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调查及启示
2014-12-23林巧青
林巧青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全面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这种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当前,合作学习被积极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优势值得我们思考。
以下是笔者对四、五、六年级共214名学生做的关于合作学习的问卷调查情况。
针对以上调查情况,为了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难易适中,激发探究热情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要发挥它高度有效的作用,必须经过三个环节。问题的提出要活跃学生的思维,产生反响,有所触动,这便是第一个环节——促动。小组合作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学习条件,为学困生创造了机会,使其在优等生的帮助下达到求知的目的,优等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有所提高,中等生则如鱼得水,在他人的启发下,“跳一跳摘到果子”,达到“人人求进步,人人求发展,人人求成功”的目的,这便是第二个环节——互动。最后是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中进行交流。这样既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小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挖掘小组群体智慧,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是第三个环节——联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使这三个环节发挥最大的作用,就必须考虑老师为学生设计的任务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最近发展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有两个水平:第一个水平是不需任何外力的帮助,自己能达到的高度。第二个水平是需要外力的帮助才能达到的高度,即“跳起来摘桃子”的境界。儿童发展的第二个水平就叫做“最近发展区”。在合作学习中提出的问题,要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情感状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知识积累、思想认识水平和情感特点设置探究领域。超出相应的领域则太难,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低于相应的领域,则容易流于肤浅,弱化学生的探究欲望。只有抓住学生认知与情感发展的矛盾,并就此创设问题情境,才能使学生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尘封的情愫,从而极大地激发探究的热情,让学生的思维之“河”掀起“波澜”,在矛盾的冲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求得真知与真情的深层感悟。如教学《麻雀》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老麻雀为拯救自己的幼儿而准备搏斗的那两段,体会“是一种爱的力量驱使它不顾自己的安危救小麻雀”。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合作探究:麻雀的这种力量,人有没有?在什么情况下,弱小可以战胜强大?这样,学生经历了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形成了深层次的理性认识,在内心深处产生了对弱者的同情和爱心。
二、形式丰富,享受合作乐趣
采用丰富多彩的合作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合作学习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例如从学习内容方面,可以分为课前合作学习、课内合作学习、课外合作学习;从合作对象方面,可分为生生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家庭合作学习;从合作人数方面,可分为一对一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团体合作学习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科学的合作方式,才能提高合作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教学《田忌赛马》一文时,有一学生提出疑问:“我觉得田忌不守比赛规则,他是在使诈!”孙膑的行为究竟合不合比赛规则,存不存在道德问题?怎样做到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呢?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资后,按照对孙膑行为的不同看法,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开展辩论赛活动。辩论会上,学生个个引经据典、振振有词,争论十分激烈。教师借机引导学生在历史的背景下理解人物的品质,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孙膑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想方法。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体育赛场上的“让球”、“假球”、“黑哨”、“兴奋剂”等现象是违背体育规则的,我们应该坚决反对。在辩论活动中,首先为了在辩论会上赢取对方,学生会想方设法地收集相关资料。这个收集信息的过程就是自然的分工过程,为课堂的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接着在课堂上的辩论过程中,学生从双方的对话中汲取了营养,在观点的碰撞中实现了认识的提升、情感的升华,全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合作精神。
另外,采用协同合作方式,可以让小组成员在互相配合中完成合作任务,实现共同发展。如教《花钟》一课后,笔者开发了任务型协同合作作业,让学生以“美丽的花——花儿的知识小报”为主题,自由分组完成编写小报的任务。为了让小报编得图文并茂,学生会想方设法地让本小组的组员发挥各自的特长,美术好的负责版面和插图,书写出色的负责抄写,知识面广,信息收集能力强的负责收集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就很自然地进行组合,也很自然地发挥自己的特长,而且在合作中享受到集体智慧碰撞的乐趣。
不管采用何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都要避免学习好的孩子抢风头,后进生等着收获学习成果的现象。在活动中,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任务,让每个孩子都思考,让每个孩子都有收获。
三、教师参与,构建民主氛围
在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既要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又要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交流,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成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使合作学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笔者在教学口语交际课《有趣的小实验》时,题目要求:剪许多小纸屑,放在桌子上。把塑料板在身上来回摩擦多次,马上拿去吸小纸屑,小纸屑就会在塑料板下跳起舞来(摩擦产生静电的道理)。笔者让学生小组合作做实验,很多学生用尺子在身上摩擦了很久,可是效果不明显,小纸片总是不肯“跳舞”。后来有一个学生发现用尺子摩擦头发,效果不错。笔者跟着学生一起做实验,因为笔者的头发长,效果特别好,尺子接触小纸片时,“跳舞”的纸片也较多。几个男学生便跑到笔者身边,用尺子摩擦笔者的头发,笔者的头发被弄乱了,但看到孩子们兴高采烈的神情,笔者认为笔者的外在形象已变得不重要。后来的口语交流中,很多孩子谈到笔者的“长发”,连一个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津津乐道地说起他刚才是怎样把实验做成功的,笔者自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口语交际课。显然,老师置身于学生之中,师生进行着愉悦、真诚的合作,使整节课充满民主、和谐气氛。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长者,而是学生的朋友,他们在合作中探索、求知。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从而大胆地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看,自由地说,自信地做。
四、课外延伸,培养自主习惯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让合作学习发挥重要的作用外,还应着重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当课外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能力及习惯时,它就会发挥一种更积极的作用。教师在上口语交际课《保护周围的环境》时,提前布置学生分组考察学校或小区周围的环境。学生做得很好,其中一个组的学生去附近的九龙公园收集材料,他们拍了两类照片,一类是鲜花盛开的干净的花圃,另一类是公园的某个角落被游人丢满垃圾的场景。另一组学生则到农机厂实地考察,他们发现那里的空气受到严重的污染,带回来的照片是烟囱冒出的黑烟向四周扩散。口语交流时,他们把考察经过及自己的看法都说给大家听,而且要互相补充,说得很完整。后来他们还给相关的环保部门写信,呼吁社会共同保护环境。
另外,在班级中举办“读书俱乐部”、“新闻发布会”、“班级辩论会”、“小小广播站”、“班级文学社”等,也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合作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