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技术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探索应用
2014-12-26原芸姿沈丹姜秀文
原芸姿 沈丹 姜秀文
虚拟仿真技术是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等信息科技的基础上,将仿真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更高级的仿真技术。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的研究背景,从虚拟仿真技术的优势以及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方法三个方面,具体介绍了虚拟仿真技术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探索应用。
虚拟仿真技术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一、背景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获取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必修课程,也是临床专科护理的基础,在护理专业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型学科,在校学习期间护理理论常常需要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支撑,故其实验课教学大约占该课程总学时的一半,是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
然而,目前《护理学基础》的实验教学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一些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教学质量。如现阶段,我国对护理人员需求量很大,护理专业就业前景比较好,导致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护生数量迅速增加,传统护理实验室无论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无法满足大量护生同时进行实验的要求;二是《护理学基础》实验中,一些实验项目如静脉输液、肌内注射等是侵入性、有创性的操作,为了防止操作中造成机体损伤,护生进行这类操作的机会比较少;三是某些实验项目的实验用品损耗较大等。以上原因都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学基础》的实验教学质量。虽然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大力加强校内外护理实训基地建设,实训条件日臻完善,实训项目日益齐全,但实验教学仍然存在前所未有的挑战。虚拟仿真技术为《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提供了一条虚实互补的有效途径,较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
二、优势
虚拟仿真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以图形学、控制论、系统论、相似原理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专用设备为工具,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利用系统模型对实际的或设想的系统进行动态试验。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拥有传统实验教学难以比拟的优势。
1.增加实验教学的生动性
《护理学基础》的实验内容多,某些项目如导尿术、鼻饲法等操作过程复杂、技术要求高,又不能在真人身上进行练习。学生想熟练掌握这项操作还必须要反复练习。单纯在模拟人上进行的练习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虚拟仿真技术通过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使实验教学更加生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2.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虚拟仿真技术的逼真性、沉浸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虚拟的学习情境中扮演一个角色,全身心地融入到学习情境中去,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学习,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3.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
由于护理专业的學生人数众多,而实验室及实验用品的数量相对有限;再者,护理专业学习课程多,课程安排比较紧张,这些局限性导致学生不能充分利用各种实验室资源,也不能充分利用《护理学基础》正常实验课以外的时间练习实验操作。这些问题都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护生护理技能水平的提高。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彻底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护生即使不在实验室,不在正常实验课的时间内,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练习,不必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4.节省成本
《护理学基础》实验中有些项目对物品的消耗比较严重,如输液法、注射法中的输液器、注射器、消毒液、棉签等,导尿术、鼻饲法中的一次性导尿包、一次性胃肠营养包等;其中也不乏有高级模拟人、模拟手臂等昂贵物品的损耗。而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在虚拟但逼真的学习情境下进行实训,不必消耗任何实验器材及实验用品。既可以保证教学质量,又极大地节省了成本。
5.避免损伤危险
护理实验的某些侵入性操作往往会造成机体疼痛甚至损伤,如静脉输液、静脉采血、各种注射法如肌内注射等。护生传统的练习方式是护生之间互相充当病人,在护生身体上进行真实穿刺及注射。这种练习方式有很多弊端,如造成护生疼痛、损伤甚至感染。而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仿真实验,学生可以放心地去做各种侵入性的实验操作。
三、方法
我们将《护理学基础》课程中每项实验作为一个模块,每个模块由实物展示、仿真教学、仿真实训、考核测评四部分组成。
1.实物展示
实物展示主要实现教学仪器、医疗器械、人体模型和器官等的三维立体展示,便于学生更直观更细致地了解它们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等。如输液器的展示,通过点击鼠标,我们可以围绕这个输液器,任意转动以变换角度进行观察,也可以将其放大、缩小,还可以点击具体部位如调节器、茂菲式滴管等进行详细观察。
2.仿真教学
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可以将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授课方法,帮助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鼻饲法时,可以让护生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在虚拟病人身上,直接看到上消化道结构,使护生通过三维的方式,从各角度观看插入胃管的方法以及技巧。
3.仿真实训
护理实践训练在教学中地位突出。运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实践训练主要是充分发挥其沉浸性和交互性的特点,让护生成为虚拟学习环境的参与者,进行各种护理技能训练。传统的护理实训模式主要是护生对无反应的模型动手操作,训练的真实性不强,护生的兴趣以及练习的积极性都不高。而且,传统的训练方法成本较高,训练的安全性、参与性不强,效果不够理想。而在实践训练中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就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此项技术可以使实训更生动,增强护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护生的护理技能水平。
4.考核测评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单项考核测评。严格意义上讲,传统考核方法应当是一名教师考核一名护生。而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是教师少,学生多,时间有限,如果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所有护生的考核,一名教师就要同时考核五到十名护生,这样就不能保质地完成每个护生每项操作的考核测评。而虚拟仿真技术就会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利用这项技术不管同时考核多少名护生都是可以实现的,可以有效而且公平公正地完成每个学生的考核测评。
综上所述,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推广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是教学技术手段的革新,是推进护理教学信息化的飞跃,可以促进护理教学方法的改革,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最终提高护生的护理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宁.浅谈虚拟仿真技术[J].大观周刊,2011,546(38):200.
[2]汪美华.浅谈临床见习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作用[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16(1):18-19.
[3]施祝斌.虚拟仿真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0):78-80.
[4]向琳.高职院校护理教学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几点构想[J].科技创新导报,2012,(1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