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金融保险行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014-12-31张良

财经界·学术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

张良

摘要: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这种现象频繁发生,导致资本市场诚信的缺失、引发了社会信用危机的存在,人们对市场的诚信度也产生了质疑,对于此现象,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配套指引》、《基本规范》等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加强了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也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有所提升。本文对金融保险行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研究,分析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保险 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有效性

一、引言

近几年来,人们逐渐深入的对内部控制惊醒研究,并且慢慢地意识到,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防范风险,是控制财务舞弊的一道“防火墙”,内部控制中的任意一个环节存在问题都将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失效,更甚者会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由于内部控制具有复杂性和风险性,因此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时,大量的人为判断必不可少,它不属于精确地数学运算范畴。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综合的评价企业各组织机构内部控制执行全过程,其评价理论是内部控制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内部控制循环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合理健全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不仅能够使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正常展开,还能够为内部控制评价的实践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一)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涵

要想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研究,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涵,而目前,国内却并没有统一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释义。陈汉文(2008)指出内部控制有效性是指:为实现相关企业提供的保障程度或水平,有效性不同,则其内部控制提供的保证也是不同程度地。杨有红(2009)认为内部控制有效性指的是企业通过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而使控制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虽然以上对内部控制内涵的解释有一定的微小差别,但其基本意思都是相同的。该文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内涵的解释是根据美国COSO委员会于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来定义的,根据此框架,企业达成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这三方面的目标的企业,其内部控制是有效的。

(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度量

萨班斯法案颁布以来,美国学者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更加重视,他们主要根据AS NO.2有关控制缺陷、重大缺陷和实质性漏洞的区分,对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进行实证检验。我国有关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比较有限。张颖等(2010)通过对126家企业的问卷调查,研究了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

本文在下面提到了内部控制有效性指标的构建,一共有五个目标,分别是合法合规指标、资产安全指标、财务报告指标、战略指标和经营效率指标,并且对国内几家金融保险行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金融保险行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并提出政策建议。

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的构建

COSO将内部控制定义为:“董事,管理层和其他人员执行的、使用的可靠性的财务报告和经营效率或经营成果用其所适用的法律和法来实现这三个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对比这个定义,有效的内部控制被定义为“提供合理的内部控制方法保证实现目标的内部控制。”企业如果能够保证其经营效率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和合法合规目标的实现,企业的内部控制就是有效性的。本文以内部控制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战略、经营效率等五大目标为基础选取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构建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模型。

(一)合法合规指标

《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构成了公司的经营规范,这些法律规定约束上市公司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公平的参与市场竞争,阻止公司获取不当的利益,在此基础上要求上市公司履行相应的义务,本文选择违法违规事项作为第一个合法合规指标。当有人起诉了上市公司时,企业受到了负面影响,这就说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不够完善,存在着缺陷,这可以通过赔付损失来衡量。因此本文选择的第二个合法合规指标是赔付损失与总资产的比值。

C2=赔付支出净额/总资产

(二)资产安全指标

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可以防止资产的流失,还可以保护资产安全,并且能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从而达到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本文选择每股收益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资产安全指标。因为每股收益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这个指标能反映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情况

A1=每股收益增长率

A2=净资产收益率

(三)财务报告指标

本文选取财务报表审计意见和重大会计差错两个指标作为财务报告指标。

R1= 1 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

0 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

R2= 1 不存在会计差错更正事项

0 存在会计差错更正事项

(四)战略指标

本文选用衡量上市公司行业竞争优势的指标市场份额和衡量企业发展潜力的指标股东权益增长率作为战略指标。

(五)经营效率指标

本文选用衡量上市公司资产经营效率、效果的指标资产报酬率和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每股收益(EPS)作为经营效率目标评价指标。

O1=资产报酬率

O2=每股收益

三、金融保险行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分析

现在我国上市的保险公司有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人寿共四家,本文主要就是针对这几个上市保险公司在2012和2013年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在对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使用了访谈法和控制测试法,并根据调查情况建立了样本库,从样本库中随机的抽取样本进行企业内部控制评估,进而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做出检验,得出结果。当然,为了保证内部控制评估工作的效率,总公司在每年年初都会设置内部控制评估试点,对试点内的公司进行实地验证,并对上年度该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标进行修订,其他的分公司也根据以上修订过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执行内部控制评估工作,新修订的指标明确规定了对样本库的要求,并且严格执行相关的抽样要求及评估顺序要求。endprint

新华人寿保险公司综合运用访谈、询问、观察、检查等方法,收集公司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的证据,评价测试对公司内控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包括穿行和控制测试,填写评价工作底稿,分析、识别内部控制缺陷,经最终确认得出评价结果。针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制定相应整改方案并推动后续整改工作。

以上几个上市公司均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关于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结合多种因素,研究确定了适用本公司的内控缺陷具体认定标准。对中国平安保险公司2011年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分析表明,与非财务报告相关的内控缺陷情况属于一般缺陷,这些缺陷导致的风险都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这虽然没有从本质上影响到公司财务报告目标的实现但仍有必要对已有的内部控制规定进行修整改正,把整改行动落到实处。在2012年,对其内部控制有效性分析再一次表明其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仍旧存在一些问题。2012年,信息披露不存在显著缺陷。新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披露的评估报告没有发现重大缺陷,但是存在其他一些小的缺陷,针对这些缺陷,公司在并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措施; 在2012年的评价报告中还包括了对上年度已发现缺陷的改善情况。

四、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分析样本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对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企业,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合理设计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不同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也不同,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及其所处行业的特点,针对行业容易产生舞弊的环节合理设计内部控制评价模型。特别是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很可能导致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因而构建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必须考虑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规模比较大的公司,必须把内部控制的设计做的更详细、更全面。

(一)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

是否良好的执行企业的内部控制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益,所以企业在合理设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必须还要严格的实施内部控制设计,这样,才能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内部控制评价,通过这些评价发现内部控制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加以改正。内部控制的执行要以内部控制设计作为指导,同时通过内部控制执行来检验内部控制设计是否合理有效,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使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都有效。

(二)制定监督的法律法规

我国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已经制定了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来指导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但还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监督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建议我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却没有采取措施修正及内部控制有效性差的企业进行处罚,督促企业管理者重视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促进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三)建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便据此对上市公司的内控自评报告评分,每年对外公布一次评价结果。以帮助投资者解读内部控制自评报告,促使上市公司不断的完善企业内部评价体系。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立严密的相互约束制度,内部控制是与其他一些重要的管理理念结合在一起的一套全面的管理模式,必须兼顾多方面的理念,共同执行,才能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五、总结归纳

在金融保险行业的上市公司中,企业内部控制的有限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既是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之后要做的事情,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建立过程中要做的事情,因此,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对于改进企业内部控制,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内部控制的建立以及后续维护中,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目的都是为了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做出客观评价,发现存在为题和缺陷,寻找改进和提高的机会,使之能够更好地确保相关目标的实现。总而言之,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本质是指该企业的内部控制为相关目标的实现是否提供了合理的依据。这些依据成为衡量企业内部目标是否实现的标志。金融保险行业上市公司应该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减少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的发生,消除社会信用危机。

参考文献:

[1]陈汉文,张宜霞.2008.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J].审计研究(3):48—54

[2]杨有红,陈凌云.2009.2007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数据分析与政策建议[J].会计研究(6):58—64

[3]张颖,郑洪涛.2010.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审计研究(1):75—81

[4]刘文煌,裘月洒.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 财会月刊,2013(05)

[5]汪斌,王东艳,沈静.上市目标下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探讨[J].财会通讯,2013(04)

[6]张颖,郑洪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审计研究,2010(01)

[7]周小燕.国外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综述[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0(07)

[8]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8(03)endprint

猜你喜欢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