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疗法早期干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480例疗效分析△

2014-12-20李庆安曾晓楠张依蕾伍琼英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24期
关键词:脑性儿科学发育

李庆安 曾晓楠 杨 杰 张依蕾 伍琼英

湖南湘雅博爱康复医院 长沙县 410105

小儿脑性瘫痪是自妊娠期至出生后1个月内发生的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姿势异常,部分患儿伴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感觉障碍等,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均造成巨大的痛苦和负担[1]。由于婴儿期异常姿势、运动模式尚未固定化,早期运动疗法干预是通过有组织、有目的感觉刺激、运动训练等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建立正常的姿势反射和运动模式,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强直与骨骼畸形等并发症,最大限度改善患儿预后[2]。我院探讨运动疗法早期干预对小儿脑性瘫痪和中枢协调障碍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09-06—2013-05收治的480例脑性瘫痪患儿纳入本研究,月龄均<9个月,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分会神经学组制订的《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中的诊断标准[3],并排除遗传代谢性疾病、其他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者。

根据患儿年龄分组,其中≤6个月纳入A组,共254例,月龄0~6个月,平均(4.38±0.54)个月;体质量2.8~7.4 kg,平均(5.74±1.43)kg;男148例,女106例。>6个月纳入B组,共226例,月龄7~9个月,平均(8.35±0.72)个月;体质量6.5~11.6kg,平均(9.42±1.56)kg;男130例,女96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运动疗法早期干预,由专业康复治疗师根据运动学、神经心理和神经发育学理论对患儿进行被动运动、主动运动、牵张运动等。采用Vojta法诱发反射性翻身和反射性腹爬。被动运动和主动训练交替进行,30min/次,1次/d。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以上[4]。

1.3 评价指标

1.3.1 疗效标准:显效:发育顺序基本正常,异常姿势消失,肌张力改善,降低2个级别或2个级别以上,肢体运动功能对称,活动自如。有效:发育顺序有一定提高,肌张力改善,降低1个级别,肢体运动功能和异常姿势较治疗前改善。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粗大运动功能评价标准: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评定粗大运动功能,包括卧位、翻身、坐位、爬行、跪位、行走、跑步等5个功能区内容。GMFM 总分=各功能区得分之和/检查功能区总数。GMFM 评分越高,表示粗大运动功能越好[6]。

1.4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总有效率比较 [n(%)]

2.2 粗大运动功能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患儿治疗后GMFM 评分明显上升,其中A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GMFM 评分比较 (±s)

表2 2组治疗前后GMFM 评分比较 (±s)

注:与A组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GMFM 评分 治疗后GMFM 评分A组 254 98.85±22.54 135.61±34.64#B组 226 99.05±23.72 112.49±31.63#*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产科技术、危重新生儿抢救、监护措施的不断发展,过去很难存活的早产儿、极低体质量儿、多胎儿、重度窒息新生儿的病死率明显下降,同时也遗留脑损伤、神经功能障碍,增加了脑瘫的发病率[7]。

婴幼儿的脑组织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脑皮质菲薄。脑细胞数目虽然固定,神经髓鞘化尚未完全形成,运动发育障碍处于初级阶段,异常姿势和肌张力尚未固定化[8]。尤其6个月内患儿的大脑处于迅速生长、发育时期,大脑的发育受到遗传、环境、营养等多因素的影响,此时进行早期干预,可促使损伤的大脑细胞在不断成熟和分化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代偿,促进大脑正常功能的发育[9]。

运动疗法通过被动运动、主动运动、牵张运动等增强肌力,降低肌张力,改善肢体的协调能力,对脑性瘫痪患儿的预后有益[10]。本文6个月以下患儿总有效率为99.61%,6个月以上患儿总有效率为92.03%;6个月以下患儿GMFM 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6个月以上者,提示运动疗法干预的时机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1]陆芳,李芳.Bobath运动疗法结合药物注射治疗儿童脑性瘫痪的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24):3 710-3 711.

[2]钱旭光,刘振寰.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不同亚型运动功能预后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1):18-20.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分会神经学组.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3(4):262-263.

[4]卢红梅,毛红梅,马希贵.运动疗法配合针刺推拿治疗脑瘫康复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12):1841-1843.

[5]陈小聪,高春荣.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性瘫痪高危儿转归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8):694-697.

[6]李文霞.早期音乐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8):245-246.

[7]李锦兰,刘俊影,李晶,等.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性瘫痪高危儿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4):98-99.

[8]雷胜龙,陈雪平,覃天,等.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76例临床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9):157-158.

[9]周陶成,李飞,童光磊,等.针刺配合运动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3):216-218.

[10]范艳萍,宋福祥,赵彦博,等.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提高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3):248-249.

猜你喜欢

脑性儿科学发育
高清大脑皮层发育新图谱绘成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对脑性瘫痪言语功能障碍患儿实施补肾健脑针法结合ST训练治疗的效果分析
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做决定
儿童脑性瘫痪的病因研究进展
孩子可以看电视吗?看美国儿科学会怎么说
宝宝的大动作发育正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