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北地区稻套麦秸秆切碎覆盖不同共生期与播量的试验研究

2014-12-23李必忠张永进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23期
关键词:播种量

李必忠 张永进

摘 要:为解决小麦秋播季节矛盾和稻草秸秆综合利用,该文开展了稻套麦秸秆切碎覆盖不同共生期与播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稻草全量还田条件下稻套麦共生期过长、播种过迟、播种量过大影响麦苗生长和产量形成。稻麦共生期为7d,播量为14kg/667m2时,小麦产量最高。

关键词:稻套麦;秸秆切碎覆盖;共生期;播种量;镇压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3-26-03

1 试验目的

通过密度、共生期组合试验,探索淮北地区稻套麦秸秆覆盖的高效稳产关键配套技术。

2 试验设计

2.1 试验材料 试验品种为高产、多抗、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济麦22。

2.2 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位于淮安市淮阴区夏家湖原种场江苏省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前茬为机插稻中熟中粳连粳6号,平均667m2产量为612kg。地力水平中等偏上,pH值8.3,全氮1.5mg/g,全钾2.7mg/g,全磷0.8mg/g。

2.3 共生期(播期)与密度试验设计 设置3个共生期(A)(共生天数分别为0、7、14d)和3个播量(B)(每667m2播量分别为8kg、14kg、20kg),以共生期为主区,播量为副区,重复(C)3次,共设置27个小区。以当地小麦常年实际播期为基准(10月21日),向前推7d为小麦第1播期(10月14日),再向后迟7d为第3个播期(10月28日),水稻收获时间为10月28日,每个小区面积为24㎡。

5 小结与讨论

5.1 稻套麦秸秆切碎覆盖技术利弊共存 优点一是争取季节主动,实现稻麦双高产;二稻套麦是一种免耕栽培方式,可减少整地播种和秸秆还田用工环节,据调查,可减少机械人工成本100元/667m2左右。缺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稻套麦是一种错过适期播种应变栽培方式,不适合超高产栽培;二是对小麦出苗率影响较大,发苗均匀度较差,秸秆覆盖后共生期过长抑制麦苗生长,尤其是共生期过长水稻收获土壤含水量过高时麦苗易受机械损伤,不利于打下丰收基础等。

5.2 稻套麦秸秆切碎覆盖技术要点 一是播前根据田间土壤墒情及时灌水(断水)。对保水性差,田面较干在水稻收获前7d灌1次跑马水,以保持水稻套种时有足够墒情,播种田块如是保水性好的低洼田水稻收获前10d及时断水晒田,防止收获时机械损伤。二是确定适宜共生期。在我市淮北地区稻麦最佳共生期设置为3~5d,土壤墒情足可采用0~3d共生期,土壤干旱共生期可延长到7~10d,但不宜超过15d。三是适当增加播量。播量以当地产量播种基础上增加10%~15%。一般10月20日左右播种为15~18kg/667m2,超过适期播种要适当增加播种量。四是适度镇压。对于共生期较短(0~3d)水稻收获后镇压1次,压实种子、土壤与稻草空隙度。五是沟系配套。稻草覆盖够后及时机械开沟,增加开沟密度,提高覆盖效果。六是适时化控。在小麦2~3叶期可喷施多效唑或矮壮丰等生化制剂控制株高、增强抗倒抗冻能力。七是科学肥水运筹。667m2用纯氮18~20kg,基肥45%复合肥15kg、尿素10kg;2~3叶期施分蘖肥尿素7~8kg/667m2;拔节肥施45%复合肥20~25kg、尿素5~7kg;孕穗肥施尿素7~8kg。

(责编:张长青)endprint

摘 要:为解决小麦秋播季节矛盾和稻草秸秆综合利用,该文开展了稻套麦秸秆切碎覆盖不同共生期与播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稻草全量还田条件下稻套麦共生期过长、播种过迟、播种量过大影响麦苗生长和产量形成。稻麦共生期为7d,播量为14kg/667m2时,小麦产量最高。

关键词:稻套麦;秸秆切碎覆盖;共生期;播种量;镇压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3-26-03

1 试验目的

通过密度、共生期组合试验,探索淮北地区稻套麦秸秆覆盖的高效稳产关键配套技术。

2 试验设计

2.1 试验材料 试验品种为高产、多抗、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济麦22。

2.2 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位于淮安市淮阴区夏家湖原种场江苏省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前茬为机插稻中熟中粳连粳6号,平均667m2产量为612kg。地力水平中等偏上,pH值8.3,全氮1.5mg/g,全钾2.7mg/g,全磷0.8mg/g。

2.3 共生期(播期)与密度试验设计 设置3个共生期(A)(共生天数分别为0、7、14d)和3个播量(B)(每667m2播量分别为8kg、14kg、20kg),以共生期为主区,播量为副区,重复(C)3次,共设置27个小区。以当地小麦常年实际播期为基准(10月21日),向前推7d为小麦第1播期(10月14日),再向后迟7d为第3个播期(10月28日),水稻收获时间为10月28日,每个小区面积为24㎡。

5 小结与讨论

5.1 稻套麦秸秆切碎覆盖技术利弊共存 优点一是争取季节主动,实现稻麦双高产;二稻套麦是一种免耕栽培方式,可减少整地播种和秸秆还田用工环节,据调查,可减少机械人工成本100元/667m2左右。缺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稻套麦是一种错过适期播种应变栽培方式,不适合超高产栽培;二是对小麦出苗率影响较大,发苗均匀度较差,秸秆覆盖后共生期过长抑制麦苗生长,尤其是共生期过长水稻收获土壤含水量过高时麦苗易受机械损伤,不利于打下丰收基础等。

5.2 稻套麦秸秆切碎覆盖技术要点 一是播前根据田间土壤墒情及时灌水(断水)。对保水性差,田面较干在水稻收获前7d灌1次跑马水,以保持水稻套种时有足够墒情,播种田块如是保水性好的低洼田水稻收获前10d及时断水晒田,防止收获时机械损伤。二是确定适宜共生期。在我市淮北地区稻麦最佳共生期设置为3~5d,土壤墒情足可采用0~3d共生期,土壤干旱共生期可延长到7~10d,但不宜超过15d。三是适当增加播量。播量以当地产量播种基础上增加10%~15%。一般10月20日左右播种为15~18kg/667m2,超过适期播种要适当增加播种量。四是适度镇压。对于共生期较短(0~3d)水稻收获后镇压1次,压实种子、土壤与稻草空隙度。五是沟系配套。稻草覆盖够后及时机械开沟,增加开沟密度,提高覆盖效果。六是适时化控。在小麦2~3叶期可喷施多效唑或矮壮丰等生化制剂控制株高、增强抗倒抗冻能力。七是科学肥水运筹。667m2用纯氮18~20kg,基肥45%复合肥15kg、尿素10kg;2~3叶期施分蘖肥尿素7~8kg/667m2;拔节肥施45%复合肥20~25kg、尿素5~7kg;孕穗肥施尿素7~8kg。

(责编:张长青)endprint

摘 要:为解决小麦秋播季节矛盾和稻草秸秆综合利用,该文开展了稻套麦秸秆切碎覆盖不同共生期与播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稻草全量还田条件下稻套麦共生期过长、播种过迟、播种量过大影响麦苗生长和产量形成。稻麦共生期为7d,播量为14kg/667m2时,小麦产量最高。

关键词:稻套麦;秸秆切碎覆盖;共生期;播种量;镇压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3-26-03

1 试验目的

通过密度、共生期组合试验,探索淮北地区稻套麦秸秆覆盖的高效稳产关键配套技术。

2 试验设计

2.1 试验材料 试验品种为高产、多抗、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济麦22。

2.2 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位于淮安市淮阴区夏家湖原种场江苏省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前茬为机插稻中熟中粳连粳6号,平均667m2产量为612kg。地力水平中等偏上,pH值8.3,全氮1.5mg/g,全钾2.7mg/g,全磷0.8mg/g。

2.3 共生期(播期)与密度试验设计 设置3个共生期(A)(共生天数分别为0、7、14d)和3个播量(B)(每667m2播量分别为8kg、14kg、20kg),以共生期为主区,播量为副区,重复(C)3次,共设置27个小区。以当地小麦常年实际播期为基准(10月21日),向前推7d为小麦第1播期(10月14日),再向后迟7d为第3个播期(10月28日),水稻收获时间为10月28日,每个小区面积为24㎡。

5 小结与讨论

5.1 稻套麦秸秆切碎覆盖技术利弊共存 优点一是争取季节主动,实现稻麦双高产;二稻套麦是一种免耕栽培方式,可减少整地播种和秸秆还田用工环节,据调查,可减少机械人工成本100元/667m2左右。缺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稻套麦是一种错过适期播种应变栽培方式,不适合超高产栽培;二是对小麦出苗率影响较大,发苗均匀度较差,秸秆覆盖后共生期过长抑制麦苗生长,尤其是共生期过长水稻收获土壤含水量过高时麦苗易受机械损伤,不利于打下丰收基础等。

5.2 稻套麦秸秆切碎覆盖技术要点 一是播前根据田间土壤墒情及时灌水(断水)。对保水性差,田面较干在水稻收获前7d灌1次跑马水,以保持水稻套种时有足够墒情,播种田块如是保水性好的低洼田水稻收获前10d及时断水晒田,防止收获时机械损伤。二是确定适宜共生期。在我市淮北地区稻麦最佳共生期设置为3~5d,土壤墒情足可采用0~3d共生期,土壤干旱共生期可延长到7~10d,但不宜超过15d。三是适当增加播量。播量以当地产量播种基础上增加10%~15%。一般10月20日左右播种为15~18kg/667m2,超过适期播种要适当增加播种量。四是适度镇压。对于共生期较短(0~3d)水稻收获后镇压1次,压实种子、土壤与稻草空隙度。五是沟系配套。稻草覆盖够后及时机械开沟,增加开沟密度,提高覆盖效果。六是适时化控。在小麦2~3叶期可喷施多效唑或矮壮丰等生化制剂控制株高、增强抗倒抗冻能力。七是科学肥水运筹。667m2用纯氮18~20kg,基肥45%复合肥15kg、尿素10kg;2~3叶期施分蘖肥尿素7~8kg/667m2;拔节肥施45%复合肥20~25kg、尿素5~7kg;孕穗肥施尿素7~8kg。

(责编:张长青)endprint

猜你喜欢

播种量
镇平县依据冬前气温变化对小麦播种期及播种量的调整探索
不同区域小麦播量优化试验研究
不同区域小麦播量优化试验研究
2019—2020年度固始县优质小麦播种量优化试验总结
2019—2020 年度固始县优质小麦播种量优化试验总结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播种量优化试验示范总结
2019—2020 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2019—2020 年度优质小麦播种量优化试验示范总结
弱筋小麦“杨麦15”播种量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