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分析
2014-12-23杨文娟
秦 宏,杨文娟,马 添
(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一、引言
县域经济,简单地讲,就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域范围的区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对于缩小城乡和工农差别,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东部沿海省份,山东和全国的情况类似,经济发展也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别。改革开放后,山东沿海县域经济发展较快,在全省经济总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2011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社会经济发展百强县名单中,山东共有26个县市位列其中,其中12个属于沿海县市。从国土面积看,山东20个沿海县市①总面积31753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20.2%。从常住人口数量看,2011年山东20个沿海县市常住人口1217.1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12.6%。从地区生产总值看,2011年山东20个沿海县市地区生产总值8482.6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8.7%。从财政收入看②,2011年山东20个沿海县市地方财政收入462.01亿元,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13.4%。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看,2011年山东20个沿海县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1.4亿元,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8%。
虽然山东沿海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全省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带动作用,但也存在各县市发展不平衡问题。这种不平衡如不消除,势必会对山东沿海县域甚至全省经济发展产生消极作用,并且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缩小沿海各县市经济发展差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整个山东省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山东20个沿海县市的经济实力进行综合评价,进而提出促进其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山东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构建原则
(1)科学性。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所选取指标的概念内涵应有科学统一的界定,既可以用于反映山东沿海县域经济的运行状况,也可以用其评价山东非沿海县域或其他省市沿海县域,亦即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推广价值。在指标选择过程中,要避免因主观随意性和主观臆断造成所选指标涵盖信息的片面和重复。
(2)开放性。
县域经济时刻在发展变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所选取的指标不仅要能反映当前山东沿海县域经济的运行状况,还应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应具有导向作用,有利于引导沿海县域采取与时俱进的应对策略加快自身经济发展。
(3)可操作性。
选取指标时,应注意数据获取的难易,尽量选取能从统计年鉴上获取数据的指标或运用统计年鉴数据进行运算得到结果的指标。该原则的另一要求是:指标的数量不要过多,从而缩小评价的工作量。
2.指标的确定
为了能准确、全面、科学、客观地反映山东沿海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差异情况,本文所建立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共9个指标,分别是:x1—人均GDP,x2—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3—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x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5—地区生产总值,x6—人均财政收入,x7—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8—人均工业总产值,x9—人均粮食产量。这9个指标既有反映县域经济发展总量的指标,又有反映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还有涉及经济发展对居民收入和消费影响的指标。因此,可以用于反映山东沿海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水平。
三、山东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从2012年《山东统计年鉴》及20个沿海县市统计年鉴取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9个指标的具体数值,然后运用SPSS20.0对各指标进行KOM检验,KOM值大于0.7,说明可以对20个沿海县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主成分分析。
表1 原始数据的相关矩阵
1.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和相关矩阵确定
由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的度量单位不尽相同,必须进行无纲化处理。执行SPSS的Factor过程,SPSS将自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求出标准化矩阵的相关矩阵(表1),由表1可知各指标原始数据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应运用因子分析进行变量的筛选,进而构造新的变量[1]。
2.确定主成分个数
运用SPSS20.0可以生成方差分解主成分提取分析表(表2)、未旋转因子载荷矩阵(表3)和主成分特征值的碎石图(图1)。通过分析表2和表3,根据累计贡献率不低于85%的原则,可以确定主成分的个数为3个。这与图1中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有3个的结果是一致的。
3.确定主成分表达式
将表3的第i列除以第i个特征值的平方根,可以得出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向量(表4)。将标准化后的数据(用Xi表示)和表4中的特征向量(取到小数点后两位)相乘并加总可以得到主成分表达式:
表3 未旋转因子载荷矩阵
图1 主成分特征值的碎石图
F1=0.40x1+0.37x2+0.15x3+0.34x4+0.33x5+0.46x6+0.34x7+0.33x8-0.14x9
F2=-0.28x1+0.31x2+0.60x3-0.32x4+0.13x5+0.04x6-0.27x7+0.31x8+0.41x9
F3=-0.24x1-0.29x2+0.13x3+0.31x4+0.47x5+0.02x6+0.34x7-0.40x8+0.50x9
4.对主成分进行命名
表4 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向量
第一个主成分中载荷高的指标有X6、X1、X2,X6代表人均财政收入,X1代表人均GDP、X2代表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应的因子载荷值分别是0.957、0.821、0.761,这些指标都反映了沿海各县市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因此第一个主成分可以命名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指标。
第二个主成分中载荷最大的因子为X3,X3代表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载荷值为0.903,这个指标反映了沿海各县市第二产业发展水平,因此第二个主成分可以命名为第二产业发展水平指标。
第三个主成分中载荷最大的因子为X9,X9代表人均粮食产量,载荷值为0.608。由于粮食产量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农业的发展水平,因此第三个主成分可以命名为第一产业发展水平指标。
5.计算主成分值
将标准化后的数据代入主成分表达式,可以算出沿海各县市的主成分值,然后以各主成分的贡献率为权重,通过加权求和可以得出各县市的综合得分F(综),即:
F(综)=47.839F1+25.429F2+16.626F3
按F(综)的降序排列,得出山东沿海县市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排序表(表5)。
表5 山东沿海县市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排序表
6.综合评价结论
从表5可以看出,山东20个沿海县市综合得分差异较大,得分最高的龙口市和得分最低的沾化县相差387.81,表明山东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在地域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根据综合得分可以把山东20个沿海县市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综合得分大于100,包括龙口市、广饶县、荣成市和垦利县4个县市,属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市;第二类是综合得分大于0但小于100,包括文登市、胶州市、招远市、胶南市、莱州市、即墨市和蓬莱市7个县市,属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县市;第三类是综合得分小于0,包括寿光市、乳山市、昌邑市、海阳市、利津县、莱阳市、无棣县、长岛县和沾化县9个县市,属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县市。这与进入全国百强县的山东沿海县市的排名基本一致,说明选取的指标有一定的合理性,亦说明本文进行的综合评价具有现实参考价值。
四、山东沿海县域经济差异的成因分析及缩小差异的建议
1.差异的成因
(1)资源环境因素。
资源环境是一切经济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也是导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重要原因[2]。位于第一位的龙口市境内建有全国唯一的低海拔大型海滨煤炭基地,其南部山区盛产黄金、花岗岩、石灰岩、铅锌、萤石、石英砂等矿产资源,沿海大陆架储藏有丰富的石油。再如,广饶县和垦利县,地下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而位于最后一位的沾化县,虽有“中国冬枣之乡”的美誉,但缺少重要的矿产资源,工业发展落后,无法带动服务业的发展。
(2)产业结构因素。
县域产业结构层次的高低对县域经济的影响非常深刻[3]。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亦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的过程,反过来,合理的产业结构对工业化和城镇化亦会产生推动作用。20个沿海县市中,除长岛县外,三次产业结构均为二、三、一。但随着排名的靠后,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增大。农业比重的提升或曰农业经济特征的明显,对县域经济发达程度有着很强的制约作用。位于前三位的龙口市、广饶县、荣成市,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分别是3.8%、6.6%、9.0%,均低于10%,而位于后三位的无棣县、长岛县、沾化县,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15.3%、59.6%、22.78%,明显高于前三位的县市。
(3)区位条件。
大中城市对邻近县市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青岛、烟台、威海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受其带动,三市所辖的县市,如胶州市、胶南市、即墨市、龙口市、荣成市、文登市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较高,而潍坊、滨州、东营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其所辖县市经济发展水平总体相对较低。另外,处于山东半岛东部的县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西部的县市,这与其毗邻日韩,便于利用境外资源和市场有较为重要的关系。
2.缩小差异的对策建议
(1)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提高服务意识和政务效率。省政府应重在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布局、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向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沿海县市倾斜。省政府还应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②推向所有的沿海县市,从而增强县市可支配财力。省政府应出台定向的税收政策吸引资金流向发展水平较低的沿海县市,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县市间经济发展差距的目的。沿海县市政府要加强沟通和交流,要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扶持具有县域特色的产业发展,避免与其他县市的产业雷同和恶性竞争。沿海县市政府要加大对县域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力度,通过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等来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吸引县域外资金、技术和人才向县域内集聚。沿海县市政府应通过产业规划的制定和财政奖励扶持资金的落实等手段,推动农业领域中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工业领域中农产品加工业、利用县域特色资源的企业、给周边大城市企业提供配套的企业、服务业中的物流业、邮电通讯业、家政服务业及生产性服务业等的发展壮大,要引导各类企业重视科技创新,重视新产品研发。
(2)强化县域间联系,促进沿海县市更广泛地参与区域经济合作。
县域经济是开放经济。沿海县域应利用毗邻日韩的地域优势,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对外加强与日韩、港台和东南亚国家或地区的合作,对内加强与北京、天津、上海、大连等城市的联系,扩大区域合作范围,在更广阔的合作空间中发展县域经济。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沿海县市要加强信息沟通,跨区域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和经济共赢。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市可选择性地向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县市进行产业转移,在促进自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同时,带动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县市的发展。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县市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加速工业化进程,同时注重围绕邻近地区的主导产业或骨干企业,积极发展配套产业。东部沿海县市,如龙口市、蓬莱市、莱州市、荣成市应充分利用其港口优势,在促进自身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为西部沿海县市扩大出口,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支持。
(3)推动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
县域是新时期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阵地。山东沿海县市的城镇化水平总体上优于其他地区的县市,但也存在城镇化水平不均衡、片面重视城镇的扩张、城镇化过程中损害农民利益等现象。在全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山东沿海县域应率先放开县城和建制镇落户限制,对县域内农业转移人口和外来(其他县域)就业人口一视同仁,引导其在县城和建制镇落户,进一步提升县域城镇化水平。要创造条件,确保到县城和建制镇落户的农村转移人口享受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城镇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在推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切实保护耕地、保护农民利益,要合理确定城镇边界,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要推动产城融合,统筹城乡发展,在促进产业和人口向县城和重点镇集中的同时,实现城镇和农村、非农产业和农业的共同繁荣。对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山东沿海县域来说,可以借助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改革创新步伐,破除体制机制束缚,发挥“后发优势”,缩小与相对发达县域的差距。
(4)实施人才战略,提高科技水平。
山东沿海县市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加强对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各县市在引进高学历人才的同时,还应发挥技校、职业学校、农广校的优势,通过继续教育、培训等多种方式,改变人才专业不对口、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各县市应加强与邻近的大中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通过人才引进、定向培养等方式,获得高质量的人才资源。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下,沿海县市尤其要加强对海洋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各县市在引进培养各类人才的同时,应加大对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符合县域资源禀赋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注重用新
技术、新设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沿海各县市应充分利用邻近的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滨州和东营科研院所、高校和职业院校密集的优势,主动与其对接,通过创办实验基地、厂校联合申请国家和省市科研项目等方式,承接院校的技术转移和辐射,提升相关产业发展的科技贡献率。
注 释:
①山东省20个沿海县市为:即墨市、胶南市、胶州市、垦利县、利津县、广饶县、龙口市、莱阳市、莱州市、蓬莱市、招远市、海阳市、长岛县、昌邑市、寿光市、荣成市、乳山市、文登市、无棣县、沾化县。
②2009年山东省选取商河县、高青县、莱阳市、安丘市、金乡县、泗水县、郯城县、平邑县、宁阳县、莘县、冠县、曹县、鄄城县、夏津县、庆云县、惠民县、阳信县、利津县、荣成市、莒县等20个县市进行直管县(市)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其中莱阳市和荣成市属于沿海县市。
[1]吴康,汤国安.江苏省沿江8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11~216.
[2]钱静雯,屈宝香.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增刊):74~78.
[3]杨汭华,王丽红,闫仲勇.我国县域产业结构与经济效益差异实证研究[J].调研世界,2005(12):14~16.
[4]黄玮,刘喜波,张钊等.辽宁沿海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及发展建议[J].沈阳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08(5):541~545.
[5]张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论依据与重要作用[J].农村经济,201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