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14-12-23孔德茂
孔德茂
摘 要: 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开展“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与持续发展”实验,使数学教学真正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都获得成功的喜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普遍提高,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分层教学 指导思想 方法指导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其内在的知识结构及严密体系,决定了数学必须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在数学知识链条中,不掌握前面知识,就难以接受后面知识。要解决学生数学基础差异大的问题,就必须实施分层教学法。为了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同一数学活动交流的机会,教师必须提供不同层次的交流内容。“分层教学”正是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差异,改变统一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为培养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采取的必要措施。
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学生存在的差异程度,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等因素,运用模糊学的方法,把全班分为短期性的(即处于发展变化状态而短期内又相对稳定的)A、B、C三个层次,并依据群体学生的差异,区别对待地制定分层教学目标、设计分层教案、采取分层施教、进行分层评价,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所谓持续发展,就是全班每个学生均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
二、方法指导
1.分层备课。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针对各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A层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方法;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C层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数学素质。我们花很多时间在集体备课上,有针对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
2.分层授课。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C层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A层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应给予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B、A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C层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他们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C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
3.教学目标分层。分层教学的关键即为实行分层备课。依照教材知识体系及学生认知情况,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各自教学目标,且把各层次目标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从各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教学目标,这就是共同目标与层次目标。在备课过程中实行分层备课,对各层次学生提出各自要求。具体步骤为:设计针对A层学生的问题时应简单点,梯度缓些,确保其掌握好基本知识,具备基本能力,学习主要方法;设计针对B层学生的问题时需增加难度,确保学生牢固地掌握基本方法,灵活运用基本知识,发展其思维与认知方面的能力;设计针对C层学生的问题时需带有一定的灵活性与较大的难度,使得其具备深刻掌握且灵活运用知识,发挥其创造能力。例如在讲解有关直角三角形的习题时,分别确定如下教学目标:基本的教学目标是:①学生可以正确说明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重要特性;②学生可运用这三个重要特性解出相关题目。较高的教学目标为:①学生可以快速求解直角三角形的典型计算题;②学生熟练掌握求解直角三角形题目的常用方法,通过添加辅助线与运用分析法等手段求解难题。要求A层学生符合基本教学目标的要求,B层学生需达到基本教学目的且使其积极参加较高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C层学生应实现较高教学目标,解决相关习题。
4.课后跟踪辅导分层。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搞好分层教学重要的一环,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有效措施。
加强A层辅导,促差转优。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或者说实验的关键是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水平。为此在辅导中首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采用作业过关法、作业面批法,成立课外补课小组等形式,及时做好矫正和补救,消除他们学习上的障碍,同时利用四人合作小组学习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强化B(C)层辅导,促优拔尖。对B层学生建立自学小组,参加补缺活动,加强变化题指导;对C层学生成立数学兴趣小组通过各种活动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加强竞赛辅导,发展其个性特长,C层学生间开展数学对抗赛,同时让他们作为数学“小教师”协助教师做好辅导工作。
5.实行分类指导,挖掘学生潜能。对三个层次的学生要进行分类指导,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挖掘学习内在的潜能。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设疑,分层提问,把对每一层学生的要求定位在相应的层次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不能忽视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每层学生都应该掌握的知识及其掌握程度,由浅到深,由简到繁,以中层学生为主线,层层推进教学。课堂教学有利于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中等生略有提高,学优生充分发展。要确保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必须抓住分层授课这个中心环节,找准切入点。教师统一授课时,要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的实施虽存在一定的困难及不足,却有效结合了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且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合理运用这种教学手段,更好地发挥它的功能,还需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与探索。
参考文献:
[1]任振海.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5.
[2]蔡秋爽.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温州教育,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