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政府主导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职能探究

2014-12-24李叶青

北方经贸 2014年10期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政府职能

李叶青

摘要:资源型城市凭借着资源优势而得以快速发展,但是也因为资源的逐渐枯竭而走向困境,因此,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现代化城市发展以及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政府必将在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本文通过探究当代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相关理念,根据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现状对政府的职能转变加以研究。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政府职能;经济转型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10-0035-01

资源型城市转型包括城市功能转型和产业转型两种,政府在资源型城市的这两种转型之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承担着重要的职能。资源型城市凭借着资源优势,得以快速的发展,但是随着资源的日渐枯竭,也逐渐走向了困境,为了谋求城市的更好发展,政府必须要合理运用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以及宏观调控手段,保证政府主导下资源型城市的顺利转型。

一、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现状

(一)由矿业起步成为综合发展程度较高的资源型城市

由矿业起步的资源型城市,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综合发展程度不断提高。这些城市利用资源优势时,一方面注重资源的开发,一方面注重资源的综合利用,因此得以创建良好的产业链,使资源型城市的整体产业布局相对合理,并且在利用资源的同时出现了许多非资源产业的新的增长点,使得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合理发展。这类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注重环境保护,不断优化城市布局与规划,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体系建设,养老保险、医疗保证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投入,目前,已经初步实现了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二)正面临二次创业的资源型城市

面临二次创业的资源型城市目前正处于矿业开发的鼎盛期,但是不得不面对资源带来经济效益下降的威胁,城市较为单一的产业结构等需要进一步的优化。目前,这类城市已经在寻求创新与改变,城市经济从单纯依靠资源型产业向不断发展高附加值的资源加工产业以及非资源型替代产业发展,此外,此类资源型城市还在不断优化城市规划与布局,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进行努力,不断改善城市居民的医疗卫生状况以及生活水平。

(三)主体企业已陷入停滞,正面临向综合性城市过渡的资源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的主体企业陷入停滞状态,其竞争力会不断下降,企业经营管理出现问题,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目前,这些资源型城市正在不断朝着综合性城市过渡,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二、政府职能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作用

(一)政府职能转型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础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经历了漫长的探索旅程,纵观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增长模式可以发现,其发展模式经历了新旧两种模式,这就决定了资源型城市必须要创新经济运行制与管理体制的创新,完善人才创新环境最终实现技术创新,而这些都是建立在政府职能转变基础上的。

(二)政府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有制约作用

政府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具有主导作用,制约着城市的转型,研究发现,政府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主导具有过渡性质,如果市场调控方式失灵,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就逐渐凸显,一旦资源型城市转型进入正常发展阶段,政府的主导功能就会让渡给市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政府应履行的职责

(一)提升经济和管理体制

政府在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为了保证资源型城市的顺利转型,需要政府不断完善经济与管理体制,进行宏观调控,并合理运用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进行调控。政府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机构改革,实现政企分开,这样可以使企业在自由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成为独立的法人,政府与企业分离开来,有利于政府转变角色,使政府从微观领域退出来,从控制企业到为企业提供服务,将重心转移到城市基础建设以及公共管理问题上来。二是要改革矿产品价格扭曲的问题,政府需要不断规范市场机制,运用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我国资源型城市改革需要处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需要采取多种积极手段来刺激城市经济活力,积极推进所有制结构改革。

(二)推进企业发展,提高竞争力

资源型城市转型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职工是企业生产的主体,以此企业需要拿出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于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使员工能够不断夯实基本技能,并能不断掌握新技术,还要为员工之间的交流合作创造良好的平台。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技术无疑是企业的制胜法宝,因此企业需要设定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并建立技术、产品的开发、转换、应用的管理机制,积极支持新新产品的开发应用;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在可行条件下给予足够优惠以稳定人才队伍;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有效经验等。

(三)调整产业内部结构

政府进行产业宏观调整的难点在消化和转移就业。在我国,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转移比资本在地区之间的转移要困难的多,因此政府应当制定宏观战略,将区域之外的一些工业活动,有选择、分步骤地转移到资源型城市,并且不断推动资源型城市内部劳动力的安置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为了避免资源型城市经济出现大幅度的衰退,政府应当给予适当的财政援助政策,支持资源型城市进行产业结构转换,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不仅与资源的匮乏问题紧密相连,还受到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在转型过程中主要关注的不仅是转型的目标问题,更多的还应关注资源型城市、资源型产业自身的特点和转型路径,这样才可以有效地实现资源型城市的成功转型。在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中,政府需要承担重要的职能,我国积极借鉴发达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优秀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郭培章.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 张秀生,陈先勇.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3).

[责任编辑:高 瑞]

猜你喜欢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政府职能
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分析与思考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景规格局的优化
基于DEA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评价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环境行政执法问题研究
延安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探析
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分析
常州市钟楼区楼宇经济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