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出路探讨

2014-12-26李战杰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11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外语英语教学

李战杰

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背景下,我们用全新的视角来看待高校的英语教学。很多的高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本着释放学生天性为主,全面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追求创新是各高校永恒不变的主题。如何在英语教学模式中将这些元素融入进去,是每个教育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社会建构主义高校英语教学问题出路在很多新编英语教材中,都明确要求高校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传授方法,切忌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生搬硬套,要结合当地高校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将英语教学赋予新的内涵,走出一条英语教学的新路径。

一、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认识

(一)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有着悠久的历史,后人在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基础之上将其逐渐发展壮大。其中的主要内容,就是强调一个人知识面的构成不是由教师、家长或者长辈来传达给你的,而是由个人构建起来的。这在构建过程中与他人的接触是必不可少的,他强调的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过去的教学模式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随时保持着较高的自我意识,高校要对学习知识的学生、传授教育的教师以及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学内容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该理论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学生把已知的知识和他们的经验一并带入学习中去,这样学生就对自我有一个更深地了解与体会。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及时地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帮助他们对问题进行思考,并作出一些处理方案,这会使学生的社会能力快速地提升。

(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在人们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它让人们了解它的基本规律,从各个角度向学习者展示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发生的过程中又该注意什么事项以及到后来对产生的意义该如何构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与传授者相互配合,最终达到一个双赢的目的。知识的输出是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追求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彼此一定要进行思想上的交流,碰撞出知识的火花。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于外语教学能够提供一个理论依据,让人们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去挖掘其更深次的内容。

二、目前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老套,与学生互动少

在现如今的教育环境背景下,很多高校还是传承着过去的传统教学老路,教师使用的教学纲要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其使用的教学模式则是沿用前辈遗留下来的经验,创新思维从中得不到一点儿体现。中国的教育是以学生围着教师转的模式,老师永远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让学生可望不可即,加之中国的班级大多数是以几十人为一个班,学生与教师之间地互动可谓是少之又少。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底下鸦雀无声,而教师对此好像浑然不知。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是怎样地差强人意。

(二)高校使用的教材没有及时更新

在我国众多高校中,教材都是沿用多年的或者是直接参照其他同类高校使用的教材,对于市场上最新推荐使用的新教材而不敢轻易尝试。过去所使用的教材只适用于当时那个年代,社会在不断变化,教材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做出改变,这样对新一代的学生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三)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过于沉闷

在现如今的社会,凡事都讲个性学习,对于英语更应是如此。高校的英语教育是非常讲究它地实地参与性,语言类的东西一定要多练,把你对英语热爱的感情融入到口语表达中去。然而可悲的是,现在很多高校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忽略了英语这门语言地实践性,只一味要求学生多记学写,教育者们真正忘记了英语是用来说,而非用来写!在如此沉闷的学习环境下,高校如此呆板地培养人才,很难将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好。

三、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的出路

(一)师生应互动学习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其深层含义认为,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习者应是采取主动学习的态度,而不是被外界所影响被动地接受外界向你传输的信息。其中采取积极的心态是学习最重要的关键。在社会主义建构过程中讲究教师与学生之间地互动,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深入地交流、探讨,充分地调动课堂上的气氛,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与教师进行思想的交流過程中收获知识,这就完全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可以为高校英语教学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二)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

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可以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以此展开教学活动。改变过去高校以教师板书为主,学生听之为辅的教育理念,避免课堂上的中心只有教师,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去。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性,学生要主动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同时以达到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种模式之下,教师就不仅仅是教书育人的角色,其还转化为另一种身份,即作为学生学习促进者。在这一过程中,借助一些现代化的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网络、多媒体等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自我学习性、与他人之间的合作能力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能力都得到了很大地加强。

(三)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高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中强调的是在学习中的中心应该是学生,而非教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校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开创一些新型的教学内容,创造条件让学生处于一个真实的外语环境中,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英语地兴趣。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真实的环境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现代化的设备,对学生的实地演练进行拍摄,让学生对这种模式充满好奇,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结束语

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之下,高校应该寻求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并着重培养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将根深蒂固于学生脑海里外语无用论的想法去掉,让学生真正了解外语不仅在工作中能用到,在生活中也到处有着外语的影子。学生要紧跟社会潮流,要不断提高自我的学习能力,而外语将是展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最好证明。另外,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外语多注入一些新鲜的元素,让学生学外语更加充满信心,这对于教师教学成果的提高,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关晶,徐德斌.学习者共同体: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新模式[J].现代教育科学,2012,(3).

[2]姜雪.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的全新内涵和更新路径[J].河北大学学报,2014,(2).

[3]杨琼.建构主义理论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实验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3,(22).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外语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