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并发心肌损害的临床观察

2014-12-18鲁潘贵李武军李慧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20期
关键词:磷酸肌酸脑炎干扰素

程 科 鲁潘贵 李武军 李慧文

陕西宝鸡市中医医院儿科 宝鸡 721001

小儿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损害的发病率正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病毒性脑炎病毒主要包括流感病毒、肠道病毒、副流感病毒和腮腺炎病毒等[1],且不同类型病毒导致的脑炎轻重程度不同,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而病毒在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同时,也会引起心肌损伤,患儿会出现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为提高小儿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我院对37例患儿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06—2013-08我院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脑炎并发心肌损害患儿共74例为实验对象。入选标准:符合病毒性脑炎并发心肌损害的诊断标准,有明显的心律失常和心电图异常等。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8个月~12岁,平均(7.87±1.05)岁;病程3~15d,平均(6.14±2.58)d;伴呼吸道感染22例,伴腮腺炎4例;临床症状:发热31例,呕吐21例,嗜睡10例,抽搐3例,肢体功能障碍1例;CK增高22例,肌钙蛋白阳性23例,CK-MB增高18例。实验组37例,男23例,女14例;年龄8个月~13岁,平均(7.41±1.21)岁;病程2~15d,平均(6.36±2.47)d;伴呼吸道感染23例,伴腮腺炎2例;临床症状:发热30例,呕吐23例,嗜睡12例,抽搐1例,肢体功能障碍2例;CK增高23例,肌钙蛋白阳性24例,CK-MB增高15例。2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伴随症状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营养脑细胞药物,降低颅内压,营养心肌药物,并给予对症治疗。有心脏轻度增大的患儿使用利尿药物和强心药物。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使用磷酸肌酸钠治疗,3岁以下患儿剂量为0.5g/d,1次/d,>3岁患儿剂量为1.0 g,1次/d,溶入氯化钠(0.9%)溶液中静滴。

1.3 观察指标 2组疗程均7d。治疗期间给予心电图检查、心肌酶谱检查,以评价治疗效果。疗效标准:显效[2]:患儿经过临床治疗后,症状明显消失,心音有力,且心律和心率均恢复正常,心电图检查正常,血清心肌酶谱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消失,且心音有力,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且心律和心率恢复正常,心肌酶谱有明显的降低,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心音、心率等均未恢复正常,心肌酶谱下降不明显。同时统计2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1.4 数据处理 所有试验数据均使用SPSS 19.0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比较 [n(%)]

3 讨论

病毒性脑炎中病毒除了导致脑炎外,还会侵犯心脏,导致心肌损伤。一般临床认为,小儿病毒性脑炎是由于病毒感染所致,在病毒侵入到呼吸道、消化道后,会在感染局部复制,初期发生病毒血症,随后会出现局部与全身的临床症状[3]。随后病毒进入血液内,侵入到神经系统,在神经系统内增殖并产生破坏,在患儿出现缺氧、发热等后,容易引起心肌损害。导致病毒性脑炎并发心肌损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神经系统感染,反射性地刺激脑内的心血管中枢,引起脑部血流量降低,导致脑细胞缺氧,直接破坏了血脑屏障及心血管中枢;加之病毒对心肌的直接侵犯,也会导致心肌损伤。此外,学者还认为,在病毒性脑炎的发生初期,患儿会出现病毒血症,病毒进入到血液循环内,引起心肌的损害,导致心肌的病理性改变[4]。且病毒感染后,患儿会处于免疫能力降低、免疫功能紊乱的影响,病毒就更容易侵犯心肌组织。

磷酸肌酸为人体自有的活性物质,为重要的能量供应源,可为ATP提供能量,实现细胞内能量传递。在小儿病毒性脑炎并发心肌损害时,会有ATP减少等情况。通过磷酸肌酸钠的供给,可及时转化为ATP,以维持细胞的能量代谢,且磷酸肌酸可直接通过细胞膜后进入到细胞内,对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的优势更高。磷酸肌酸钠还能够为钙离子通道提供能量,同时促进钙离子的均匀分布,使黄嘌呤脱氢酶转化为黄嘌呤氧化酶的比例降低,这样就可以促进心肌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的生成减少,减少对心肌的损伤。同时,还能够避免由于钙超载引起的心肌僵直收缩,有效促进心肌收缩力的快速恢复。在心肌代谢窘迫时,在使用足够的磷酸肌酸钠后,也可以促进红细胞向组织内摄取更多的氧[5],为肌动蛋白-肌球蛋白丝的滑行给予足够的能量,促进心肌收缩力的恢复,并改善心肌功能[6]。

综上所述,小儿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损伤在临床症状多不明显,多在体检中发现有心律不齐等症状,需要临床给予足够的重视。小儿病毒性脑炎并发心肌损害效果更好,且安全性高,为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案。

[1]潘永平,樊晓慧,邱梦标,等.干扰素-γ基因多态性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患者持久应答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2,52(33):12-14.

[2]徐学琴,王平,闫国立,等.中药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及乙肝病毒e抗原影响的系统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4):462-464.

[3]魏聪聪,朱明丹,杜武勋,等.芪参益气滴丸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西部中医药,2011,24(10):102-106.

[4]杨永锐,李晖.阿德福韦酯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2,33(12):87-90.

[5]张艳丽,刘凤,李明慧,等.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前后树突状细胞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相关性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2,26(2):120-122.

[6]冯霞,闫惠平,廖慧钰,等.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cAg蛋白诱导T细胞产生干扰素γ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11):739-742.

猜你喜欢

磷酸肌酸脑炎干扰素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更正:应重视无菌性脑膜炎及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
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引起1岁女童过敏性紫绀一例Δ
六例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治疗猪病毒性疾病中干扰素应用
心肌炎患儿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肝靶向干扰素对小鼠免疫毒性的初步研究
磷酸肌酸钠注射液致1例荨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