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资本与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经营管理研究

2014-12-23杜飞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33期
关键词:经营管理

杜飞

摘 要:《新巴塞尔协议》和《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颁布以来,商业银行对经济资本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经济资本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具体经办人员而言,显得较为高端和晦涩,如何能够将监管部门的总体监管意图一以贯之的贯彻到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分支机构在此基础上如何通过调整自身经营行为达到在监管约束条件下的效益最大化,是主要研究内容。

关键词:经济资本;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3-0084-02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已于2013年1月1日开始施行,监管资本对商业银行经营的约束性日趋提高。但是,对众多传统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而言,所谓监管资本,在更多意义上是总行统筹考虑的事情,似乎对分支机构的具体经营影响不大。事实如何呢?让我们从商业银行的考核机制说起。

一、监管资本、经济资本、EVA、RAROC、绩效

经济资本是对银行业务经营活动实际承担风险大小的量化估计,基于客观数据和科学方法所测算的经济资本计量结果,能够全面准确反映银行承担的风险总量,有助于管理决策,确保实现长期持续稳健经营。同时,利用经济资本工具,还可以有效评价各类客户和业务的实际风险高低,有利于银行将有限的资源投向同等风险下回报更高的领域,提高价值创造效率。

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监管资本指监管当局规定银行必须持有的资本,是商业银行根据监管当局关于合格资本的法规与指引发行的所有合格的资本工具。经济资本则是商业银行内部使用的一种对风险的量化估计,是一种“虚拟”的资本计量方式,并不对应真正的资本形式。多数商业银行在计量经济资本时,会充分考虑监管资本的要求,在实际执行中努力向监管资本靠拢,同时贯彻本行风险偏好。

经济增加值(EVA)和风险调整后收益(RAROC)是总行考核分支机构常用的指标,这两个指标的共同特点是,考虑了风险对银行经营的影响,即,在计算收益时,已将经济资本作为成本予以考虑。而EVA和RAROC的大小,则直接决定了银行分支机构的绩效收入。

分析至此,经济资本、监管资本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影响路径已然清晰可见:监管资本→经济资本→EVA/RAROC→绩效,完美实现了监管意图贯彻到分支机构的目标。因此,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而言,对经济资本占用影响较大且在经营过程中能够控制和主动调整的因素,就是应该高度重视的因素,若能主动调整,则在改善自身绩效的同时,亦能自然满足监管要求和总行风险偏好。

二、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的主要影响因素

商业银行总行制定经济资本计量方案,影响经济资本的主要因素通常有三项: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违约风险暴露(EAD)。进一步细化分析可以发现,与此三项影响因素息息相关的要素很多,包括债项金额、客户评级、担保方式、产品类型、客户规模、客户行业等等。

1.违约概率重要影响因素——客户评级

在违约风险暴露和违约损失率相同的情况下,评级越高,违约概率越低,经济资本占用越低。

若客户原来拥有较高的信用评级结果,但因为种种原因未及时重新评级,导致客户评级失效,则意味着客户的评级结果从某个较高水平迅速向下迁徙为一个十分低的水平,这将使客户的违约概率大幅升高,进而增加无谓的经济资本占用。因此,总行正是通过经济资本的约束,来达到加强客户评级管理这类基础性工作目的的。

2.违约损失率重要影响因素——担保方式

就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而言,关注的核心应该是第一还款来源,即银行根据客户自身经营需求提供信贷产品、客户基于正常经营或特定用途现金流入还款。第二还款来源作为风险缓释措施,在第一还款来源产生风险时才会发挥作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高品质的第二还款来源,为银行信贷业务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证,监管部门对于合格抵质押品及合格保证的风险抵补作用也是认可的。

因此,商业银行在设计经济资本计量方案时,会对不同的担保方式设定不同的违约损失率,进而导致品质越高的担保方式对应的经济资本占用也越低。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鼓励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增加对客户第二还款来源的要求,对信贷资产提供更大保护。

3.违约风险暴露重要影响因素——信贷业务金额

等同于贷款的授信业务,其违约风险暴露即贷款余额;表外业务的违约风险暴露等于信贷余额×信用风险转换系数(CCF)。经济资本与违约风险暴露正相关。

具体而言,产品、行业、担保方式、合同条款等因素对表外业务的违约风险暴露都会有影响,从总行的角度,将本行对不同产品、行业的风险偏好体现在经济资本计量方案中,将起到很强的指导作用。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产品类型的影响最大,因此,为客户选择合适的产品,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对合理降低经济资本也将大有裨益。

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应对策略

1.关注总行经济资本计量方案变化,及时把握发展方向

经济资本计量方案的调整往往体现了监管部门的监管意图,以及总行的业务发展及风险控制方向。对于即将大力拓展的业务和客户,总行在经济资本计量中可能给予优惠和倾斜;相反的,对于已出现风险信号或总行预判可能出现较大风险的业务和客户,将从严计量经济资本。密切关注变化方向,用足优惠政策,将为分支行经营和绩效带来积极影响。

2.议价前算好账

在与客户议价前,充分考虑经济资本对收益的影响,将其计算在成本中,尤其对于无法避免的经济资本占用,应根据不同产品特征,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精细化管理,把账算细。

3.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各分支机构的客户群体特征及擅长的业务存在差异,因此,分支行应针对本行客户及产品特征,加强研究分析,制定针对性的优化措施,把资本配置到更有用的客户和业务中,争取单位资本的更大收益。

参考文献:

[1] 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 杨淑娟,李艳君.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2,(2).

[3] 陈名良.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重点与难点[J].银行家,2013,(4).

[4] 冷兆新,张金勋.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中的经济资本指标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4).

[5] 桑少敏.经济资本管理下的中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09,(4).

[6] 赵亚露.经济资本管理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的作用[J].才智,2013,(10).

[责任编辑 陈丹丹]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营管理
高校食堂经营管理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研究
高校食堂成本控制问题与实施策略分析
永州城区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剖析
永州城区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剖析
浅析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及战略选择
如何发挥施工企业财务人员应用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电网企业经营管理法律风险分析及管控建议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需处理好三大关系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