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公共信息服务的调查与思考*
2014-12-25张邺
张 邺
(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甘肃 兰州 730000)
1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时刻都依赖于信息的收集、检索、处理和应用,公共信息对公众生活影响巨大。政府是信息最大的拥有者、生产者、使用者,政府在公务活动中获取和拥有的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作为现代服务型政府应当将这些信息及时向公民公布;随着民主政治和行政法制的不断健全,公民参政议政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些也要求政府将公共信息快速、有效地供给[1]。另外,在现代社会,知情权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必要基础和前提,而知情权的实现必须依赖于公共信息拥有者的信息供给和公开[2]。
201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第三十条专门针对甘肃民族地区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建立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经费保障机制。重点建设地市级图书馆、文化馆,加强省市级博物馆、文物大县和重点遗址博物馆建设。继续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视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和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将临夏州及张家川、肃南、肃北和阿克塞等自治县纳入西新工程。加强少数民族语言节目译制、制作播映和覆盖能力建设,改善市、县广播影视基础条件”,从国家层面给予甘肃民族地区信息化建设以宏观指导。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资源占有率的高低以及利用程度将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的速度。民族地区区域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必将决定民族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保持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加快少数民族地区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因此,笔者以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从当地居民的视角设计问卷,并以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150名当地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在调查问卷的设计方面,针对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居民的实际情况,主要从公共信息化服务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居民信息素质等为出发点予以调查并提出改进该地区农村信息化服务的对策建议。
2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公共信息服务现状
2.1 自治县基本情况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于1954年,因地处肃州(酒泉)以南而得名,是全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该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一线,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120~200公里,总面积2.05万平方公里。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现有人口3.55万人,其中硕士以上11人,占总人口数的0.31‰;大学文化程度3108人,占总人口数的8.75%;高中文化程度3060人,占总人口数的8.62%;初中文化程度9200人,占总人口数的25.92%。该地区2011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6.6亿元;2012年超越23亿元,其中用于科技、教育的数目不详;目前,该地区无高等院校,中等职业院校1所,中学3所;从事公共信息服务的工作人员15人,公共信息服务机构1所。
2.2 政府对公共信息服务的资金投入状况
政府的财政投入是公共信息服务开展和落实的基本保障。据调查发现,2007~2012年间,政府均无资金用于公共信息服务的硬件设施、硬件维护、信息咨询、人员培训、软件购置和开发等方面的改善与提高投入。2012年,政府在公共信息服务馆舍建筑和文献购置方面共投入资金3万元,其中购置图书馆设备家具费用两万元,农家书屋建设1万元,相较于2011年以前的财政投入有明显的提高。
2.3 公共信息服务的硬件建设状况
公共信息服务的硬件设施建设是开展社区信息化服务工作的重要基础,具有需求迫切、覆盖面广、受益群体多的特点[3]。据调查发现,该地区居民的手机和计算机的拥有率排前两位,分别达100%和14.08%,能够上网的用户5000人。另外,该地区拥有县级政府信息网1个,县级以上图书馆1个,农家书屋10个。这表明该地区的公共信息服务的硬件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2.4 从事公共信息服务的人力资源现状
人才是一切事业发展的关键,所以,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农村信息服务建设中最为紧迫也是最为重要的任务。据调查发现,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从事公共信息服务的专业人员在21~50人之间,人员的学历构成分别是中专以下5人,大专8人,本科3人,硕士以上1人。这表明该地区缺乏相应的信息化服务人才。
2.5 相关部门公共信息服务状况
图书馆、国家科研机构、农业部门以及相关网站提供的公共信息服务数量是衡量信息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尺。本次调查发现,2011年政府信息网站和农业信息网站每月对其公布的信息更新一次,网站的点击率均为50万次。另外,2011年图书馆接待读者1万人次,文献外借两万册,网站点击量1万次;科技、农业部门开展的信息宣传3次,解答信息咨询100条,开展基层公共信息服务10次,接受服务人员达1000人次。上述各数据表明该地区提供的信息服务相对较好。
3 居民信息素质调查分析
“信息素质”一词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 ski于1974年提出,这个伴随着信息产业的形成而出现的概念,其内涵也随着信息社会的需求发展而发展。发展到今天,信息素质被定义为:能够充分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有能力有效地发现、检索、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的能力[4]。在此基础上,农民信息素质可以定义为:农民发现和获取信息,对信息内容吸收和利用,满足自身信息需求的能力。因此,课题组从居民信息意识、需求类型、需求强度、服务偏好和获取渠道等几个方面开展了调查。
3.1 居民信息意识分析
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做出的能动反映,具体表现为对信息敏感,遇到问题时知道并善于依靠信息进行判断、分析和决策。它是人们搜集、处理、分析、利用信息能力的前提和基础[5]。
通过笔者对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居民的信息意识调查发现,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居民对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获取信息和接受新信息的意识。表1是有关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居民信息意识的统计与分析。
表1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居民信息意识调查分析统计
续表
从表1①中可以发现,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有35%的居民知道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了多项政府信息服务工作,但未付诸行动去应用;有65%的居民完全不知道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了多项政府信息服务工作。从表1②、③、④中可以发现,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有绝大部分的人完全不知道国家图书馆开设有“政府信息专架”和完全没有应用过“中国政府公开信息整合服务平台”的政府信息数据,仅仅有少数人群了解相关的信息但从未使用过。从表1⑤中可以发现,该县居民均有查阅信息的习惯,只是查阅信息的频率高低有别,表明居民对信息的需求不同。
3.2 信息需求类型和服务偏好分析
本问卷在居民最关注的信息方面设置了20个选项(多选),通过调查发现,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居民平常关注度较高的信息包括生活常识(62.25%),文化、广电、新闻出版(62.25%),卫生、体育(62.25%),这表明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对自身健康发展较为重视;对国家时事(37.65%),科学、教育(37.65%),劳动、人事(37.65%),民族、宗教(36.65%),旅游(38.5%)和国防知识(37.5%),财政、金融(25%),公安、安全、司法(25%),农业科技(12.5%),进城务工(13%),港澳台侨工作(12.5%),扶贫救灾(12.5%)的关注度相对较低,表明居民对国家科技财经类信息的了解缺乏主动性,这与该地区竞争压力小,人们普遍安于现状关系密切;对工业、交通,国土资源、能源、对外事务,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的关注度近乎为零。
表2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居民信息需求类型
从表2的调查结果来看,居民需求的信息趋于多元化,但对法律、法规相关的信息需求相较于其他专业信息需求较多。说明大多数人是有一定的意识来了解法律建设,增强自身的法律观念。
表3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居民对信息服务的偏好
从表3的调查结果来看,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居民较为偏好文献借阅(80%)、文献复制(41.33%)、网络导航(41.33%),而代查代检与参考咨询服务仅占28%左右。这表明农村居民偏向于利用较为普及的信息设备获取相应的信息化服务,有关网络导航的资讯、纸本文献的资料信息化服务更易于被居民接受与使用。
3.3 居民信息手段分析
表4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居民信息手段调查分析统计
信息手段是指居民获取信息所利用的工具和所通过的渠道。通过笔者调查发现,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居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更偏于新型。表4是有关肃南裕固族自治区居民信息手段的调查与分析。
从获取信息的媒介选择上来看,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选择网络媒体获取信息居于主要地位,而选择广播与纸本图书获取信息居于次要地位。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居民希望本地区信息服务机构提供的信息查阅或获取渠道的调查来看,通过电视与手机查阅和获取信息成了满足信息需求的主要通道,电视与网络媒体备受民众青睐,62.5%的人通过电视与网络媒体获得新闻信息、了解国家政策;37.85%的人通过广播媒介获得和查阅信息。由此可知,裕固族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希望且应用网络和手机媒介作为信息获取和查阅载体的情况比较普遍;传统大众传媒的传播方式,如电视和广播所占的比例明显比纸质文献与光盘文献多。
3.4 居民对信息服务单位的评价分析
从表5来看,本地区的居民对公共信息服务的方式、服务的满意度、信息的完整度、信息种类、信息数量、信息更新速度等均没有达到满意的标准。总的来说,认为信息种类较少,信息数量较少,信息更新速度较慢,信息服务方式单一,信息资源分散。
表5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居民对信息服务单位的评价调查分析统计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上客观地分析了农民信息素质的现状,也反映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4.1 居民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政府对公共信息服务的投入资金相对客观,建设的县级图书馆以及农家书屋的藏书相对也能够满足本地区居民的阅读需求。但从本地区公共信息服务状况调查来看,居民对信息阅读的主动性缺乏。
4.2 信息化服务不适应多样化的个性需求
农村社区信息化服务涉及面广、信息源宽泛,决定了信息需求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信息采集和加工的工作量较大,对信息化服务手段的创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目前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居民整体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农村社区信息化服务发展滞后、缺乏个性化的服务,造成了广大居民需求与政府及社会组织提供的信息化服务相脱节的现象[6]。
4.3 信息传播的媒介环境失衡
调查发现,当地信息传播媒介环境方面失衡,在媒介利用方面,日常接触最多的媒体首选网络,其次是电视和手机。网络作为近年来普及范围最广的信息传播载体,使用率高于其他媒介;电视和手机传媒仍是民众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以传统的纸本文献为载体查阅和获取信息的比例较低。
4.4 媒介传播的低效率导致信息传播与接收的被动地位
在我国,收音机是曾经普及的媒介,但伴随着光影技术的发展被全面挤压萎缩,相对于电视,收音机具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低的优势,并且在普遍交通不便的偏远民族地区,无线电的广阔覆盖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收音机的过早退出民众日常生活显然也是不合规律的。究其原因,是与广播质量和频道细分不足大有相干,现实广播节目中严重缺乏民族类节目,受众的流失也就是必然了[7]。电视媒体由于具有视听结合、双通道多种传播符号综合、直观形象等传播特点一度在国内成为强势媒体,电视声画结合的特点,可以向民众形象生动地表达所要传递的信息,使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弥补了民众知识水平不高的缺点。与此同时,电视的“去农村化”现象普遍,电视制作播出、经营运作,都以城市生活为背景,民众对大众媒介的需求被忽略,传播环境严重失衡,电视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存在种种问题。从内容上看,虽然通过电视能了解天下事,却不易了解身边事,无法通过电视及时了解当地政策、信息。
4.5 公共服务单位的宣传力度不大
对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问卷调查发现,该地区有绝大部分人不了解亦或是不知道国家开展的相关政府服务信息,知道一点且用过的人也是寥寥无几。由此可见,政府对公共信息服务的宣传力度不够,致使居民想了解信息都无从参考。
5 完善公共信息服务的对策与建议
目前,就肃南地区的公共信息服务与传播现状来看,由于肃南地域偏远、经济欠发达、受教育程度低下以及民族差异和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独特性等因素,信息技术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造成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这不仅影响传媒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到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因而,应积极探索肃南地区公共信息服务的新途径。
5.1 加快传播媒介基础工程建设
在公共信息化建设中,传媒基础建设是前提,政府支持是关键。为此,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肃南县政府要将信息化建设始终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做到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切实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如美国在支持信息化发展方面竭尽全力,为了促进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美国曾在1993年就颁布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将电信光缆铺设到所有家庭。1994年又提出建设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倡议[8]。我国政府在2008年对农村信息化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信息化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2009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信息化”。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以,肃南县政府应借助国家正在实施的“西新工程”、“走出去”工程、“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农村电影“2131工程”等一系列重点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传播媒介工程建设,大力推进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5.2 以完善体制机制推进信息化管理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和信息化建设”。肃南县政府应以十八大精神为指针,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创新,营造有利于信息化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如美国政府尤其注重政策法规等制度创新,为了扶持电子商务发展,1996年美国颁布了“全球电子商务选择税收政策”白皮书,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的制度和机制,成为世界头号信息化国家。所以,在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中,政府应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宏观管理,形成统一管理的机制,避免出现因信息产业、广电等多头管理、职能交叉而导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复投资现象。同时,不断加强战略规划、职能运行、行业规范管理、政策法规创新与完善,提高信息化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5.3 开展多语言信息技术服务
据调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现有总人口3.62万人,居住有裕固、汉、藏、蒙古等11个民族,其中农牧业人口2.43万,占67.1%;少数民族人口1.96万,占54%;少数民族中裕固族近1万人,占27%。有些民族使用着自己的母语,公共信息服务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语言文字的多元性使用问题。所以,应开展多语信息技术服务,在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图书馆等使用两种以上的语言文字,推动多语公共信息化建设。
5.4 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信息化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经济环境对信息化建设具有强大的反作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应正确处理信息化和区域经济发展二者的关系,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采取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带动公共信息化发展的对策。首先,加快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强政府的宏观引导和政策支持,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积极推进区域信息化建设。其次,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广泛应用,以加速对传统产业的更新和改造,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互补共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第三,促进信息经济发展,使信息化发展要与整体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
5.5 加强信息化人才建设
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加强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所以,要重视网络、媒体等信息人才建设,积极创造良好的用人机制,探索建立专业信息服务队伍的新途径。首先,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定期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其次,积极引进具有高学历的信息专业毕业生,建立一支稳定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专业技术队伍,以确保高地区信息工作的可持续运行。
5.6 建构“共建、共知、共享”三位一体的图书馆服务体系
肃南地区应积极借鉴先进的办馆理念,加强图书馆“共建、共知、共享”建设。首先,立足本地区、本民族文化,不断扩大馆藏文献,形成具有本馆特色的文献资源。其次,加强县内乡镇图书馆(室)的联建,在“全县一盘棋”总的框架体系内,依托县图书馆资源,建立一馆为主、分馆或室为辅的图书馆藏书模式。同时,大力提倡和鼓励行业图书馆和民营图书馆的设立,鼎立打造县乡多元文献资源馆藏体系。
5.7 加强传播媒介个性化发展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提高服务效能”,“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在民族地区,传播媒介应注重寻求民族区域信息化建设的农村发展战略。目前最有效的传播媒介是网络、手机和电视,普及率较高,手机短信与有线广播已成为民族地区农村最便利、最廉价、最有效的信息传播工具,借助手机短信平台,充分利用民族语言,可实现双语信息快速传播。同时,电视已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他们思想观念发挥着重大影响。由此可见,肃南地区应积极探索电视传播媒介个性化信息发展的新途径。首先,实施家电惠农政策。采取财政补贴的办法,普及乡村家庭电视,为信息传播创造条件。同时,降低电费和减免有关设施使用费,调动农民收视的积极性。其次,加大农村新闻节目的制播,从选题到制作要体现本土化,通俗地宣传惠农政策。第三,注重研究本区域内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办适宜民族地区的节目,注重涉农节目、文化思想节目的制作,力求传媒与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制播结合,实现“农村信息化”。
5.8 加强农村信息技术教育
当前,肃南地区民众对各种媒介所传播信息的选择、理解、认识、利用和评估的能力不足,即媒介素养低下,尤其是城乡媒介素养差距比较大,只有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民众才能正确认识和投入大众媒介的信息化建设中,通过博客、虚拟社区、CSCL、移动学习网站、电子图书馆、电子博物馆以及教育游戏等新媒体环境获取相关信息。所以,要结合当地民众实际,开展常态化的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努力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信息素养,拓宽信息传播渠道,提高信息资源的内化程度,推进信息传播在农村的普及与发展。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民族地区乡村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民族地区农村信息化带动民族地区农村现代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肃南地区应以政府为主导、以电信运营企业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村居民素质的提高为基础制定农村信息化服务发展对策,为加快实现民族地区农村的现代化发挥积极的作用。
[1] 常杰.公共信息服务与政府信息公开[J].档案,2008(6).
[2] 王印红.公共信息服务的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72.
[3] 区晶莹,俞守华,李玉儿.广州农村社区信息化服务现状实证分析[J].农业信息化,2010(9):90-93.
[4] 信息素质小组 [EB/OL].[2006-11-28].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14509/.
[5] 余姣萍,许阳奎,段尧清.我国中部地区农民信息素质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湖北省部分地区调查数据的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7(119):46-49.
[6] 舒桂珍.农村信息化服务的创新与保障机制[J].求索,2007(11):73-74.
[7] 林晓华.关于少数民族农村信息传播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百度文库,2012(6):6.
[8] 宋斯明.政府信息化的发展方向[J].电子政务,20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