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府节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
2014-12-31蔡平
蔡平
摘要:节效管理是当前我国政府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理念,是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的理论基础。对于我国广大的基层县乡政府而言,通过强化节效管理能够为节效工作的推广和深入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宏观层面出发,对基层政府在节效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节效意识差、工作浮于形式、缺乏必要的监督等。随后,针对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文章探讨的内容能够作为基层政府节效管理工作开展的参考。
关键词:基层政府 节效管理 可持续发展 监督监管
一、引言
节效是节约与高效的简称,是当前我国社会改革与深化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思路。对于县乡等基层政府而言,强化政府的节效管理对于促进我国基层建设与发展意义重大。随着我国科学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规划与实施,资源的节约利用以及产能的高效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建设与发展的主题,用节效管理模式控制资源的高效利用来规划政府发展的思路对于促进社会整体进程的推进具有显著的作用。但是,缺乏节效管理意识、管理浮于表面等问题在广大的基层政府中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对推进社会的深化改革和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思路对于当前基层政府的节效管理与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基层政府节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节效管理对于基层政府的发展和建设而言意义重大,它是推进社会整体节效发展的基础。但是,当前很多基层政府在发展与管理过程中对于资源的利用存在问题,使得高效发展的理念脱离实际,从而对我国基层建设与发展的深化改革产生影响。总结起来,当前基层政府在节效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管理中节效意识较差
管理意识是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也是节效化政府建设和发展的前提。因此,意识的强化对于工作的完成具有实际的意义。但是,当前很多基层政府在政府部门管理过程中,并没有从节效的角度入手,仍然采用传统的工作管理模式,从而使得节效概念并没有深化到政府建设、发展与管理的各个层次。节效意识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资源浪费是普遍的现象。节约是节效的前提,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但是当前很多基层政府在资源的节约利用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例如纸张浪费、电器使用过度、水资源浪费等问题比比皆是。政府的开支是由广大纳税人支撑的,这些浪费问题的存在不仅在推进节效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产生不良影响,对于政府的公信度也会大打折扣;第二,工作形式大于内容,工作效能低下。很多基层政府在工作过程中,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如精神文明建设、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等内容,诚然这些工作对于提高政府队伍整体精神面貌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将工作的中心放在务虚内容方面,势必会导致工作的形式大于内容,失去了政府务实工作的核心价值。另外,很多基层工作所要涉及的环节以及部门复杂,工作效能低下,削弱了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价值。
(二)节效管理工作浮于形式
有效的管理是保障节效工作实施效果的重要内容,同样也是系统化提高政府节效意识的重要保障。但是,节效管理工作浮于形式正成为基层政府工作过程中的普遍性。首先,将节效作为一种口号。很多政府部门为了响应上级的工作指示,提出了强化部门节约资源、高效工作的想法,但是这种想法仅仅是作为一种口号在部门内部被宣传,缺乏必要的工作规划和实际行动。这种做法实际是一种官僚主义作风,对于基层节效工作的推广极为不利;其次,管理机构的冗余复杂。一些基层政府为了提高节效工作的效力,设立了专门的节效管理部门,但是,没有对各部门工作职能及公务流转进行优化组合,部门机构仍然繁琐,节效工作审批手续复杂,使得节效管理部门成为典型的多余机构,不仅妨碍了节效工作的深入推进,同时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第三,管理工作缺乏连续性。一些基层政府部门为了强化节效工作的重要性,阶段性的开展了一些任务,如专门规定一段时间利用无纸化办公,并且开辟政府工作直通通道来提高实际的工作效率。但是一段时间之后这种节效的工作模式被搁浅,部门工作恢复到常规。这也是一种节效管理浮于形式的重要体现。
(三)缺乏系统的监督监管机制
缺乏监督监管机制一直是政府节效管理工作无法扎根到实处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效的监督监管机制能够及时发现节效工作以及节效管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的保证政府工作过程中的资源节约、效能提高。当前,基层政府节效管理工作监督监管工作仅仅存在于概念上,并没有完善的监督监管机制进行约束。首先,基层政府缺乏自我监管机制。自我监管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方式,通过对自我问题的审查和反省,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基层政府中很少对节效管理工作设立权威的自我监督监管机构,从而使得部门内部节效管理实际处于无约束状态;其次,上级部门缺乏对基层政府节效管理工作的监督机制。我国政府管理模式仍然是以纵向的线性管理方法为主,因此,上级部门对基层政府具有明确的监督监管责任。但是当前我国很少有明确的规定对政府节效管理进行监管的办法和政策,这对基层政府部门节效管理的实施方法和目标的制定缺乏必要的标准和指导;最后,基层政府的节效管理缺乏社会监督监管渠道。社会监督是提高基层政府节效管理效率的重要方法,但是对于广大的基层政府而言,很少有设立专门的政府节效管理工作社会监督平台的,因此,这方面的监督监管的缺失也是导致政府节效管理工作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三、保障基层政府节效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基层政府节效管理工作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因此,需要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入手,开展多个方面的工作,从部门、个人入手,提高整体的节效意识,从而形成基层政府节效及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一)加强宣传,提高节效理念的日常化
强化节效理念是加强基层政府节效及其管理工作的基础。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应当以宣传作为突破口,从政府的各个部门出发,从部门中每个成员的日常生活和日常工作入手,使节效理念深入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例如,在部门办公室中张贴宣传标语,并给每位成员发放节效管理手册等。同时,将无纸化办公等资源节约的工作方法进行指导及推广,使得基层政府在工作过程中将节效工作作为一种常态要求。另外,在政府的公关场所,如办公大厅、食堂等利用宣传影片、张贴标语的方式进行节效理念宣传,在整个政府内部形成良好的节效氛围。endprint
(二)完善机构,增强节效管理部门的职能
要全面推广整个基层政府的节效工作,必须具有完善的管理部门作为保障,因此,完善节效管理机构,增强节效管理部门的职能对于当前较为单薄的基层政府节效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建立健全节效管理工作机构。这一机构的建立并不是独立于其他部门而存在的,而是要从政府各个组成部门中选聘一部分人员作为机构的成员,而这些成员仍然在原部门工作,但是他需要肩负整个部门的节效工作推广的责任,且有利于各部门间公务流转的优化;第二,完善节效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完善职能是节效工作推广和管理的前提,因此,在完善管理机构的基础上,要完善管理机构的职能,例如制定整个政府部门的节效目标,寻求突破口,优化工作流程,制定奖罚措施,组织常态督查及部门考核。
(三)强化监督,全面疏通监督监管渠道
要保证节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防止管理工作浮于表面,则需要多个方面的监督监管。根据当前基层政府节效管理工作监督监管存在的问题,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第一,完善监督监管机制,加强自我监督。政府部门要将节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必须从自身入手,深入剖析自身管理工作存在的缺点,根据部门工作的需要,针对节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纠正,从而保证政府节效管理工作大方向的正确性;第二,开通社会监督监管渠道与平台。政府可以采用信箱或者网站的方式搜集社会给予政府节效管理工作的建议,同时积极将政府节效管理工作办法和实施细则向社会公布,积极接受公众的监督,通过从社会中进行集思广益的方法推动节效管理工作的开展;第三,上级政府对基层政府的节效管理提出明确的工作目标,组织常态化的调研及考核,有效监管基层政府节效工作的深入推进。
四、结束语
节效管理工作是节效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对于基层政府而言,提高管理工作的效力对于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最后给出的措施建议除了基层政府部门自身需要增强管理意识之外,上级领导部门同样需要对其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关注,从而提高节效理念在我国社会基层中的推广,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肖作菲.控制行政成本 建立节约高效政府[J].科技创业月刊,2007,11
[2]周华伟.加强财政管理 努力打造节约型政府[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2
[3]王宝明.高效政府: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保障—从制度经济学的纬度思考[J].资料通讯, 2006,6
[4]王宝明, 詹丽靖.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效率问题—兼谈高效政府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J].理论界, 200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