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凝胶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微观构造
2014-12-24叶书华谢拥群吴振增
牛 敏,叶书华,谢拥群,吴振增
(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硅凝胶是一种新型的轻质纳米多孔非晶态材料,具有颗粒孔径小、比表面积大、导热系数低以及吸附性能强等优点,是目前隔热保温性能较好的固态纳米材料,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家用电器、航空航天等高新材料领域[1].但低密度和高孔隙率导致其强度低、脆性大,难以作为单独的块体材料应用于生产建筑领域[2].因此,王珏等[3]通过掺入高岭土、玻璃纤维等填料制备保温隔音复合材料;杨海龙等[4]利用硅凝胶和硬硅钙石制备隔热板材.Ogiso et al[5]、王西成等[6]、廖秋霞等[7]、陈志林等[8]、邱坚等[9]利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硅凝胶增强的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并研究其阻燃性、尺寸稳定性、循环利用性能.而对于以植物纤维为基质、以硅凝胶为添加剂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微观特征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将植物纤维基超低密度材料浸入硅溶胶中,采用溶胶-凝胶两步法制备具有良好物理性能的硅凝胶植物纤维复合材料,旨在改善植物纤维基材料的物理性能.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以杉木机械浆(加拿大进口)为基本原料,以植物淀粉(质量分数为5%)和聚乙烯醇(质量分数为5%)的混合物为胶粘剂,以氨基磺酸辛戊胺钠盐(质量分数为10%)水溶液为发泡剂,制备超低密度植物纤维基发泡材料.正硅酸乙酯为Si源,以氢氟酸和氨水为催化剂,以三甲基氯硅烷和正己烷(体积比为1∶9)作为表面改性剂,制备硅凝胶.
1.2 方法
1.2.1 植物纤维基超低密度材料的制备 植物纤维基超低密度材料的制备过程见图1.
图1 植物纤维基超低密度材料的制备流程Fig.1 Preparation of plant fiber-based ultra-low density material
为了便于控制浆料浓度,植物纤维原料的含水率应控制在12%左右.将50 g含水率为12%的杉木机械浆和950 mL水在纤维解离器中搅拌均匀,得到此含水率下5%(质量分数)的浆料溶液.同时将30 mL胶粘剂加入浆料溶液中搅拌2 min,得到浆料混合液,然后再加入30 mL发泡剂使其发泡;当发泡高度达到混合液的2-3倍时停止发泡,将其倒入模具,经过滤水、干燥以及切边整形,制成40 mm×40 mm×20 mm的小样,浸入到后期制备的溶胶中,用于各项性能检测.
1.2.2 硅凝胶及复合材料的制备 硅凝胶的制备流程见图2.正硅酸乙酯(TEOS)、无水乙醇(EtOH)和去离子水(H2O)按1∶6∶3的摩尔比,配成3份溶液,加入到500 mL的四氟乙烯烧杯中,放在磁力搅拌器上常温搅拌10 min;加入催化剂氢氟酸1-2 mL,调节pH值为7-8,反应50 min;再滴加1 mol·L-1氨水1-2 mL,调节pH值为4-5,混合均匀后静置老化24 h,使其继续水解和缩聚反应;用无水乙醇置换1次,时间24 h;三甲基氯硅烷与正己烷按1∶9(体积比)混合后分别置换1、2、3、24 h;最后将湿凝胶放入干燥箱中,采用60、80、105℃阶梯干燥(各8 h),得到硅凝胶.
图2 硅凝胶的制备流程Fig.2 Preparation of silicate gel
将40 mm×40 mm×20 mm大小的超低密度材料,放入老化前的溶胶中,经过溶胶—凝胶的形成过程,得到复合材料,用于后期的微观构造检测.
1.2.3 样品的微观构造测试 采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XL30 ESEM-TMP,FEI)观测样品的网络结构和颗粒大小疏密分布.将研磨粉碎后的少量样品粘在载物台上,经过喷金处理后备用.
超低密度材料、硅凝胶以及复合材料的衍射强度均采用X射线衍射仪(X/Pert Pro MPD,PHILIPS)进行检测.首先将粉末状绝干样品在室温下均匀地压成薄片,然后设定扫描范围为5°-50°,扫描速度为1°·min-1,步阶为 0.2°.
样品中各化学基团的分布情况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 380,AVATAR)进行测试.用研钵将样品与KBr粉末按1∶100(质量比)混合均匀,然后在压片机上进行压片,设定扫描范围为400-4000 cm-1.
2 结果与分析
2.1 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宏观特征
制备的超低密度材料密度为0.027 g·cm-3.由于其内部具有丰富的开放性孔隙,因此当将其浸入硅溶胶时,溶胶能够快速进入孔隙中,使其完全浸没其中,如图3a所示.纤维基超低密度材料的加入延长了硅溶胶自身的凝胶时间.而且这种植物纤维基超低密度材料经过溶剂置换和干燥后,体积明显缩小,由原先的409 mm×410 mm×210 mm缩小到396 mm×394 mm×186 mm,如图3b所示.这种体积上的缩小使得材料内部的密实化程度提高,密度达到0.21 g·cm-3,几乎提高10倍.且由于硅凝胶与植物纤维的充分接触,使得植物纤维自身的吸水性下降,水珠能够在复合材料表面自由滚动而不被吸收,如图3c所示.
图3 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宏观特征Fig.3 Preparation for composite and its macro characteristics
图4 不同样品的微观形态Fig.4 Micro morphology of different samples
2.2 硅凝胶及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
从图4a可以看出,SiO2干凝胶呈均匀纳米级颗粒的紧凑规则排列,颗粒粒径为30-50 nm.如图4b所示,纤维发泡材料在胶粘剂作用下,纤维层层搭接,形成空间桁架结构.纤维之间存在大量孔隙,这为SiO2凝胶渗入能够提供较多的空间.由图4c看出,纤维与SiO2溶胶混合后,溶胶充分浸润纤维,大量SiO2干凝胶渗透到纤维间的孔隙中,纤维彼此间的孔隙被填充,从而发泡材料的密实度得以提高.如图4d所示,纤维的表面被SiO2干凝胶部分覆盖,能够阻隔纤维之间相互接触.由于纤维间的层层搭接会产生热桥效应,增加纤维的固相热传导,降低材料的隔热性能,因此在纤维表面粘附、包裹或覆盖SiO2干凝胶会阻断纤维与纤维间燃烧的连续性,提高复合材料的阻燃、隔热性能.
2.3 结晶构造
图5为硅凝胶、植物纤维发泡材料与复合材料的结晶构造曲线.由图5可见,所制备的干凝胶样品仅在2θ=28°左右有一个突起状宽峰,在其它位置没有明显的衍射特征峰,说明该样品是典型的无序非晶态SiO2,而且在氧化气氛中具有高温热稳定性,因此,可作为耐高温的隔热保温材料与高温环境下的载体.植物纤维在17.7°(101晶面)和26.3°(002晶面)都存在明显的衍射峰,其结晶结构在制备过程中没有被破坏,但加入凝胶后使得两处的峰强度明显降低.由于峰强度与添加剂的增重率呈负相关,复合材料中硅凝胶的增重率增大,因此削弱了植物纤维的衍射峰强度.
2.4 官能团构造
图6为硅凝胶、植物纤维发泡材料和复合材料的红外光谱图.
图5 不同样品的XRD衍射曲线Fig.5 X-ray diffraction of different samples
图6 不同样品的红外光谱图Fig.6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 of different samples
从图6可看出,846 cm-1处的峰代表Si-CH3的反对称伸缩振动,说明硅凝胶在溶剂置换后骨架表面具有硅甲基.在1083、757、457 cm-1处出现的峰分别代表Si-O-Si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对称伸缩振动以及弯曲振动,这是凝胶内部[SiO4]四面体的环振动特征峰[10].因为硅凝胶材料中的网络骨架结构是Si-O-Si,且其含量较高,因此在红外光谱上峰强度明显比其他峰的大.在2966 cm-1处的小峰代表Si-OCH,说明SiO2凝胶仍含有少量未水解的Si-OCH.这是由于Si-O-Si干凝胶在制备过程中经历了水解、缩聚的可逆平衡过程.在3436 cm-1附近出现的峰代表反对称-OH伸缩振动,主要因为吸附水和干凝胶表面羟基所产生的吸附带;在1629 cm-1附近出现的峰代表H-OH弯曲振动;在955 cm-1附近出现的峰代表Si-OH的伸缩振动.
从植物纤维发泡材料的谱图可看出,在3448 cm-1附近有一个较大的吸收峰,这是羟基(-OH)的特征峰;2929-3130 cm-1附近的吸收峰是亚甲基的伸缩振动峰;1732-1725 cm-1是半纤维素中羰基(-C=O)的伸缩振动峰;1511-1634 cm-1是吸附水的弯曲振动峰;1245-1372 cm-1是木质素的C-O伸缩振动吸收峰;1245-1061 cm-1是各有脂肪族和芳香族的醚键C-O-C的特征峰;1119-1061 cm-1是伯醇的C-O伸缩振动吸收峰.
植物纤维基发泡材料在加入硅凝胶后,其红外谱图几乎与硅凝胶的红外谱图重合,这与X射线衍射曲线所得到的结果一致.复合材料在1061-1634 cm-1吸附水的弯曲振动峰的位置,出现大量Si-CH3疏水性基团,能够大大改善植物纤维基发泡材料的吸水性.
3 小结与讨论
硅凝胶能够有效覆盖、粘附在发泡材料的纤维表面,2种材料可紧密结合,使复合材料在002晶面上的衍射强度降低;同时,在复合材料的红外光谱图中发现大量硅凝胶的疏水性基团.因此,将植物纤维基超低密度材料浸入硅溶胶环境,采用溶胶-凝胶法可以制备硅凝胶植物纤维基复合材料.且硅凝胶在纤维表面的有效结合以及在植物纤维基材料内部的填充,使得复合材料具有隔热、隔音以及疏水、防霉等性能.因此,复合材料不仅可用于包装缓冲材料和轻质家具夹心板等,还可作为建筑隔音板和墙体保温隔热材料的替代品,从而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1]张贺新,赫晓东,李垚.碳纳米管掺杂SiO2气凝胶隔热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J].稀有金属材料工程,2007,36(增刊):567-569.
[2]陈龙武,甘礼华,侯秀红.SiO2凝胶非超临界干燥法制备及其形成过程[J].物理化学学报,2003,19(9):819-823.
[3]DENG Z S,WANG J,WU A M,et al.High strength SiO2aerogel insulation[J].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1998,225(1):101-104.
[4]杨海龙,倪文,孙陈诚,等.硅酸钙复合纳米孔超级绝热板材的研制[J].宇航材料工艺,2006,36(2):18-22.
[5]OGISO K,SAKA S.Wood-inorganic composites prepared by the sol-gel processⅣ.effects of chemical bends between wood and inorganic substances oil property enhancement[J].Mokuzai Gakkaishi,1994,40(10):1100 - 1106.
[6]王西成,程之强,莫小洪,等.木材/二氧化硅原位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J].材料工程,1998,28(5):16-18.
[7]廖秋霞,卢灿辉,许晨.原位溶胶-凝胶制备木材-PMMA-SiO2复合材料及其显微结构[J].福建化工,2001(1):21-23.
[8]陈志林,傅峰,王群,等.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溶胶制备陶瓷化木材的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09,26(3):11-12.
[9]邱坚,李坚.超临界干燥制备木材-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及其纳米结构[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33(3):3-4,28.
[10]蹇守卫,马保国,金磊,等.SiO2/十八烷酸相变微胶囊的制备与表征[J].功能材料,2008,39(12):2025-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