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学实验教学目标与教学改革
2014-12-26刘东唐文乔
刘东 唐文乔
介绍了鱼类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围绕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的教学主题,提出了鱼类学实验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更新。鱼类学实验教学,需要采取适合大学生时代特征的教学策略,创新教学过程,达到新的教学目标。
鱼类学 实验教学目标 教学改革
鱼类学实验是鱼类学课程原理和方法的验证和巩固,鱼类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学生知识创新的源泉;以实验教学为平台,培养大学生实验技能,是高素质人才形成和发展的必经之路。上海海洋大学《鱼类学》课程,从最初创立到如今已历经了60余年的发展,并获批2006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依据《鱼类学》课程教学之需要,鱼类学家孟庆闻等于1993年编著出版了《鱼类学实验指导》,该实验用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延用至今20余年。按照我国教育部最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教育指导思想是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拔尖的创新人才。在高等教育中如何实践“纲要”的指导思想,成就创新人才,需要了解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掌握多种查询手段,处理信息快,相关知识丰富等等。为了学生发展的需要,借助学校办学优势,以学校的国家级水产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结合教学任务,通过对鱼类学实验教學目标与现状的分析,来探讨关于鱼类学实验教学改革问题。
一、鱼类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拥有一个国家级水产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中心围绕人才培养内涵建设,已初步建设成为一个多功能、现代化、开放式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教学基地,在学科基础、专业特色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鱼类学实验室配备有专职管理人员和实验技师,教学用解剖器材、显微镜、解剖镜、组织抛光仪、投影放大仪等先进的教学设施,能够满足学生实验的要求,可全面培养学生的认知、应用和创新能力。
此外,上海海洋大学鱼类教学和研究人员十分重视标本的收集和保藏,上世纪70年代已有标本1100余种,3万余号,如今已发展到仅鱼类有2000余种,10万余号标本,陈列展示建筑面积400m2。根据鱼类学实验教学计划安排,可在标本馆内开展鱼类标本剥制、分类等实验,以实物为教具,让学生目睹多姿多彩的鱼类世界,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二、鱼类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学内容有待更新。鱼类学是动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鱼类学学科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但在我国起步较晚,上海海洋大学王以康教授1956年编著了我国高校的第一本鱼类学教材——《鱼类学讲义》,随后相继出版了《鱼类学(形态与分类)》和《鱼类生态学》等相关教材。上海海洋大学的鱼类学教材在发展中不断更新,纳入了鱼类学当前最新研究成果,而鱼类学实验教材没有再版,实验教学内容没有得到增补,教学内容体系迫切需要改革。
2.实验教学目标有待更新。当前,上海海洋大学提出要建设成一流的高水平大学,学校的学科发展方针政策即“以学生为本、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鱼类学实验教学在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执行学校提出的十七字方针,需要实验指导老师确立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目标。通常的鱼类学实验教学,老师会预先设定实验的各个环节,缺乏探索和互动环节,实验教学注重传授知识,忽略培养学生能力。实验课简直成了一种形式、走过场,这样的教学目标需要更新。
三、制订新的实验教学目标
1.确定实验教学知识点。每开展一次鱼类学实验教学,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知识点和具体知识点。基本知识点设置为一个实验教学,涉及目的和要求、材料和工具、实验内容等等。其中,实验内容的“A、B、C”就是一个个具体知识点。具体知识点的确定,以课堂讲授的教材内容为依据,适当、少量地补充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增加学生知识,扩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探求未知的热情。例如,在“鱼类外部形态”实验教学中,以“了解鱼类体型的多样性、体型与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的相互关系”为基本知识点,“观察鱼的口位、颌齿、背鳍和臀鳍的位置等”为具体知识点,补充“洞穴无眼鱼及其环境的适应性”的最新研究成果。这类引进的实验部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确定具体知识点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做到难易适度。过于简单,学生动手操作没有兴趣,而过于琐碎,下课铃响了,实验还没有完成,教学目标大打折扣。
2.确定实验教学目标。在制定鱼类学实验教学目标时,要首先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实验教学重点部分通常是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点,该部分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实验教学在学生掌握了重点的前提下,老师需要对难点部分进行设定,然后针对性的讲解和剖析。对于不同的学生,甚至不同的性别,难点都有所不同。当代的大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到大一直有家长庇护,因此凡事都怕脏,实验中不愿动手操作,最初几次实验教学,其教学难点就选定实验步骤,学生克服畏惧心里后,再确定知识上的难点。
四、实验教学改革
1.明确实验目的。鱼类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鱼类形态结构部分是鱼类分类的前提和基础,通过鱼类分类学部分实验,掌握鱼类分类学的原理和方法,能够分类鉴定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鱼类,包括有毒鱼类和无毒鱼类,经济鱼类和珍稀鱼类,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自觉地参与保护濒危的鱼类。
2.更新实验教学内容。鱼类学的研究已从第一层次的物种鉴定,第二层次的亲缘关系和动物地理学的研究,发展到第三层次的分子系统学、分子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前沿领域,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领域,有必要在实验教学中吸收、补充这部分研究内容。
3.改革实验教学过程。鱼类学实验教学是一种双向的、互动的过程,应采用以学生为实验主体的教学模式,示教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教学手段多样化,引导学生在实验前提出问题,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力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东,唐文乔.国家级精品课程鱼类学之鱼类分类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国校外教育,2013,(9).
[2]水柏年,俞存根,韩志强,朱柏军.鱼类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