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芪椿皮汤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12-24陈忠伟
陈忠伟
(浙江省青田县人民医院 青田323900)
现代医学中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其病因不明,特征是黏液脓血便和腹泻腹痛,症状轻重不一,发作缓解交替,中医属于“休息痢、久痢、泄泻”的范畴。目前UC的西药治疗主要从免疫调节功能、肠道黏膜功能、炎性介质抑制等方面开展,临床有一定疗效,但药物副作用明显。UC的中医药治疗从多靶点、多层次、多途径开展,其副作用少,疗效明显,有着明显的优越性[1]。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UC,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诊断为大肠湿热型UC患者48例,其中男 28例,女 20例,平均年龄(42.9±12.4)岁,中医证候评分(8.51±4.11)分。病变范围:直肠10例,直乙结肠23例,左半结肠12例,全结肠3例;病情:轻度30例,中度18例;肠镜表现:Ⅰ级6例,Ⅱ级15例,Ⅲ级24例,Ⅳ级3例。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及分级评分参考[2~3]。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一般资料经χ2检验或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餐后30 min口服,每日3次,每次3 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芍芪椿皮汤内服,每日1剂。方药组成:白芍 15 g、黄连 6 g、椿根白皮 9 g、黄芪 15 g、党参 15 g、茯苓 9 g、当归 15 g、槟榔 6 g、木香 6 g、肉桂5 g、甘草9 g。上述中药用1500 mL凉水浸泡30 min,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维持沸腾30 min,熬至药液约200 mL时倒出,再次加热水浸过药面,武火煮沸,文火维持沸腾20 min,熬至药液约100 mL时倒出即可,早晚餐后半小时温服。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2个疗程后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柳氮磺胺吡啶用量,症状好转后每日减量至1.5 g,直至症状消失。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结肠镜图像评估、生命体征、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电子结肠镜对患者肠黏膜病变程度分级进行评价,评分参照Roth分级法。
1.4 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的疗效评定标准参考201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共同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和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3]。
1.5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综合疗效 见表1。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临床研究,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例
2.2 临床症状体征疗效 见表2。主要症状体征包括腹痛、脓血便、腹泻及里急后重感。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芍芪椿皮汤结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比单纯使用柳氮磺吡啶治疗效果好。
表2 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疗效比较 例
2.3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见表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例
2.4 肠镜黏膜图像疗效比较 见表4。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肠镜黏膜图像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大肠湿热型UC是由禀赋先天不足、胃脾虚弱加上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感受湿热外邪导致脾胃损伤,湿热滞留,气血瘀滞,血络损伤而致;湿热下注大肠、气血瘀滞脉络损伤导致脓血黏液;腹泻是素体脾虚,脾运失健所致;同时湿热瘀血,病邪不清,病情反复,缠绵难愈[4]。本研究中使用芍芪椿皮汤治疗UC主要根据患者体质及其证候特点综合诊断评估,结合此方剂作用特点用药,研究结果亦显示了芍芪椿皮汤良好的临床疗效和中医治疗优势。
西医治疗UC的药物种类众多,主要以氨基水杨酸、抗生素和免疫调节剂为主,此外可行介入和手术治疗。其中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的应用已有50余年,如柳氮磺胺吡啶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但亦有着过敏、中毒等副作用。UC的病机以脾胃虚弱为本,湿热、瘀血为标,其中湿热为最重要的病理因素,瘀血为主要致病因素,因此中医的治法为清热燥湿、健脾益气、活血化瘀、调气和血。芍芪椿皮汤选用清热解毒、调和气血之芍药汤加减正是针对此病的病因病机,结合前人经验,运用祛湿、健脾、和血三法,意在清热祛湿,调理脾胃功能,乃治本之法。芍芪椿皮汤方中黄连、椿根白皮性味苦寒,并入大肠经,清热燥湿,祛除致病之因,为君药;用黄芪、党参、茯苓以健脾益气,增强脾胃功能,补益脾气以助升清运化,黄芪还有良好的去腐生肌之功,共为佐药;加之辛热温通的肉桂、和中调药的甘草,诸药合用去湿清热,调和血气,UC可愈。现代医学研究中芍芪椿皮汤具有免疫调节、抗菌抗炎、抗溃疡、促进平滑肌收缩、抗胆碱能、解除消化道痉挛、调节血液系统、修复肠道黏膜等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芍芪椿皮汤结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大肠湿热型UC的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症状体征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肠镜黏膜图像疗效均显著优于单纯使用柳氮磺胺吡啶的对照组,一方面证实了芍芪椿皮汤治疗UC的疗效,另一方面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拓展。综上所述,芍芪椿皮汤对改善临床症状、恢复肠道功能有良好的疗效,是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剂。
[1]田士军.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09,15(17):2 612-2 615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1,16(1):66-70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9-134
[4]李毅,汶明琦.浅论从“阳虚血瘀”论治溃疡性结肠炎[J].中医药导报,2011,17(7):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