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个“扁鹊式”的班级管理者

2014-12-13邢玲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4年5期
关键词:科任班级班主任

邢玲

作为班级管理的领导者、组织者、协调者,如果能把祖国传统医学中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望、闻、问、切”灵活地运用到班级管理中,使自己成为“扁鹊式”的班主任,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望”——善于观察

中医之“望诊”就是指医生运用视觉来观察病人全身或局部的神、色、形、态的外观变化,从而获得病情资料的方法。“望而知之谓之神”,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善于观察。

1 善于观察学生的表情。

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一般来说,他们的情绪会写在脸上,所以班主任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发现情况及时进行了解、处理。例如,班里有位女同学,刚入校时精神状态不佳,整天心事重重,少言寡语。我与其耐心交谈后得知,她担心自己成绩不好,对不起辛劳的父母。获知这些情况后,我鼓励她刻苦学习,以优异成绩去回报含辛茹苦的父母以及所有关心自己成长的人。多次谈话后,这位同学思想稳定下来,学习很刻苦,还担任了班干部。

2 善于观察学生的言行。

俗语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班主任要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来推断其真实的想法或探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例如,班里一位同学经常违反纪律,上课迟到、随意大声插嘴,但他为人热情,主动关心、帮助同学,积极参加班级活动。我经过分析认为,这位同学的违反纪律行为是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作为他的班主任,我就努力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对他的优点及时地、适当地鼓励与表扬,让这位同学走出孤独的心理阴影。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细微的洞察力,及时发现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情况、心理状态等各方面的变化,并针对这种变化,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和策略,从而及时引导、解决问题,有效开展班级管理。

二、“闻”——学会倾听

中医之“闻诊”就是指通过医生的听觉和嗅觉来辨别病人的声音和气味的变化,从而获得病情资料的方法。“闻而知之谓之圣”,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学会倾听。

1 要倾听学生的心声。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导,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要管理好班级,班主任就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才能调动起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管理好班级。事实上,学生是很想与班主任交流体会、倾诉自己的心声的,然而传统的观念、世俗的眼光等原因,使学生与班主任之间无形中存在隔阂,很多事情学生既想和班主任交流,又害怕与班主任交流。为此,班主任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谈话,解除学生对老师的戒备心理,与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 要倾听科任老师和家长的声音。

学生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善于运用各种教育教学力量来增强合力,这就需要班主任不断听取科任老师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科任老师的联系,多征求科任老师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的表现及作业情况;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多征求家长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及在家表现。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在校外的真实生活及学习情况,在家访中获得的信息,往往能够挖掘出更有利于班级管理的一手资料。例如,班里有一位同学,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年迈的奶奶监管。该学生在学校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有一天其奶奶到校反映,该生在家里很不尊重她。在学校是多么乖的孩子,在家里怎么是另一个样?通过私下交流,原来不辨是非的孩子听信了别人说奶奶的不是。一番耐心的沟通后,该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与此同时,我还要求孩子每天写一条自己发现的奶奶的优点,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该生现在已经成为很懂事孝顺的孩子,还能利用空闲时间主动帮奶奶做家务了。

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作为班主任,要平等对待班级的所有学生,做到在人格上尊重学生,在思想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引导学生,在生活上关怀学生。班主任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作为班级管理的宗旨,才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化为主动接受教育。

三、“问”——善于疏导

中医之“问诊”就是指医生通过询问病人和家属,了解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以及目前症状及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从而获得病情资料的方法。“问而知之谓之工”,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善于疏导。

1 要善于询问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首先要取得学生的信任,教育才会获得成效。其次,要善于运用换位思考、空椅子法等心理学方法开导、教育学生,通过找学生谈话、写周记等多种形式了解、教育学生。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我们要蹲下来看孩子”,班主任要抛掉自以为是、趾高气扬的腔调,在心理上、情感上“蹲下来”,蹲下来与学生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学生的眼光、平等地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剖析学生、理解学生,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2 要善于询问与学生相关的人。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班主任要多渠道了解学生的情况,通过学生座谈会、与其他学生交谈、询问科任老师和家长等多种渠道从侧面了解学生的情况。班主任用真心真情对待学生,也会换来其他学生和老师对班主任工作的支持和帮助。例如,一段时间来师生纷纷向班主任反映学生小杨的情况反常,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老师找他谈话不见效果。班主任通过多方交流,发现小杨越接近考试脾气越坏,原来是得了“考试焦虑症”,于是及时对其进行了心理治疗,他逐渐克服了对考试的恐惧感。

教育目标常常是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心与心的交流中实现的。因此,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具有超人的耐心,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对待每一个学生,循循善诱,耐心说服学生,真正达到增强素质教育效果的目的。

四、“切”——把准脉象

中医之“切诊”就是指医生用手切脉和触按病人身体的有关部位,以获取病人的脉象及其他有关体征的方法。“切而知之谓之巧”,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勤给学生“切脉”,把握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了解他们的“脉象”。

在发现问题后,认真观察、仔细倾听、耐心询问,积极开动脑筋去发现新的问题、新的疑点,并不失时机地发现问题的实质,找到切入点,切中问题的要害使问题迎刃而解。“切”在运用的过程中,需把握三点:

1 一定要突袭。要在最快的时间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

2 一定要分析。这跟脉象确诊后的透析一样,要有深入病理的分析。这种分析可以借助外力,借用工具,但一定要入木三分。

3 一定要中肯。“切”的是要害部位,因此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一切都好。短板分析要中肯,长板分享要及时。

总之,“望、闻、问、切”在班级管理中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不能相互替代,但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班级情况,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使班级全面健康地发展。

责任编辑:晏祥辉

猜你喜欢

科任班级班主任
班级“无课日”
我的班主任①
秉持五个“一” 形成教育合力
同伴合作 互利共赢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科任教师要参与中学班级管理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