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4-12-30汪涛
汪涛
摘 要: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是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种种原因,辅导员工作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多方面探讨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辅导员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存在问题 优化对策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日常学生管理、为学生服务、班级建设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辅导员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因此,分析辅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对强化辅导员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辅导员工作存在问题
(一)工作定位不明确。
高校辅导员究竟应该定位于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还是一般的行政管理人员,还是两种角色同时扮演?现实中,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并不清晰,而定位不明确,就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根据工作性质判断工作内容,工作效果就大打折扣。同时一些辅导员并不是全身心投入工作,而是把辅导员作为一个“跳板”,等待合适机会转职为专职老师或到其他部门的行政管理职位。在高校中,部分辅导员没有扮演好自己从属的角色,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个“跳板”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工作任务繁重。
从新生入学报道那天起,辅导员便开始与学生打交道,如学生的注册、学生干部的选拔、各种奖助学金的评比,各种考试报名工作均由辅导员完成或由辅导员协调完成。高校辅导员还兼任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以及所在院(系)的团委(总支)书记或学生党支部书记等职。在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配备上超过相关文件规定的1:200,有的是三四百学生配备一个辅导员,有的是一个辅导员负责五六百学生。为了更好地做好学生工作,有的高校规定辅导员的手机必须二十四小时开机,可见辅导员工作任务量大且非常琐碎。但是辅导员的精力是有限的,从而导致一些工作无法面面俱到,难以深入。繁重的工作不仅给辅导员身体带来负面影响,还给辅导员心理带来巨大的压力,从而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
(三)保障机制不健全。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者,是日常学生工作的管理者,应该有很好的待遇。但事实上,高校辅导员的保障机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政治经济待遇比较低。纷繁复杂且任务重的工作与辅导员的经济报酬不成正比,使辅导员对工作的认同感降低,甚至有时感觉自己在高校中低人一等。同时辅导员在专业技术评定上没有像专职教师那样系统化,晋升渠道比较狭窄,因此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
(四)专业化程度不够高。
许多高校在招聘辅导员的时候,对其专业并没有太多的限定,从而新入职的辅导员学科背景复杂,在求学期间没有学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导致辅导员专业素质和思想理论水平都比较低。辅导员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上,很少有时间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辅导员在带满一届学生后转到其他岗位的现象在高校普遍存在,辅导员工作的不稳定性导致好不容易积累的经验不能传承,不利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进程。
二、优化辅导员工作的对策
(一)找准工作定位。
明确的工作定位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前提。首先,高校辅导员应该热爱这份工作,全身心地做好本职工作,而不是仅仅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中转站”或当成“副业”。其次,辅导员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扮演好兼职教师和行政工作人员的角色,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矛盾,纠正角色认识上的偏差。
(二)缓解工作压力,进行心理辅导。
严格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使辅导员的比例配备符合相关规定。减少辅导员其他不必要的兼职,对兼职大学思想政治课的辅导员来说,应该减少其课时。适时强化心理干预措施,提高辅导员应对压力的能力,譬如组织辅导员参加心理知识的培训,请心理专家进行专门的讲座,建立健全辅导员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机制或机构,从而缓解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
(三)创立条件,健全保障机制。
稳定辅导员队伍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制定一系列制度,落实提高辅导员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辅导员应该专职专用,学校管理部门在辅导员职称评定、待遇等方面应给予足够重视。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拓宽辅导员晋升渠道。对工作优秀的辅导员应该给予相应的职务,对辅导员工作量的核实要准确,给予相应的报酬。同时做好辅导员继续教育工作,一些高校开始把考博的一些专业作为辅导员专项鼓励辅导员继续学习,以提高学历,解决后顾之忧。
(四)提高辅导员专业化水平。
教育部的一系列文件都强调致力于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做好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对辅导员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严格把关辅导员的“入口”,在招聘辅导员的时候限定某些专业,比如: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同时把是否具有学生干部经历作为考量的因素。其次,学校要做好辅导员教育培训工作。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技能培训,如计算机办公软件使用的培训;开展辅导员技能大赛,在比赛中提升自己的技能。二是理论教育即辅导员工作应该具备的基础知识,如提高辅导员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修养,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最后,要促使研究型辅导员成长,高校每年都应该有针对学生工作的专项研究,使辅导员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5.10.
[2]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3]冯刚.辅导员工作培训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沈波.对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刍议[J].中国科技信息,2005(12):104.
[5]杨启亮,米如群,贺凤兰.大学班主任[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