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2014-12-23蒲石平
蒲石平
摘 要: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导入技巧化,可以为课堂教学整体的艺术化创造良好的开端。方法如下:故事导入法、新闻导入法、设置悬念导入法、诗词导入法、图像导入法、歌唱导入法、实物导入法、复习导入。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课堂导入 教学有效性
从事初中历史教学,我个人认为课堂导入很重要,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导入新奇、有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导入平淡、刻板,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掌握好课堂导入方法,追求导入技巧化,为上好一节课创造良好的开端。
一、课堂教学导入的主要方法
遵循学科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兴趣等,以及课文重点内容、主题思想设计导入,我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和参考他人的经验,总结如下几种方法。
(一)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既简单又实用。因为故事是学生成长中的好朋友,能让学生倍感亲切、乐于接受。耐人寻味的故事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而且故事古今中外涵盖面广:名人故事、故事、传统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例如:《大变革时代》利用商鞅徙木为信的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故事中后,顺理成章地进入课堂教学。
(二)新闻导入法。在教学中,每遇重大国内国际时政要事,教师要契机召开“新闻发布会”,让学生在上课的最初几分钟里,主动参与讨论,并大胆表露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思维习惯。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把握好尺度,及时调整讨论方向,不可使之偏离主题。时政导入需要教师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听新闻、多看书报、多做剪贴,即多收集各类素材,切准社会前进的脉搏,把握瞬息万变的时代特征。例如:讲到《三国鼎立》时,可引用对曹操墓的挖掘这则新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设置悬念导入法。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一开讲,老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导入新课。如教《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时,设疑春秋五霸有哪些?战国七雄有哪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始板书课题,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之中。
(四)诗词导入法。诗词中有联系的事物,如教《辉煌的隋唐文化(一)》时,利用杜甫作品《饮中八仙歌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知欲,让学生产生联想,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五)图像导入法。新教材图文并茂,我们应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看图导入新课,或利用多媒体教学,让插图“活”起来,制作幻灯片,配上解释词,生动形象地利用图像,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在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之中,板书课题。如上《科举制的创立》时,我就《新女驸马》让学生在非常轻松的气氛中进入正题。
(六)歌唱导入法。学生情感的激发往往受外部环境和气氛的影响。开始上课时,应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情景交融,导入新课。例如:讲《国际共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可以先让同学们听《国际歌》这首歌,通过音乐,学生精神振作后再进入课堂教学,并且课后相关资料中的练习曾提到此歌曲。
(七)实物导入法。实物能够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出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实物,有利于教学,导入自然。如教《秦王扫六合》时,教师带来秦始皇兵马俑的仿制小人像,并展示在讲台上,学生望着秦始皇兵马俑的仿制小人像惊讶极了。老师抓住学生的心理板书课题,这种方法直观性很强,气氛活跃热烈,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八)复习导入。复习导入即“温故而知新”,是一种教师常用的导入方法,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教师在每堂课开始时,通过提问、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的思绪回到已学知识上,帮助学生建构新旧知识有效衔接的体系。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应注意的问题
(一)所用方法和材料切合教材内容的实际,与课文内容或史实相关联,不能牵强附会,同时又必须是学生易于接受或熟识的。
(二)方法灵活多变,不同内容选用不同方法、材料,随时变换花样,切不可千篇一律。
(三)特别要求设计有趣味性或启迪性。
(四)时间一般在3分钟左右为宜,久了会占据新课讲授时间。
总之,历史教师要钻研教材,深刻体会当前教学的指导思想,精心设计导入,明白导入是没有固定模式的,并根据课文和学生学情选择最合适的导入方法,充分发挥导入导火线、催化剂和润滑剂的作用。同时,还要将各教学环节处理好,使之成为紧凑的、有机的统一体,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