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梗死急性期康复的影响

2014-12-18闫星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20期
关键词:急性期偏瘫神经功能

闫星晨

山东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 聊城 252000

脑梗死是威胁到中老年人群生命的健康杀手之一。发病急性期处理不当很容易发生面瘫、偏瘫及神经功能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临床上基础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按摩以及营养治疗,但是对患者康复的效果不理想[2]。我院选取部分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12—2012-12我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男40例,女32例;年龄46~68岁,平均(58.93±6.3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且经CT、MRI等检查确诊并伴有一侧偏瘫。7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给予药物治疗和营养治疗[3]。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PNF治疗:(1)手法接触:医生通过手接触患者的皮肤刺激其皮肤以及肌肉的感受器,诱导患者向正确的方向运动。(2)牵拉:对患者参与运动的主要肌群进行最大范围牵拉,提高感觉的兴奋性。(3)牵引和挤压:对患者患侧的关节进行牵引和挤压,从而刺激关节周围的肌肉,提高其兴奋性。(4)扩散和强化:扩散可以刺激反应的传播,强化能够加强患者各项运动的协调性。(5)视觉刺激与顺序引导:给予患者适当的视觉刺激,让患者感受运动的正确方向,并要强调运动的先后顺序。(6)口令与交流:可以通过发布口令刺激主动运动,提高患者主动性。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根据[4]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Fugl-M 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MBI)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取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实验组有效率为97.2%(35/36),无死亡病例,致残率为2.8%(1/36);对照组有效率83.3%(30/36),1例因并发严重的脑水肿死亡,致残率为13.9%(5/36)。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6,P<0.05)。

2.2 2组FMA评估比较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FMA评估比较 (±s)

表1 2组FMA评估比较 (±s)

组别 n FMA评估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实验组36 68.31±12.39 95.33±15.35 24.837<0.05对照组36 69.53±11.82 83.75±13.61 19.264<0.05 t 值0.892 12.451 P值 >0.05 <0.05

2.3 2组MBI评估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MBI评估结果比较

2.4 2组NIHSS评估比较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NIHSS评估结果

3 讨论

PNF主要是利用人体发育学和人体生理学原理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进行康复治疗,根据人类正常状态下的各项活动习惯创建的一套康复训练模式[5]。PNF主要是通过刺激患者的人体感受器来激活患者神经肌肉群的运动,增强患者瘫痪肌肉的收缩力,同时会刺激感觉神经,提高兴奋性,改善肌肉张力,缓解肌痉挛,最终促进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PNF对患者的运动模式强调的是多关节、多轴位的对角线进行,融入不同的治疗技术,通过患者的被动、助力或者主动完成以达到最佳的康复状态[6-8]。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出现脑组织以及神经功能的损伤,因此治疗基础就是脑组织的修复和功能重建。早期进行康复训练主要先以感觉刺激以及强化学习加强患者运动神经的反应性。激活患者的休眠突触以及潜伏通路,由于患者部分神经细胞已经损伤甚至坏死,可以通过促进相关神经细胞的轴突发芽形成新的突触,恢复损伤坏死的神经通路,再通过训练让新形成的神经通路具有正常的功能[9]。本院PNF治疗后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明显优于基础治疗,说明PNF技术对于神经功能的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针对脑梗死一侧瘫痪患者,PNF可以促进偏瘫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通过增加患者的大脑皮质的活动能力,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反应性,恢复已经损伤的神经功能区域。根据相关报道[10],PNF还可增强患者肩关节周围肌肉的收缩力,对于上肢功能改善效果较好。同时还可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减轻患者的关节疼痛等。本文结果显示,PNF治疗后患者的四肢运动功能评估以及生活能力评估结果明显优于基础治疗,表明PNF技术对于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PNF对于脑梗死急性期的康复疗效显著,有助于患者急性期四肢功能、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1]戴文晋,张丽君,李艳,等.NJF技术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8):245-246.

[2]陈镇城,张新斐,冯重睿,等.NJF技术结合运动想象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11):18-20.

[3]王凭,厉翠珍,车世钦,等.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NJF)技术对膝关节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3,8(9):13-16.

[4]冯翰超,辛博雄,胡潇宇,等.NJF治疗锁骨骨折致肩关节功能障碍28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3):116-117.

[5]柳学勇,冉春风.NJF技术对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及ADL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3,12(12):23-24.

[6]王润妹,宋成宪,李舜,等.PNF技术联合拮抗肌针刺对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3):411-413.

[7]白蓉,何予工.电针联合PNF技术治疗老年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4):3 034-3 035.

[8]康杰,叶川东,朱英,等.环状加压结合PNF技术对脑卒中急性期偏瘫上肢恢复的有效性[J].中国康复,2010,25(5):340-342.

[9]付益.PNF技术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偏瘫性肩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14(12):6 994-6 995.

[10]曾宪敏,徐健.早期应用PNF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4):1 069-1 070.

猜你喜欢

急性期偏瘫神经功能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分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