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学业求助行为和专业适应性心理探析

2014-12-12邹长华

巢湖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工具性适应性所学

邹长华

(巢湖学院教育系,安徽 巢湖 238000)

1 问题的提出

国外研究表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状况不仅影响大学生整体心理素质发展,还影响其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水平[1][2]。大学的学习是专业性的学习,较好的学习适应性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条件。学习适应不是学习者简单被动地顺应大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环境,而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以取得较高的学习效能[3]。要做到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

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适应性水平直接影响了大学生专业学习成效和未来的择业。这是因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情最终会决定其学习投入程度、创造性思维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本研究的重点将放在最后一项上,即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如何寻求学业上的帮助的。从广义上讲,学业求助是指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向他人请求帮助的行为。大学生的学习体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很多学习活动都是在课外发生的,可利用的资源也很丰富。在遇到困难时,有些学生会回避求助,但多数学生能有效地利用各种内部和外部资源,主动地向外界寻求学业求助。按求助者的目的,Nelson-Le Gall将求助方式划分为执行性求助与工具性求助[4]。执行性求助(executive help-seeking)也称非适应性求助,指学生在面对本应自己解决的问题时却请求别人替他完成。工具性求助(instrumental help-seeking)也称适应性求助,指学生借助他人的力量以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目的。只有工具性求助才有助于学生真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效果,因此是有效的学业求助。

那么,在当前环境下,我国大学生的学业求助状况如何?学业求助是否受到性别、年级、专业和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大学生学业求助和专业适应性的关系究竟如何?这些都将是我们在本研究中希望探讨和回答的问题。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李晓东、张炳松(1999)编制的《学业求助行为量表》[5]和唐文清、张进辅编制的《大学生专业适应性量表》[6]进行调查研究。《学业求助行为量表》包括工具性求助、执行性求助和回避求助三个维度,量表采用5点量表评定。《大学生专业适应性量表》包括专业承诺、专业学习动力、专业行为和专业自我效能四个维度,采用4点量表评定。量表均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2 调查对象

在安徽省合肥、芜湖、巢湖等地高校随机地选取被试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925份,收回有效问卷874份,有效率为94.49%。

2.3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分析

据本次调查显示:有55.1%的学生是自愿选择所学专业的,但也有44.9%的学生是被动地选择本专业的;只有46.6%的学生喜欢所学专业,17.4%的学生介于喜欢和不喜欢所学专业之间,但也有36%的学生不喜欢所学专业,49.3%的认为所学专业对社会没有重要作用,54.4%的在没人督促时不会主动进行专业学习,36.2%的如果有机会深造也不愿意继续选择所学专业,44.5%的不会在所学专业上发展我的职业生涯,即使在理解某些专业知识方面遇到了困难也有36.7%的很少寻求帮助。这表明大学生的专业承诺不高,和彭春妹和罗润生(2007)的调研结果非常接近。我们的调查还显示:有46.8%的学生专业适应性水平较低,其中10%左右极其不适应所学专业。这证实了专业承诺和学习投入呈显著正相关[7]。也就是说,如果学生不认同所学专业、并不愿意付出相应努力,势必对其专业适应性造成负面影响。

3.1 影响大学生学业求助行为的因素调查和分析

3.1.1 性别和年级对学业求助的影响

采用T检验考察大学生学业求助各因子的性别和年级差异。从表1可以看出,在工具性求助和执行性求助维度,都是女生比男生求助水平要高,两者差异达到极其显著水平(P<0.01)。在工具性求助和回避求助维度,不同年级之间其求助水平不同,其差异达到极其显著水平 (P<0.01)。其中,四年级学生的工具性求助得分最高而回避求助得分最低。值得注意的是,一、二年级学生的回避求助得分普遍高于三、四年级学生。这反映了学生可能会经历一个学业求助的适应期,学校可以针对这一现象对低年级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业帮助。

表1 不同性别和年级对学业求助的影响分析表(x±s)

3.1.2 专业对学业求助的影响

考察大学生学业求助各因子的专业差异,从表2可以看出,在工具性求助和回避求助维度,不同专业之间其求助水平不同,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工具性求助维度,不同专业学生得分高低依次是:文科>医学>农学>艺术体育音乐>工科>理科;在回避求助维度,不同专业学生得分高低依次是:理科>医学>工科>文科>农学>艺术体育音乐。

表2 不同专业对学业求助的影响分析表(x±s)

3.1.3 是否喜欢所学专业对学业求助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是否喜欢所学专业对学业求助的三个维度均产生影响(P<0.05),喜欢所学专业者更倾向于采用适应性的学业求助即工具性求助,不喜欢所学专业者更倾向于采用非适应性的学业求助即执行性求助和回避求助。

表3 是否喜欢所学专业对学业求助的影响分析表(x±s)

3.1.4 家庭教育方式对学业求助和专业适应性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除执行性求助维度外,在其他的所有维度,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都对其产生影响,在民主型教育方式下,其工具性求助和专业适应性的各维度水平都要好,而回避求助水平要低,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表4 不同家庭教育方式对学业求助和专业适应性的影响分析表(x±s)

3.1.5 父母对子女学习的关心程度对学业求助和专业适应性的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除专业行为维度外,在其他的所有维度,不同的关心程度都对其产生影响,父母对子女学习的关心程度越高,大学生的工具性求助和专业适应性的很多维度水平都要好,而执行性求助和回避求助水平要低,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表5 父母对子女学习的关心程度对学业求助和专业适应性的影响分析表(x±s)

3.2 大学生求助行为与专业适应性的关系

本研究以学业求助的三个维度作为自变量,以总专业适应性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学业求助的三个维度都进入了回归方程。这说明,工具性求助、执行性求助和回避求助都影响大学生总专业适应性水平。

表6 回归参数及其显著性检验(Coefficients)

问题在于,这些回归的决定系数(R2)最高只有0.2468。也就是说,学业求助的三个维度最多只能解释大学生总专业适应性水平方差的24.68%。要解释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专业适应性有更深入的理解。专业适应性可以定义为学生对学习中可预期任务和不可预期的挑战的准备程度,这其实是一个受心理、情感、社会等众多因素的决定的综合性概念[8]。显然,学业求助作为一种特定行为方式不可能完全解释和预期大学生总专业适应性。所幸的是,我们的数据库中已经采集了专业承诺、专业学习动力和专业自我效能。它们可以很全面地折射出大学生心理、情感状况以及所受社会支持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了新的假设,即专业承诺、专业学习动力和专业自我效能会和学业求助方式一起决定大学生总专业适应性水平。回归结果如下:

Model 4 Un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B(Constant) 15.280工具性求助 0.080执行性求助 -0.207回避求助 -0.110专业承诺 1.106专业学习动力 1.509专业自我效能 1.382 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t Sig.Std.Error Beta 1.163 13.14.000.035.020 2.25.024.049 -.036 -4.25.000.039 -.025 -2.85.004.034.388 32.84.000.041.408 36.46.000.051.288 27.23.000

上述回归的决定系数(R2)为94.97%。模型解释度大幅度的提高可以说明大学生的总专业适应性是其所受到的多方面因素作用下的一个缩影;学业求助方式是影响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因素。

Model 5 Un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B(Constant) 8.253总专业适应性.106 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t Sig.Std.Error Beta.753 10.96.000.008.421 13.70.000

不仅如此,专业适应性也会反过来对学生的求助方式产生积极影响。这里,我们以工具性求助为应变量、以总专业适应性为独立变量进行回归,结果如下:

由此可见,专业适应性和学业求助方式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4 结果讨论

国内外相关研究[9][10]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特别是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诸多问题,表明大学生专业适应性水平有待提高。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11],个人、家庭、学校、社交和社会五个方面都会对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水平产生影响。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的共同努力,来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快和具有引导性的专业学习环境,促进大学生对专业的适应过程,提升其学习效能感。而所有这些影响因素都可以在一个学习过程的细节中得以反映,这就是本文的研究中心:大学生的学业求助行为。

4.1 大学生学业求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在学业上遇到困难时基本能够积极有效地应对。在具体的求助方式上,很多学生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工具性求助,但也有不少的学生选择了消极的求助方式。本研究表明,不同性别、年级和专业对学业求助都产生相应的影响。首先,女生比男生求助水平要高。在学业求助方面存在的性别差异似乎都服从于男性和女性性别角色的刻板模式,即女性比男性更频繁地寻求帮助(McMullen&Gross,1983)[12]。其实,掌握了工具性求助技能的大学生,在自己能独立解决问题时会拒绝帮助,在需要帮助时又能得到帮助。因此工具性求助代表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应该引导所有学生正确认识和积极掌握这一技能。大学四年级学生工具性求助得分最高,可能是因为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在备战考研,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就会主动地寻求帮助。

专业对学业求助方式的影响相对比较复杂。我们的统计分析显示:理科生最倾向于回避求助、最不易使用工具性求助。文科生的区别很大,他们最倾向于使用工具性求助,比较少的采用回避求助。医学生则分化严重,相当一部分积极采用工具性求助,而另外的相当一部分回避求助。艺术类学生最少回避求助,但他们也较少利用工具性求助。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认为这些统计分析反映的是相关性,而并不是可以证实的因果关系。但希望我们的初步研究对有兴趣更深入的了解专业选择和求助方式及专业适应性的关系的学者有所启发。

为了反映家庭对学业求助和专业适应性的影响,我们的统计调查和因素分析也包括了家庭教育方式和父母对子女学习的关心程度两个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教育方式越民主,父母对子女学习的关心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大学生适应其专业和采用适应性的学业求助方式。虽然这一结论本身并不出人意料,但其内在的联系和所蕴含的启示却非常重要。一个学生的学业求助方式的选择本质属于交流方式的范畴。而与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沟通经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他们的交流行为方式。不难理解,一个在民主教育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在与人交流中会更自信,对各种有效交流方式更会驾轻就熟。而父母对子女学习的关心是对他们最直接的认可和支持。这些都会转化成动力和能力,促使他们在专业学习中更愿意采用适应性的 学业求助工具。

4.2 大学生的学业求助方式和专业适应性的关系

大学生的学业求助和专业适应性两者之间会相互影响,工具性求助高分者在求助过程中能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其专业适应性水平要好。而执行性求助和回避求助低分者由于并不能在求助过程中受益,其专业适应性水平相对要低。

反过来,对所学专业的适应性水平高者更清楚自己可以从求助中会有哪些收益,也更自信自己能够通过学习掌握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技能,因此更倾向于采用适应性的求助即工具性求助。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大学生的学业求助和专业适应性两者之间并没有唯一性的因果关系,但这并不降低本文研究结果的价值。和很多其他行为学、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一样,我们的研究目的不是建立唯一性的因果关系,而是证实决定性并估算影响的程度。我们对大学教育中的一个细节行为——专业求助作了系统的研究。我们的统计分析显示了它对专业适应性进而对教育质量的影响。希望我们的研究结果会对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在教育方式方法以及教育政策的选择上有所启迪,对大学生从细节入手调整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也有提示作用。

[1]AMYS,TAMARA SB.Authoritative Parenting and College Students’Academic Adjustment and Succes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9,(1):146-156.

[2]MARTIN M,CHEMERS,LITZE H,et al.Garcia 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First-year College Student Performance and Adjustment[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1,(1):55-64.

[3]葛明贵,余益兵.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

[4]Nelson-Le Gall,S.Help-Seeking Behavior in Learning[J].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1985,(12):55-90.

[5]李晓东.关于学业求助的研究综述[J].心理学动态,1999,(1):60.

[6]唐文清.大学生专业适应性量表编制及其应用[D].重庆:西南大学,2007.

[7]段陆生,李永鑫.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与学习投入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4).

[8]Hirschi,A.,Career adaptability development in adolescence:Multiple predictors and effect on sense of power and life satisfaction[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9,(2):145-155.

[9]魏茂全.成教学生网络教育学习适应性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5):124.

[10]徐富明,于鹏,李美华.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及其与人格特征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5):299-300.

[11]徐小军.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结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4.

[12]McMullen P,&Gross A.Sex differences,sex roles,and healthy-related help-seeking[J].New directions in helping,1983,(12):233-256.

猜你喜欢

工具性适应性所学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非所学
非所学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