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在4G时代的数字化建设与服务拓展

2014-12-25黄尤精

图书馆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图书馆资源信息

黄尤精

(天津市北辰区图书馆,天津 300400)

公共图书馆承载和传递文献信息资源,非仅城市文化中心,亦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节点。近年3G移动通信变革,数字资源渐成馆藏主要内容。随着4G时代的到来,读者阅读需求及习惯将渐趋多元化、个性化,且讲求时效。公共图书馆应与时俱进,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数字资源,转变观念,拓展服务类型和范围,实现网络管理现代化、信息载体多样化、资源结构合理化及信息服务共享化,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知识信息需求。

1 4G网络概述

所谓4G(Fourth Generation),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1]。核心为OFDM(正交频分复用)和MIMO(多进多出)等技术,集高速无线网络与有线WLAN于一体,智能且兼容。理论最大传输速率 100Mbit/s,下载 100Mbps,上传20Mbps,能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和数据。超越现有城市光纤,真正高速上网,不受限任何终端,无缝融合。在DSL和有线电视没有覆盖的地方,可方便传输多媒体。

美、韩、日3国商用4G较早。欧洲英、法、德诸国也开始商业运营。至2013下半年,全球用户已达9000万。中国主导的4G网络TDD-LTE,目前进入推广试用阶段。预计到2014年,基站将达35万个,成为世界最大的4G运营商。

表1 4G与3G对比

2 应用4G的必要性及社会效益

有人质疑:当今数字化时代,互联网信息应有尽有,还有必要发展4G图书馆吗?

问题在于,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冗余碎片化,良莠真伪难辨,增加读者获取有效知识信息的时间和成本。图书馆的资源则经筛选评价,精准挖掘提取,读者足不出户或人在旅途便可获高质服务。作为文化载体和最好的社会学校,发展4G图书馆,社会效益有:

①促进知识信息的传播。4G时代,将各类纸质文献转化为数字资源,如视频和有声读物等,存储在服务器中,通过移动互联网传播。读者在移动终端便可访问获取或同步收看,不受时空限制。信息传播的局限性、滞后性得到极大改善。

②降低读者获取图书馆信息的成本。我国拥有OFDM和MIMO等关键专利技术,以一种更巧妙顺畅的方式让用户更易使用。连接费用比3G更低,使用时不必过多考虑流量的因素,服务内容更丰富。

③改善不发达地区知识信息资源匮乏的现状。地域经济水平不同,图书馆的建设投入也差异较大。在4G时代,不发达地区的读者可从全国任意一个图书馆获取知识信息,平等享受服务,改善教育及信息资源缺乏的现状。如贵州图书馆2011年开通“掌上贵图”,边远地区用户通过手机登录,即可获取丰富的数字资源。

3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展望

由于3G传输速率、系统兼容和通信成本的因素,曾经制约移动图书馆的发展。4G时代的技术革新,使得图书馆在基础设施、数字资源、发展理念及人力资源等方面可大展身手,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3.1 基础设施

包括无线局域网架设、手机门户管理、大量的数字资源存储空间、云技术资源备份、研发面向多种设备和系统的服务体系等。

无线网络构架。组建图书馆无线网络,经济便利。减少读者4G流量费用,更高速稳定。无线网架设需在馆内安装访问接入点AP(WirelessAccessPoint)。AP分两种:一种带路由功能的胖AP,一种则不带,称瘦AP。AP信号覆盖范围30~100米,全馆覆盖需一定数量,选用瘦AP较适宜。配合WLAN控制器,统一馆内管理。

手机门户管理。无线网络具有移动自助性,网络安全和行为规范尤为重要。网络安全方面,可通过无线控制器对AP进行管理,将密钥机制和虚拟子网划分,如专门的读者无线上网VLAN。通过硬件防火墙,对病毒及一些恶意攻击进行隔离,减小传播范围及危害程度。为保证服务平等,还需制定一些网络策略,如身份证与读者证绑定,带宽管理,对无线上网时间、行为及一些占流量的软件进行限制等。

服务系统研发。四大功能:与OPAC系统集成,与数字图书馆门户集成,与全国图书馆共享云服务体系集成,构建读者互动信息交流平台。可与专业机构合作,以获得技术保障。2012年12月,湖北图书馆与中国湖北移动联合建成华中第一个4G图书馆。湖北移动综合配设GSM、TD、WLAN和LTE共4种网络,以及120个站点布局,馆内CMCC-4G信号下载速率50M/s,可实现自动办卡机和借书机、“一站式”服务、在线阅读或下载电子书刊、网络视频等。

表2 4G图书馆服务平台体系结构

3.2 数字资源

4G图书馆应依据科学评价指标,在数量和质量上提供更深层全面的精品数字资源。馆藏数据库、文摘数据库、全文数据库、视频音频数据库、自建特色数据库及其他种类电子数据库等,多载体合理结构,多途径整合开发。针对馆藏抽取文献知识点和信息元,重新系统整合。同时面对互联网零散无序的海量信息,应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充实资源库。

多媒体资源。长久以来这是公共图书馆的弱项,多数图书馆过去仅限于“图片+文字”的传播方式。4G技术的应用,使得多媒体资源受到青睐,如会议视频、3D图书、互动图书、有声图书和其他多媒体资源,还可服务于视力有障碍的读者。同时既可购买资源,亦可数字化本馆讲座和展览等,打造图书馆品牌。由于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资源传播可实现低投入高效应。

特色数据库。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和科技等,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库。如长春图书馆的百年长春资源库、政府决策参考数据库、长影资源知识库、伪满史料资源库、地方法律法规数据库、知识讲座库、剪报专题信息库等[2],可为当地文化、经济发展提供信息参考。

3.3 发展理念

建设智慧化。4G时代,图书馆不再是独立的藏书楼,实现了从“图书馆做空间”“桌子后面的管理员”到没有时间、空间限制的移动图书馆。以长远发展及可持续的眼光建设智慧型图书馆。馆内建筑、各种机器及附属设备实现智能化控制,同时设计一个能管理决策、独立处理事务、直接服务读者的多功能智慧平台系统,实现建筑和沟通服务的智慧化,打造全新模式的4G图书馆。

服务人性化。由面向“信息源”“信息交流过程”转而面向“信息用户”,以读者至上,平等、开放和共享为服务理念。尊重读者需求习惯,最大程度满足读者需求,服务高效、人性,并适时调整。务必采取各种方式使读者认识到图书馆的价值所在,共同促进图书馆发展。

3.4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为图书馆的核心。有研究表明,图书馆的功能发挥,5%来自图书馆建筑,20%来自文献信息,75%来自图书馆员的素质[3]。作为具体执行者,其综合素质将是4G图书馆整体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应设计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通过招聘、培训、调配和薪酬等,激励馆员不断学习,接受培训和专业技术再教育。掌握4G技术,扩宽知识领域,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从单一服务技能向综合服务技能转变,如文献收集、信息整序、组织评价、知识供给和导航服务等。在人力资源方面保障图书馆服务的开展。

4 图书馆服务拓展

手机早已成为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2002年,图书馆服务已延伸到手机领域,如手机催还和续借等。2008年国家图书馆3G“掌上国图”开通,标志着手机图书馆服务又跨上一个台阶。4G时代,基于移动终端的图书馆服务已然成熟。应依托先进网络平台及丰富的数字资源,全面拓展服务类型和模式:

4.1 移动位置应用

首先是定位指引,方便读者到达图书馆。通过4G网络定位,获取读者位置信息,提供各种乘车路线3D地图,智能引导。在途中如汽车或马路上,即可查询所需书籍是否在馆。并以视频对话等方式,随时在线咨询。

其次是馆内地图导航。读者在手机客户端可看到图书馆的楼层分布图及各阅览室位置,并显示自己具体方位。根据选定的始点和终点,引领通过各功能区时,自动介绍其资源地理信息。移动终端GPS芯片和指南针与图书RFID标签相连,还可引寻馆藏。确定该书位置信息,测算距离和路线。如同车载GPS一样,实时引领到书架前。

第三是虚拟图书馆。为首次到馆或感兴趣的读者提供导游服务。应用GIS技术在4G网络环境下,实现图书馆的可视化功能。将图书馆真实场景照片和影片以3D高清立体图像制成虚拟图书馆。或根据真实场景,以游戏和动漫的形式移植到手机客户端[4]。友好界面和娱乐的效果直接嵌入,读者行进过程中如身临其境般漫游。显示当前位置,仿真指示路径。与虚拟的图书馆员互动交流,咨询任一区域的功能服务,可语音或视频对话。

4.2 移动数字化业务

3G资费较高,功能单一,且网速较慢。加之移动、联通和电信3家通信标准不一,无法满足更多数据流量的交互多媒体业务。图书馆服务多以短信、网络搜索、文字浏览为主,数字化全文阅读尚未真正普及。4G带来的技术革新,将不同类型和频带的网络无缝一致连接。高质传输,且成本较低,从而使图书馆真正跨入数字化时代。

全面的4G图书馆移动数字化功能,一是基于WAP平台的文献借阅、查询及检索等辅助服务。如湖北图书馆的微信和馆馆通业务,包括图书检索、绑定读者证、查询已借和续借、新书通报、用户空间、频道添加和消息推送等。二是手机移动阅读,电子文献、图书、期刊和光盘的在线阅读,资源全文下载。包括多媒体3D图书、互动图书和有声图书等,声色俱全,趣味丰富。第三,还可开展宽带视频点播、流媒体观看、远程教育和网络讲堂等多媒体服务。

表3 移动阅读格式读者调查

4.3 视频参考咨询

在线参考咨询。以往是利用电子邮件等方式,为读者提供个别解答的服务。4G环境下,可添加即时视频对话等,服务更方便快捷,同时扩大服务范围和对象。咨询馆员负责解答疑问或接受建议。若咨询专业性较强,如学科文献信息指引和专题信息检索等,则可转发给业务水平更高的参考馆员。

联合参考咨询。各地公共图书馆应加入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心UCDRS,开展网上联合参考咨询服务,进行资源共享及开发利用。

4.4 个性或专题服务

个性化定制。由读者主导,图书馆从属。根据读者检索和浏览情况,图书馆分析其知识结构、信息需求、行为及心理倾向等,有的放矢,以简报或更直观的形式选择性推送。可将新书通报和科技查新进一步深化结合。读者也可按个人爱好意愿自行设置图书馆界面,通过“我的图书馆”或“个人数字图书馆”定制相关学科和领域的信息。另外,个人空间与图书馆系统对接,还可实现资源检索、图书馆动态、热门书排行榜及续借预约挂失、到期提醒等自助服务。

图1 信息增值过程

专题咨询。依托丰富的数字馆藏资源,面向政府机关、科研院所、企业及个人等,开展有偿专题信息采集、分析与整合服务。

信息增值。根据读者需求,通过实用查询导航、学科导航、专题导航、电子期刊及数据库导航、OPAC资源链接等,对网络信息进行集成序化、深层加工开发后,再提供给读者。由此可在最短时间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达到信息增值之目的。

现场直播报道。讲座和展览是图书馆传播文化知识的有效方式。当前许多图书馆的讲座已然形成系列化和品牌化,如国家图书馆的文津讲坛、上海馆的上图讲坛、湖北馆的长江讲坛等。在线展览如国家图书馆的中华古籍、百年守望等。电脑在线和电视转播难免因受局限而滞后,4G时代,传播范围和即时性极大提高。可依托先进网络平台,利用LTE即摄即传业务直播讲座或展览。如深圳图书馆的市民文化大讲堂,读者可现场参加,亦可通过移动设备同步收看,感受现场氛围。

4.5 延伸领域

移动交流平台。作个性化服务的延伸,实时交互式在线答疑和读者交流是一个发展方向。如基于网页的即时通讯QQ、飞信、公共论坛及个人博客等。

联邦数字图书馆。在4G技术下,联合本地的县(市)、区及街道图书馆,统一技术平台和业务标准,实现图书的通借通还与资源共建共享。将服务延伸至基层网点,如村镇社区等,扩大受益群体。

公共安全与维护。在图书馆发生公共安全等情况时,读者可听从移动终端发出的指令,有效紧急避险。而馆员可在任何时间地点,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对馆内服务器等设备进行远程维护、馆藏清点、网页建设和查新查重等。相较传统方式更人性智能,实现图书馆的高效运转。

4G是一个里程碑,将公共图书馆服务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对于4G的应用我国目前尚处起步阶段,发展前景广阔。优良的网络环境,丰富的数字资源,读者至上与智能人性的服务,实现知识信息数字化、传播网络化、资源共享化及服务增值化,最终将图书馆建成“公民的终身学校”和“没有围墙的大学”[5]。

[1] 宋丹阳.4G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21.

[2] 宋恩梅.国内移动图书馆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5):34-38.

[3] 乔海滨.4G技术与图书馆[J].新世纪图书馆,2013(3):25-27.

[4] 严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2010(7):8-10.

[5]陈景明.4G通信技术在移动图书馆中应用的探讨[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12(4):13-17.

猜你喜欢

图书馆资源信息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图书馆
订阅信息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展会信息
去图书馆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