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颅窝颅内外巨大沟通性脑膜瘤1例
2014-12-28川北医学院附属附属医院CT室四川南充637000
川北医学院附属附属医院CT室(四川 南充 637000)
于红梅 翟昭华 刘念
患者女性,64岁,头痛5年,左侧面部麻木伴左耳失聪,左眼视物模糊,记忆障碍3年。MRI检查:左侧中颅窝见一巨大软组织肿块影,病变颅内部分最大横径约5cm,颅外部分最大横径约7cm,T1WI呈等信号(图1),T2WI呈稍高信号(图2),肿块以蝶骨大翼颅板为中心向四周生长,向下累及左侧颞下窝及鼻咽部邻近结构,向上在左侧中颅窝形成不规则肿块,局部形成结节突向后颅窝及蝶鞍,并包绕左侧海绵窦,左侧颞叶形成大片状不规则水肿带。增强扫描后软组织肿块明显强化,并见脑膜尾征(图3箭头)。CT示左侧中颅窝巨大软组织密度影,密度较均匀(图4),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内见多条细血管影(图5箭头),左侧蝶骨大翼及颞骨骨质密度增高,边缘毛糙,部分骨质缺失。手术所见:肿瘤部分位于左侧中颅窝底(大小约8cm×7cm×5cm),部分位于颞下窝(大小约10cm×8cm×6cm),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质地坚韧,血供丰富,内有很多交织成网的血管生成,病变向前上累及海绵窦,包绕颈内动脉,左侧颞叶脑水肿较重,向左达天幕上方,向下侵及病变与颅底广泛粘连,似为广泛的基蒂,并破坏中颅窝底骨质向颅外生长,侵及左侧颞下窝邻近肌肉。病理所见:肿瘤大体标本呈团块状,形态不规则,常规HE染色见瘤细胞大小一致,呈圆形或椭圆形,分叶状排列,间隔少许胶原纤维,颅外病变浸润肌肉组织及颅骨(图6)。病理诊断:(颅内外)上皮细胞型脑膜瘤(WHOⅠ级)。
1 讨 论
脑膜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原发肿瘤之一,占颅内肿瘤的15~20%[8],但颅内外沟通性脑膜瘤发病率较低,发生在蝶骨嵴的脑膜瘤可骑跨前中颅窝生长,而岩骨嵴或岩骨尖脑膜瘤可同时向后颅窝生长,形成巨大肿瘤。颅内、外沟通性脑膜瘤被认为是骑跨性脑膜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中以颅-眶沟通性脑膜瘤最常见,主要为蝶骨嵴脑膜瘤经眶上裂或视神经侵入眶内[1]。本例为中颅窝底脑膜瘤通过蝶骨骨质破坏处向颅外沟通。
沟通性脑膜瘤引起的临床症状主要与肿瘤的大小、发生部位及周围结构受侵情况有关[1],发生在颅底者向颅外沟通,可压迫邻近的颅神经,常常以相应颅神经症状作为就诊原因。CT和MRI都能较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沟通途径及与周围结构关系等情况[2],MRI对显示肿瘤侵犯周围软组织结构、脂肪间隙及脑膜有优势,CT对显示肿瘤内钙化、出血及颅底骨质破坏情况优于MRI[3,11],MPR及SSD重建可全面了解颅底骨质破坏的程度和范围,有利于颅底骨性重建, 对临床术后颅骨修补,防止脑脊液外漏、脑疝等有重要意义[4],CT和MRI相结合为临床提供更多术前信息,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了较大参考价值[2]。
图1-3 MRI示左侧中颅窝巨大软组织肿块影, 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软组织肿块明显强化,并见脑膜尾征(图3箭头)。
图4-5 CT示左侧中颅窝巨大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内可见多发细血管影(图5箭头),左侧蝶骨大翼及颞骨骨质密度增高,边缘毛糙,部分骨质缺失。
图6 病理诊断:(颅内外)上皮细胞型脑膜瘤(WHOⅠ级)。
发生在颅底的内外沟通性脑膜瘤需要与鼻咽癌、淋巴瘤、副神经节肿瘤、三叉神经瘤、转移瘤等疾病鉴别。鼻咽癌好发于咽隐窝及顶壁,可见鼻咽部黏膜增厚或软组织肿块形成,颅底骨质可有破坏,患者常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而就诊。淋巴瘤常发生在鼻咽顶壁咽扁桃体及咽鼓管扁桃体周围粘膜下聚集的淋巴小结, 可沿鼻咽、口咽蔓延生长, 但一般不侵犯粘膜下及深层结构,且与周围组织结构界限仍可见,颈部淋巴结肿大较常见[5、9、10]。三叉神经瘤常发生在内听道前方岩骨尖处,常见岩骨尖骨质破坏而无内听道扩大,临床症状多有三叉神经痛。副神经节瘤内大多可见点状或条状血管影,在MRI上流空的血管与肿瘤实质形成鲜明的对比,称为“椒盐征”,在CT上可显示岩骨骨质破坏及颈静脉孔扩大[6]。转移瘤影像表现多种多样,但一般能在其他部位找到原发灶。本例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但最终需结合临床和病理才能确诊。本病预后取决于病理分级,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脑膜瘤共分为3级,WHOⅠ级生长慢、复发率低,Ⅱ、Ⅲ级为高风险、高复发率[7]。本例病理诊断为脑膜瘤WHOⅠ级,但颅外部分浸润肌肉组织及颅骨,生物学行为具有潜在恶性,应密切随访。
1.李坤成,比较神经影像学[M].第2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280.
2.乐洪波,张慧红,蔡泽龙,等.CT和M R I在颅底沟通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8):1083-1087.
3.De Jesus O,Toledo M M.Surgical management of meningioma en plaque of the sphenoid ridge[J].Surg Neurol,2001,55(5):265-269.
4.陈旺生,李建军,洪澜,等.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M R I及相关特征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1):1139-1142.
5.贺小平,苗重昌.鼻咽部淋巴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J].河北医学,2009(9):1046-1048.
6.黄穗乔,梁碧玲,元建鹏,等.颅底区副神经节瘤的MRI诊断[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5(5):592-595.
7.Louis DN,Ohgaki H ,Wiestler O D,e t a l.T h e 2007 W H 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J].Acta Neuropathol,2007,114:97-109.
8.叶红,黄朝南,朱辉严.CT及MRI对非典型脑膜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1):24-25.
9.马戈,杨学东,叶喜林,等.原发性颅内淋巴瘤报告一例[J]罕少疾病杂志,2010,17(3):63-64.
10.吴仕科,王志敢,张亚林,等.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表现与病例对照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09(3):10-13.
11.王文献,范辉,岳恒志,等.完全钙化型脑膜瘤的CT和MRI诊断[J]罕少疾病杂志,2012,19(1):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