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小学语文课堂小结的四个转变

2014-12-30张启龙

考试周刊 2014年89期
关键词:质疑问难发展思维拓展延伸

张启龙

摘    要: 出色的课堂小结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必须充分信任学生,发挥学生能动性,打破“课堂小结”定式,确立以发展思维、增强能力、激发情感、培养兴趣为核心的小结策略,努力强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小结    发展思维    质疑问难    拓展延伸    阶段小结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实际上“课堂小结”和“导入”一样非常重要。我们在观摩名师教学时总能发现,出色的课堂小结,或让人回味无穷,或让人情感升华,或让人思维激荡。

传统语文课堂小结往往是教师主讲,学生是被动参与者,形式主要有讲解、朗读、评论、练习等,由于课堂时间安排不恰当,教师不重视、学生参与积极性差而导致效果不佳。为了强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思维,我们必须充分信任学生,发挥学生能动性,打破“课堂小结”定式,确立以发展思维、增强能力、激发情感、培养兴趣为核心的小结策略。结合教学研究,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

一、从“强调记忆”转变为“发展思维”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小结有利于学生及时归纳整理所学知识,促进知识系统化。这样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记忆规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实际上,下课前学生已经开始疲劳,教师想通过系统归纳强化学生记忆效果,往往成为一厢情愿。因此,让学生的思维再度活跃,并且要战胜疲劳,寓发散思维于课堂小结中,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策略。

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所见》时,教师摒弃了结尾积累诵读的老办法,在了解了清代大诗人袁枚的生活经历后,教师小结时话锋一转:“袁枚笔下的牧童,你觉得作者喜欢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待学生思考回答之后,教师继续引导:“如果你是这个牧童,你会怎样做呢,先想一想,再试着来演一演。”学生要演好牧童,必须对牧童的想法进行揣摩,加上自己的生活经验,这样就充分调动了思维,激发了兴趣。不同的理解,就会有不同的表演。演完之后,学生谈感受,进行评价:“小清新”“活灵活现”。此时,水到渠成,教师小结:“这就是袁枚诗作的三个特点:清、新、活!”在课堂小结中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对学到的知识等进一步进行思考,联系已有经验,融会贯通,并加深对本课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二、从“解决问题”转变为“质疑问难”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但是,一般课上鲜有教师在小结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未知。普通老师把解决了学生的未知作为一课的结束。课堂小结,往往变成回顾这一堂课解决了哪些问题,弄懂了哪些知识和道理。如果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需要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数,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达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教学效果。

例如,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小结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再次读读题目,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有什么疑问?有学生提出质疑: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为什么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课题?学生对照课文内容,进一步感受法布尔的特点,认识到“装满昆虫的衣袋”这一细节鲜明地反映了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深。教学《诺贝尔》时,在课堂小结这一环节中,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诺贝尔历经千辛万苦发明了炸药,最后却把专利费全存入银行,设立了诺贝尔奖,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要透彻理解这个问题,必须广泛搜集资料,对当时的历史有一定理解,从而对诺贝尔产生敬佩之情。小结时,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这样不仅能拓展学生的阅读思考空间,而且能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思考能力。可以说,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

三、从“巩固训练”转变成“拓展延伸”

有的老师在小结环节往往布置一些练习,认为下课前及时训练,有利于学生当堂消化所学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但实际上,巩固练习侧重于复习旧知,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快速提高帮助不大。读一篇文章,学一篇课文,如果仅仅限于一课一文,就得不偿失。孔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学习也是如此,学习一篇课文能够由此及彼,拓展延伸,就是高效学习。

例如,教学《安塞腰鼓》时,学生欣赏了安塞腰鼓气势磅礴的场面、惊心动魄的声响、瑰丽无比的舞姿后,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拓展延伸:“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安塞腰鼓这一艺术形式的特点。你觉得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课堂里顿时议论纷纷。教师继续引导:“我们再读读描写声响和舞姿的词句,想一想,如果也要你来形容我们平时的竹笛演奏,你会怎么介绍呢?”学生在思考后,进行了片段练写。这样,教师巧妙地将教学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由理论过渡到了操作,使学生能力得到了及时迁移。小结时进行拓展延伸,侧重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拓宽、加深,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提高读写能力。

四、从“结尾小结”转变为“阶段小结”

一般来说,课堂小结总是在课的收尾,但成为定式,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新鲜感。同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很多信息是零碎的,都等到课尾小结,往往会丢三落四。因此,我们有时应该果断把“课堂小结”分成若干“阶段小结”,化集中为分散,在教学的不同时段,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小结学习方法,及时提示所学内容与前后的知识联系点,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概括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时,在品读“滴水穿石”现象及产生的原因后,教师及时引导小结和思考:“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滴穿石头,成为奇观,那我们要向它学习什么呢?”一方面激发学生思考,另一方面很自然引入下文的学习。在阅读完“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人的事例后,教师引导质疑:“这里举了三个例子,是不是太多了?”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及时小结:举例紧扣“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恰到好处。在学完整篇课文时,再次进行引导:“自然界的水,有各种形态,力量各异,本文还举了雨水为例,你觉得恰当吗?如果让你来举例,你会举哪种水?”这样,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了课文的中心要旨,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掌握了举例说明的一般方法,可谓一举两得。教师通过分段小结,及时提示学生把握教学重点,便于学生将所学内容加以整理和吸收,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写法要点。

总之,课堂小结既要给一堂课的教学画上圆满的“句号”,更要在每一个学生的脑海中画上探究的“问号”。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科学合理设计课堂小结,变革小结模式和结构,促使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和蓬勃的思维活力,从而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质疑问难发展思维拓展延伸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让数学教学因生成而精彩
让问题意识走进数学课堂的重要性
试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设计
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策略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拓展延伸”环节的实效性
让孩子在情境中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