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廉洁文化探究

2014-12-12刘曼玉

巢湖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文化教师

刘曼玉

(安徽师范大学监察处,安徽 芜湖 241003)

在透明国际2013年12月3日发布的“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上,中国的评分达到40分,在177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80位。虽然得分与排名并列第一名的丹麦、新西兰两个国家的91分相差甚远,但也远远高于排在并列倒数第一名的索马里、朝鲜和阿富汗三个国家的8分,且我国过去3年在“透明国际”清廉指数上一直呈稳步提高趋势,去年的评分更是第一次达到了“4”这个量级。这不仅反映了国际社会对我国反腐工作的评价不断提高,也反映了我国政府目前反腐方向的正确、反腐决心的坚定以及反腐力度的逐步加大,且本届政府的“八项规定”、“反四风”、行政单位“三公经费”公开等倡廉措施,更是让普通老百姓感受到了更大范围的廉政建设努力。

反腐是惩治于既然,倡廉是防患于未然。反腐倡廉工作不仅需要制度、措施的硬性保障,也需要相应文化的软性保障。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评价的总和,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反映,是“廉政”特殊性与“文化”普遍性的有机统一。中共中央2005年1月5日印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第一次在党的文献中提出了“廉政文化”的概念;党的十七大报告又第一次把“廉政文化建设”的概念写进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将廉政文化建设提到了关乎机制、制度和体现构建的高度。相比于“廉政文化”侧重于广大党政干部,“廉洁文化”主要面对全体人民、全社会进行全面的廉洁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部自2007年起颁布、实施的《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确立了教育廉洁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意义。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作为教育廉洁文化建设的总结、收获、评价与推广阶段,切实、有效地将廉洁意识内化为师生员工的道德准绳和思想准则,外化为自觉廉洁的行为实践,让廉洁文化深入人心,对于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构建和谐校园,进而为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证,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高校的廉洁文化建设对于学生、教师、学校和国家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对于学生,廉洁文化有助于实现其自身与他人利益的共赢

对大多数人来说,大学是其学生生涯最后一个篇章,是由象牙塔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从人力资本投资角度来看,相比于中小学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一方面,他们及其家庭进行教育投资所付出的直接成本以及机会成本与心理损失要大得多;另一方面,在大学阶段,个体自身将面对诸如奖、助学金、兼职津贴、学生社团资源分配等方面与他人及组织进行经济利益上的博弈局面。根据管理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大学生作为理性经济人,面对这些利益,在与组织(他人)进行博弈过程中,很可能出现为了谋求个人利益而损害组织(他人)利益的行为。

图1 个体与组织(他人)博弈

廉洁文化作为一种道德观念,一种价值尺度,能够有效地引导同学们自觉地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维护组织(他人)的利益,主动寻求双赢或者多赢(见图1)。通过有效的廉洁文化建设,一方面,能够使同学们主动放弃双输的状况。

并坚决抵制损公肥私的行为;另一方面,又能够科学、理性地规避那种将自身利益与组织(他人)利益对立起来乃至放弃个人利益追求的局面,从而将廉洁文化营造成一种双(多)方利益上均衡、保护个人利益的和谐氛围,视共赢为廉洁文化的常态、克己奉公为廉洁文化的非常态。

2 对于教师,廉洁文化有助于促使其追求“学高”与“身正”的均衡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身为大学教师,首先须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成为大学生的榜样;大学教师的良好形象是通过“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来建立,教师的言行是同学们模仿、学习的榜样,会对他们产生持久、深远的影响。

但大学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大学教师既要德高为重,也要学高为师。大学教师的科研能力以及将其转化为科研成果的效率与效益是评价其是否胜任教师岗位和赢得学生信赖与尊重的重要标准;是高校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素质的关键环节。如何有效激励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能力的提升一直以来都是摆在高校管理者和教师自身面前的重要课题与难题。

廉洁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在社会管理中具有极强的能动效应和活力。节约高效应是廉洁文化的题中之义,那种认为只要没有将公有资金据为己有,至于共有资金是否高效使用、是否铺张浪费与廉洁无关的观点是完全与廉洁文化相悖的。廉洁文化承认理性的经济人在各种公私行为中都会考虑收支、投入产出等问题,以达到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产出的目标;且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往往用私人资金办私人事情效率最高、成本最低(见图2)。而将私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的共赢视为为常态、克己奉公非常态廉洁文化,能够有效促进高校教师在有效、科学使用科研资金、教学资源以及工作时间等方面实现既讲节约又讲效率、效益的目标;有效规避使用公有资金在从事科研、教学行为中出现铺张浪费、不顾效益等以及使用个人资金在教科研行为中只顾节约、不顾效率效益等非理性行为;进而有助于促进高校教师教育教学素养及科研能力的提升,赢得学生的信赖与尊重。

图2 资金与行为博弈

3 对于学校,廉洁文化有助于实现育人水平与管理水平提升的统一

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是通过教师廉洁从教、管理者廉洁从政和学生廉洁品格培养,形成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完善的廉洁文化制度和高尚的廉洁文化价值取向。

一方面,廉洁文化有助于高校提升自身管理效能与核心竞争力。首先,完善的廉洁文化制度可以有效发挥廉洁文化的规范功能,规范高校教师廉洁、高效科研与从教,规范同学们廉洁竞争,规范高校管理者廉洁从政;其次,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有助于高校形成和谐舒畅的人文氛围、积极蓬勃的进取氛围和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进而提升高校管理者及教师自身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意识和能力,有效降低管理成本;高尚的廉洁文化价值取向可以充分发挥廉洁文化的教育与导向功能,有助于提升广大师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其所倡导的积极精神理念、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可以潜移默化的塑造师生的思想和心灵,有效消除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对大学校园的冲击,进而有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

另一方面,廉洁文化在高校提升自身管理效能的同时,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育人水平。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说过:21世纪中国发展变化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中国的下一代是否有信仰;二是中国的下一代是否有责任感;三是中国的下一代是否能够实现廉政。可见,大学生廉政素养在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以共赢、高效、节约等为内涵的廉洁文化能够很好地契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能够自觉激发同学们有效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及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倡廉、保廉和促廉的廉洁思想;这对同学们将来社会上保持廉洁为人、干净与高效干事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对其蜕化腐败具有强大的免疫作用,进而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4 对于国家,廉洁文化有助于实现防治腐败与创新社会管理的共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第五个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反腐倡廉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国家治理体系是从源头上建设廉政政治的国家发展战略,有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重要意义。反腐倡廉,作为一项社会管理实践,不仅需要制度的硬性保障,依赖于法律与体制的体现;也需要文化的软性保障,需要有相应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基础,也依赖于人的心理认同,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强大的执行力,才能真正使其实践效应最大化。因为,制度、法律多表现为一种刚性的外在力量,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制约性;而文化则具有“润物细无声”式的内在感染、引导、激励与凝聚的力量,其作用往往比制度、法律更深入、持久。

从文化、历史的视角看,腐败是一种消极文化现象。而从文化层面分析腐败的产生原因,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文化土壤以及探索防止腐败产生的途径,运用积极的廉洁文化去抵制、破除腐败文化的消极影响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大学阶段作为大学生形成科学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其特定的年龄、心理特点决定他们更容易接受、吸收来自软性文化(廉洁文化)的影响。而以共赢、高效、节约及诚信为内涵的廉洁文化所具有的感染、熏陶与激励作用,有助于同学们在学生时代就培养良好的廉洁素养,对使其将来在社会上坚持廉洁做人、干净干事及创新管理都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因此,高校廉洁文化建设能够为党提出的第五个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强大的文化动力和重要的伦理支撑。

[1]李灵芝,尹世龙.廉洁文化在社会管理中的效能[J].理论探索,2011,(2):94-97.

[2]高新民.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反腐倡廉建设[J].中共党史研究,2014,(2):5-12.

猜你喜欢

文化教师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谁远谁近?
教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