对一些不利项目时,企业管理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会对不利项目的损失进行隐瞒,而通过会计稳健性传递的信息,股东和董事可以及时准确的了解项目的净现值,方便企业做出合理的决策,从而可以限制管理者的会计操纵行为,减少道德风险形成的影响,进而加强对投资决策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的监督。其次,会计稳健性下产生的会计信息,可以帮助投资者减小风险,溢价要求也会相应的减低,减少融资成本,从而抑制投资不足。因为,稳健性越高的企业,其未来的毛利率和现金流量就会越高,某些特殊的项目费用就不大可能产生并且也不那么重要,所以稳健性也是财务报告的必要特征。而通过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可以在事前减少接受一些净现值为负的项目的可能性,也可以加强对投资的事后监督,稳健性强的公司,其盈利能力越能提高,特殊项目费用也越可能降低,其反馈在财务报告中的信息就越能吸引投资,从而避免投资不足。
(四)会计稳健性对盈余的影响 稳健性对盈余的影响,主要可以从管理者的动机方面来分析,因为稳健性下对盈余的计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递延管理者的报酬,保护投资者利益。管理者的报酬是以盈余的多少为基础来支付的,越多的盈余,意味着管理者可以支付更多的报酬,这就会促使管理者对未来现金流量高估,进而获取超额的薪酬,同时还会导致其投资净现值为负的项目,即过度投资。如果管理者离开企业,就难以收回超额支付的薪酬,也很难因管理者过度投资造成损失追究其法律责任,损害股东利益。稳健原则在会计盈余中的应用,可以达到改善公司盈余质量的目的,能够对管理者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适度合理的递延管理者的报酬,从而加强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作用。
[1]张敦力、李琳:《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研究述评》,《会计研究》2011年第7期。
[2]胡国柳、周遂:《会计稳健性、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过度投资》,《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3]李骁寅、彭家生:《会计稳健性的存在性及其与权益资本成本关系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14期。
[4]刘嫦、袁琳:《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研究——基于公司再贷款业务视角》,《中国会计》2010年第2期。
[5]吴娅玲:《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的实证研究》,重庆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