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把根留住?

2014-12-26季云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靖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

摘 要:靖江讲经是靖江民间的特色传统文化活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对靖江讲经的特征、靖江讲经的影响、靖江讲经的现状、靖江讲经传承的思考四个方面的分析,初步了解靖江讲经的语言、文化魅力。靖江讲经是民间智慧的结晶,应该本着尊重的原则,“取其精华,弃之糟粕”,将这一民俗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靖江;讲经;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靖江是长江冲击出的一块沙洲,长期四面环江的孤岛地理形势,和长江以北独存的吴方言语言文化背景,形成了靖江农村民间文化环境,因此至今保留着许多古老的民间习俗。靖江讲经就是仅存的至今还在活动的“活化石”。在靖江,做会讲经有着非常强的生命力。那么靖江讲经的特征是什么?靖江讲经有什么文化内涵?靖江讲经的现状是怎样的?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一探讨。

一、靖江讲经的特征

1.靖江讲经的概念。靖江讲经也称为“靖江宝卷”,是与“做会”结合在一起的带有宗教性的信仰活动,由一名佛头(讲经艺人)、多名客师主持,通过说唱形式宣讲宝卷,寓教于乐,劝人为善[1-2]。在靖江的农村地区,主要是“老岸”地区,还依旧盛行做会。由一个村户、一个家庭或者若干农户组织,或为菩萨圣诞、或为父母做寿、抑或祭祖求子、婚丧喜庆、新房上梁等等。做会时,必请佛头讲经。靖江讲经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靖江讲经有强烈的教化性。靖江讲经中的宝卷十分注重劝善,几乎所有宝卷开篇和结尾都会以劝善来作为主旨。如宝卷[3]说到“宝卷出卷开,劝人要行善,积德前程远,存仁后步宽。众位啊,宝卷是部劝世文,忠孝劝善人。”如果宝卷没有劝善的功能,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尽管宝卷的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有苦有甜,有文有武,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有所不同,但劝善的主题是亘古不变的。

(1)宝卷通过对善的褒奖来达到劝善的目的

在靖江讲经中,正面人物会受到大力褒奖,体现在宝卷中,正面人物都被封为神佛,或加官进爵,或享尽荣华富贵。这在宝卷[3]中无一例外,如在薛刚反唐中的主要的正面人物以及跟随薛刚出征的其他人物,都受到了皇帝的封赐,文曰:

“中宗天子一想,薛刚功劳最大。

薛刚前来听封赠,兵马大元帅你当身。

纪鸾英小姐听封赠,保国夫人你当身。

披霞公主听封赠,护国夫人你当身。

薛葵、白文豹、秦文、熊天庆四员大将听封赠,四猛将八大锤你当身。”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官本位”、“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尤为严重,而且延续至今。所以这些褒奖的形式能够达到民众心里的期待,达到劝善的目的。

(2)宝卷通过对恶的惩罚来达到劝善的目的

在靖江讲经中,那些作恶多端的人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而且有些恶人的下场及其凄惨,有剥皮熬油点天灯,或者下十八层地狱。为了达到震慑的效果,宝卷[3]对地狱的描写也是很详尽:

这等人百年临终来到阎君面前,阎君说:“他在阳间作恶多端,宰杀生灵,造下无边大罪,鬼使把他打人汤地狱!

这阎君,他管着,人汤地狱。

就把他,来打下,滚汤锅中。

罪鬼打到汤锅里,只见白骨不见人。

翻过身,捞将起,皮焦肉烂。

那时间,无救度,怎得超生?”

这段经文,虽然言语不多,却句句惊心,听者毛骨悚然,只要是正常人,都不希望这种事落在自己身上,而且听经的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对此深信不疑,所以也是通过对恶的惩罚达到了劝善的目的。

3.靖江讲经有独特的地域性。靖江讲经具有研究价值,因其重要的一点就是独特的地域性。

(1)方言的大量运用

研究者陆永峰说:“靖江的做会讲经主要流传于老岸地区,用老岸话讲唱。”靖江讲经大量运用方言俚语,加以丰富的民间传说的引用,使讲唱的语言诙谐幽默,风趣生动。

宝卷[3]讲农村接生婆去接生时在路上行走的姿态:“两手像牵钻,两脚像捣蒜,腰裙扭勒滴溜溜转,一步要跨一半。”

宝卷[3]对报恩寺里和尚的刻画:“头发不剃像罪犯,脸上不洗像黑炭,眼睛睁得像油盏,一天到晚关灶上,肚子吃得像炮仗。”

宝卷语言是纯粹的靖江方言,都很押韵,唱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对风情人物的描绘也显示出独特的语言功力,往往三言两语就能把某一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被学者称为:“口头文学的活化石。”

(2)讲经中出现的只有靖江才有的事物和习俗

讲经艺人在每一篇宝卷里开篇都会提到靖江的相关事物:

宝卷[3]讲述了靖江地区的人们敬奉观世音菩萨的情况:“我们靖江人,为了崇敬这位观世音菩萨,早在建县前在御前港建了一座崇圣寺,塑起观世音神像,供人瞻仰敬香。建县后,于明成化十年,知县张汝华把崇圣寺迁建于城内东侧。从此城内有座观音庙,善男信女请香烧。”

宝卷[3]讲述了婚俗就有排八字、送贴、请媒、议婚、下定、哭嫁、送嫁妆、送亲、迎亲等过程;每逢大年初五为什么要迎接“路头菩萨”,

还有各乡镇的的地域特色:

靖江孤山为什么只有十八丈高,

土地庙为什么矮小,

财神菩萨的脸为什么是黑的,

韦陀菩萨为什么坐南朝北……

这些在宝卷中都有详细描述,并在靖江老百姓心中是约定俗成的。这些耳熟能详的地名和方言使听者有强烈的共鸣,有亲切感和自豪感。

4.靖江讲经有丰富的实用性。靖江讲经其旺盛的生命力源自民间,宝卷所描绘的内容包罗万象,有医学常识,日常生活常识,旅行知识等,可谓是靖江地区的百科全书。

(1)医学常识

在宝卷[3]中就收录了很多医学常识,这些医学常识通俗易懂,简单易行,又花费甚少,所以很受老百姓的欢迎。如:

牙痛毛病请到我,我来替你点药名,

尖端果子一点红,长在草上像灯笼,

人人说它没用处,拌和冰片治牙虫。

(2)日常生活常识

在宝卷[3]中,讲经者会讲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日常生活的话题,如写牡丹花的品种:

“啊,总共有二十四样,有青黄牡丹、紫白牡丹、墨绿牡丹、芙蓉牡丹、凤穿牡丹、芍药牡丹、荷包牡丹、枯枝牡丹……”,还有写过年的花灯、发面蒸糕的做法等等,不胜枚举,有趣又实用。

(3)旅行知识

农村老百姓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但是出远门的机会不是很多,所以宝卷中也会介绍一些外地的风俗习惯、人文景观以及出门在外的注意事项,这对没出过远门的老百姓是很好的指南。

如在宝卷[3]中,丈夫出远门,妻子嘱咐道:

“相公啊,

你初次出远门,冷冷暖暖要自当心,

每晚未暗先投宿,日高三丈再动身。

多年饭店少要住,多年古庙少要蹲。

多年饭店有强盗,多年古庙出妖精。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逢人只说三分话,遇水要探浅和深。”

这些话虽然在现在没有多大的借鉴意义,但也浅显易懂,充满人情味,似金玉良言。

二、靖江讲经的文化内涵

1.靖江讲经引导民间习俗并传承文化。在靖江有许多特殊的民间习俗,老百姓在听经文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接受了民俗文化,并不自觉的将民俗文化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使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如在宝卷[3]中,张长生满月时,梅香抱着张长生跑桥:

姨母就说了:“今朝长生满月,要抱公子跑一下桥,过一下坝,长大跑桥过坝才不怕。”“好的。”梅香说:“我抱出去。”“慢,跑桥过坝要丢买路钱的。”“多少钱?”“有个规矩,钱丢的越多,官官长大胆就越大。”

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只要是家里有刚出生的小孩,都会去跑桥。这些民俗得以保留,也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2.靖江讲经是中古老的说唱文化。靖江讲经是讲和唱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形式,佛头讲中有唱,唱中有讲,讲经都是用靖江方言,吴侬软语,表达出了靖江地区人民的思维方式很审美情趣[4]。

(1)讲经中的“调口”

靖江做会讲经中所用的曲调大部分分上下两句,所用的唱腔称“调口”,有“莲花语”、“摇铃腔”等曲调。是佛头穿插在所讲故事中用到的最能抒发情感的音乐形式。音乐结构一般分为“赞”、“佛”、“曲”,这些调口与语言结合,被运用到人物情节迥异的各种宝卷中,反复吟唱,没有严格的诗词格律,分五言、七言、十言句式,并且一曲多用,熟能生巧,老百姓听过几次就能跟着一起和唱,最常见的和唱词是“南无阿弥陀佛弥勒佛”。每次和佛时,场面蔚为壮观。

(2)讲经中的“和佛”

在佛头讲经时,在经堂会有专人随声附和,和佛也称“帮腔”[5]。如和佛的调口有挂金锁、摇铃腔、莲花落等:

挂金锁

唱词为:“呵佛国么天星阁,官清民安乐,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啊。”

和佛:“弥陀佛,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摇铃腔

唱词:“张生啊在书房,勤辛苦读,读春秋并礼记昼夜操啊心。”

和佛:“南无佛,阿弥陀佛,南无佛,阿弥陀佛……。”

莲花落

唱词:“金花起来银花落啊,莲花里面说根由啊。”

和佛:“金啊花,银啊花,莲花落,嗨嗨活菩萨。”

和佛可以让佛头得到暂时的休息,还增添了宗教的肃穆和庄严,期间还有木鱼和摇铃等乐器伴奏,唱起来娓娓动听,和起来朗朗上口,很有韵味。

三、靖江讲经的现状

1.口耳相传的传授方式。靖江宝卷是流传在民间的宗教活动,主要通过说唱形式,就是一代一代通过师徒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下来的。到了当代,才有学者通过佛头口述,以文字或音频等形式,并加以整理编撰成册。这些宝卷里的语言大多运用排比,夸张,对偶,排比等手法,使得在口耳传授过程中,容易让人印象深刻,便于记忆。

2.讲经艺人以男性为主。据孔庆茂等[2]所录的152位佛头,其中男性144位,女性只有8位,由此可见,佛头是以男性为主的。可能与传统的传男不传女的行规有关。

3.文化程度不高。据孔庆茂等[2],对师徒传承的谱系只能追溯到清末,其中列出的152位佛头,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最普遍的是私塾,最高的不过是秀才,当代的佛头,多是小学和初中学历,最高的是高中或中专学历。

4.注重经济效益。靖江讲经的艺人,是以讲经作为自己唯一的职业。学艺的时间通常是两到三年。在此期间,学徒与师父之间形成了经济上的关系。陆永峰等[1]说道:“学徒期间与师父外出做会讲经,经济收入全归师父,学徒期满,可拿师父收入的一半。师徒传授而这样重视经济问题,说明做会讲经已经成为佛头谋生的职业。”

四、对靖江讲经的传承与思考

1.对靖江宝卷的发掘、记录、整理和总结.靖江讲经宝卷是集民俗、方言、口头文学之大成,对民间文化遗产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而讲经艺人大都年老,所以抢救这些文化遗产迫在眉睫。因此传承这些“活化石”是势在必行。

2.抓住契机进行宣传.要抓住靖江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个契机,大力宣传靖江讲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靖江人产生自豪感,在这个时机进行宣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还要在吴方言区运用各种宣传手段,使受众越来越多,并且实现地域间的融合和发展,使之焕发出更多的光彩。

3.对内容进行改良。在内容的改良上,应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内容健康,教人行善的内容应该好好继承,有一些粗俗或跟不上时代的内容,应予以剔除。现在的年轻一代对传统的宝卷已经很陌生,在内容上可以加上近代或当代的故事。在语言上也要在保留特色的同时,使受众感到生动活泼、有亲和力,而不是一味的说教。以前做会讲经要进行几天几夜,现在则可以通过文化节或电视广播进行宣讲,时间应控制在两小时左右。这就要求从业者进行改良,做到短小而精辟,从而传播得更广更持久。

4.对从业者实施培养计划和奖励机制.在内容进行改良的同时,也应该提高从业者的素质。加大对靖江讲经从业者的培养力度,开办学校,请这些民间艺人广开师门,建立人才基地,多多参与实践活动。并对优秀人才给予奖励,可以设立靖江政府津贴,增加从业者的职业荣誉感,促使更多的人来从事这项文化事业。

五、结语

靖江讲经之所以到现在还在靖江地区经久不衰的原因,归根及底还是因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家乡,并且希望保持传统美德,代代相传。传承靖江讲经这项伟大的事业任重而道远,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使这一民俗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陆永峰、车锡伦:《靖江宝卷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3月版

[2] 孔庆茂、吴根元、姚富培:《靖江讲经宝卷的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

[3] 尤红:《中国靖江宝卷》,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5月版。

[4] 靖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靖江县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3月版。

[5] 刘振宇:《靖江讲经》(DVD),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2006年5月版。

作者简介:

季云,(1980.01-),女,汉族,江苏靖江,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专业。

猜你喜欢

靖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
Jinjiang Pork Jerky靖江猪肉脯
靖江马桥镇把牢“安全第一关”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阅尽王城知桂林——独秀峰·靖江王城
马洲警侨联动——情暖海外靖江人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