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脂与肾脏指标的测定分析

2014-12-18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20期
关键词:高尿酸缺血性危险

韩 霜

河南虞城县人民医院生化室 虞城 476300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寿命的延长,脑卒中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其中多数是缺血性脑卒中,是影响我国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主要疾病,具有高致死率、致残率等特点[1-2]。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例约25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者约150万人,生存的脑卒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且5a内再发危险也高达30%以上,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3-5]。当前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已达到共识,且有对其有效控制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的显著作用[6]。研究显示,肾功能衰竭非透析及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均普遍高于无肾脏疾病的普通人群,其脑卒中发生率也较正常人群较大升高[7]。同时,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患病率正迅速上升,为此研究人员对尿酸(uric acid,UA)的特性、代谢途径也有了深刻的认识,临床及实验研究中也发现高尿酸血症常合并血脂异常,尤其是甘油三酯(TG),同时TG的升高可降低肾脏对UA的排泄[8-9]。本文具体测定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糖脂与肾脏指标,希望继续深化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04—2013-04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为观察组。入选标准:符合1995年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年龄50~70岁者;体重指数正常;发病3d以内未经治疗;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多次发作的缺血性脑卒中;继发于外伤、血管炎或肿瘤、血液病后的缺血性脑卒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51~69岁,平均(60.85±3.21)岁;临床表现:半侧肢体瘫32例,上肢瘫伴言语不清15例,单个肢体瘫14例,半侧肢体瘫伴言语不清28例,言语不清8例,眩晕10例,吞咽困难12例,双眼视物不清4例,意识障碍11例。卒中部位:皮层卒中16例,脑干卒中10例,小脑卒中14例,基底节区卒中40例。同期选择我院体检的健康人80例为对照组,男45例,女35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61.22±2.99)岁。2组性别、年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观察指标 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既往疾病史、梗死部位、临床表现、用药史等;测量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酗酒史。

1.3 指标检测 所有入选者入院时采血5mL(空腹隔夜),抗凝后经离心分离血清,-20℃冰箱进行保存,用于血清指标检测,主要包括空腹血糖(FPG)、UA、餐后/服糖后2h血糖(2hPG)和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肾脏功能指标与血脂指标检测采用日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150型,血糖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稳捷基础型血糖分析仪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 1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应用Pearson相关,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测指标比较 观察组血清FPG、UA、2hPG、TC、TG与LDL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2组血清检测指标比较 (±s,mmol/L)

表1 2组血清检测指标比较 (±s,mmol/L)

组别 n TC TG LDL HDL观察组80 6.20±0.45 2.82±1.01 3.30±0.68 1.08±0.23对照组80 4.89±0.44 2.05±0.99 3.04±0.69 1.15±0.25 t 值12.635 13.584 8.663 4.222 P值 <0.05 <0.05 <0.05 <0.05

表2 2组血清检测指标比较 (±s,mmol/L)

表2 2组血清检测指标比较 (±s,mmol/L)

组别 n FPG 2hPG UA观察组80 6.80±2.15 12.65±0.95 341.25±11.78对照组80 5.58±2.00 10.55±0.89 314.52±11.36 t 值4.521 5.005 3.855 P值 <0.05 <0.05 <0.05

2.2 脑卒中易患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组吸烟、BMI、TC、LDL、FPG、U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脑卒中易患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3 脑卒中易患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以是否患脑卒中为因变量,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吸烟、BMI、TC、LDL、FPG、UA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DL、FPG、UA为导致脑卒中发病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脑卒中易患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当前我国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增高,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和第二大致死疾病。目前我国国每年因脑卒中支出接近200亿元人民币,给家庭与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大大高于心血管疾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10]。

众所周知,缺血性脑卒中是一个多因素疾病,涉及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多个学科,但脑卒中的发生机制尚未阐明。本文观察组血清FPG、UA、2hPG、TC、TG与LDL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HDL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在常规指标中,血糖增加致血管壁增厚,增加血管平滑肌对交感神经的反应,使血管收缩。同时在高血糖状态下,乳酸的产生增多,造成局部脑组织酸中毒,加速疾病的形成。由于血糖的升高可引起弥漫性血管病变,使脑梗死面积扩大[11]。数据显示,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控制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但高胆固醇血症是否会增加脑卒中发生的风险,目前则尚无定论[12]。高血脂可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干扰NO依赖的信号转导通路[13];也可激活血小板,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促进血栓形成;改变胞内氧化还原作用,激活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抑制疾病状态下氧化应激的代偿机制;增加氧化应激,促进脂质过氧化[14]。

当前我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正迅速上升,而UA是人体内外源性(饮食)和内源性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缺血或缺氧状态下,黄嘌呤脱氢酶可逆性转化为黄嘌呤氧化酶,同时UA底物增多可生成大量UA[15]。UA的形成伴大量氧自由基、过氧化氢等活性氧的生成,尿酸的生成增多和排泄减少时均可导致血中尿酸盐浓度的增高,从而对机体组织结构和细胞信号转导有明确的损伤作用[16-17]。本文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BMI、TC、LDL、FPG、UA在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DL、FPG、UA为导致脑卒中发病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

总之,血糖、血脂与肾功能指标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因素,也可成为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1]覃春光,刘开海.急性脑血管病268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22(1):182-183.

[2]毛俊雄,李春岩,张样建.实用神经内科诊疗学[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68-369.

[3]俞赞拮,倪兆慧,顾乐怡,等.腹膜透析患者血脂联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关系[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5,12(10):703-706.

[4]Nakayama M,Metoki H,Terawaki H,et al.Kidney dysfunction as a risk factor for first symptomatic stroke events in a general Japanese population.the Ohasama study[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7,22(8):1 910-1 915.

[5]姜斌,苏便苓,李拥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脂联素检测的意义[J].临床荟萃,2007,22(18):1 321-1 322.

[6]汪雪菁,何亚丽,魏麓云,等.血浆脂联素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亚型的关系.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2):2 072-2 074.

[7]刘珍君,严江涛,王宏伟,等.脑卒中与血浆促酰化蛋白、游离脂肪酸和脂联素水平的关系及意义[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37(6):549-551.

[8]Sgderberg S,Stegmayr B,Stnlund H,et al.Leptin,but not adiponectin,predicts stroke in males[J].J IntemMed,2004,256(2):128-136.

[9]陈巍,向娟,梁晓正,等.上海地区汉族健康人群血清脂联素水平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8,6(1):11-13.

[10]Shankar A,Marshall S,Li J.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lasma adiponectin level and hypertension[J].Acta Cardiol,2008,63(2):160-165.

[11]毋淑珍,赵洛沙,杨文,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与血压、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7,5(6):414-416.

[12]Muntner P,He J,Hamm L,et al.Renal insufficiency and subsequent death resulting from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J].J Am Soc Nephrol,2002,13(8):745-753.

[13]Zhang L,Zuo L,Wang F,et al.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early stage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a Chinese population[J].J Am Soc Nephrol,2006,17(33):2 617-2 621.

[14]Alimonda AL,Nffiez J,Nffiez E,et al.Hyperuricemia in acute heart failure.More than a simple spectator[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08,401(3):39-43.

[15]陈颖,李长贵,苗志敏.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遗传学杂志,2006,29(1):59-65.

[16]陈蔚,张玉.老年男性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相关性分析[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7,34(3):434-437.

[17]樊晓寒,惠汝太.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病[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23(5):323-327.

猜你喜欢

高尿酸缺血性危险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芹菜素-钐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小鼠高尿酸血症研究
喝水也会有危险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拥挤的危险(三)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人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