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江西战略性支柱产业

2014-12-12曾光周国兰

中国国情国力 2014年6期
关键词:支柱产业战略性江西

◎ 文/曾光 周国兰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江西战略性支柱产业

◎ 文/曾光 周国兰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对江西而言,文化资源丰富而独特,文化产业极具发展潜力。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对推动江西“产业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既有产业特质优势又有良好发展基础

战略性支柱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大、对整个经济有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具有高增长、高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和可持续性等突出特点,具备战略性支柱产业特质。近年来,江西文化产业持续高位增长,年均增长达20%以上,超过同期GDP增速6个百分点以上。目前,江西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4家,拥有江西出版、江西日报和泰豪集团等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和《阿香游中国》、《铁皮青蛙》等一批具有江西特色的自主文化品牌。2012年文化产业吸纳就业人数超过47万,已朝支柱性产业迈进了一大步。

2.既有国家战略推动又有强力政策支撑

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江西省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省委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十三届三次会议对建设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文化大省作出了战略部署,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并将文化暨创意产业列入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发展。

3.既有成功实践经验又有广阔市场空间

国际上,美、英、日、韩等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都超过15%,成为本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国内,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当地经济比重均超过5%,其中北京、上海两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更是超过10%。从需求来看,当前我国文化消费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结构升级趋势,并随着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呈现“井喷”态势,同时,文化国际市场空间广阔。

4.既有紧迫性又有战略性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新时期我国全面推进文化建设的一项十分重大而又紧迫的战略性任务。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已成为湖南、安徽、四川等中西部省份加快崛起的既定战略目标,发展形势迅猛。

从江西全省发展大局来看,加快文化产业大发展,是江西站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实现“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三大主题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对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文化产业发展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差距

1.产业整体水平与战略性支柱产业定位不适应

(1)文化产业规模与战略性支柱产业要求差距较大。2012年江西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3.15%,低于支柱产业(5%)和战略性支柱产业(8%)的一般国际标准。

(2)“两个滞后”结构性问题突出。即文化创意、数字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相对于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滞后,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相对于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滞后。

(3)文化领军人物、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缺失,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和辐射力不明显。

(4)文化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与文化资源大省不匹配。江西红色、陶瓷、宗教、民俗、书院等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产业总体发展不足,在全国乃至中部地区均居后位。

2.文化产品供给和消费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不适应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3000美元时,居民消费进入物质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超过5000美元时,进入精神文化需求的旺盛时期。

3.文化体制机制与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不适应

(1)行业管理与大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不匹配。文化、广电、出版、旅游等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管理分散、多头执法现象仍然存在,难以形成发展合力。

(2)现代企业制度缺失,部分国有改制公司与上级主管部门关系尚未理顺,“管”、“办”不分。

(3)偏重于传统文化事业型的管理模式,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有待健全。

(4)资本、产权、人才、信息、管理等文化要素市场发育相对滞后,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普遍存在。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对策建议

1.明确战略目标,建设文化强省

建设文化强省一直是江西人民的共同追求。早在2010年,江西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就明确提出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文化强省的目标。当前,江西发展已站在新的起点,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现文化产业大发展、大跨越。全省上下应从战略高度,增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建设文化强省的紧迫感。力争到2017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以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8%以上,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基本建成具有江西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文化强省。

2.突出三个重点,提升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

科学技术的进步催生了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广泛应用,而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于发展又促进了科技的日益发达。当前,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已经渗透到了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其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十分有必要加深对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了解与认识。

(1)重点扶持五大产业集群发展。按照产业集群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要求,重点扶持动漫游戏、设计创意、新闻出版、影视娱乐、软件及服务外包五大产业集群发展。一是以南昌为中心,以萍乡、新余、赣州为重要基地,提升动漫产业在全国的竞争力。二是以南昌、九江、景德镇、新余等优势区域为重点,发展工业、广告、工艺美术和时尚设计等创意产业。三是以内容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为方向,加快建设南昌数字出版以及赣州、宜春、九江、吉安、萍乡等印刷产业基地建设,提升印刷出版业在中部地区的优势。四是依托江西广电集团重点培育红歌会等文化品牌,依托万安、龙虎山、大觉山、安义古村和庐山西海等影视基地打造一批影视精品。五是依托南昌国家软件及服务外包基地,提升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国际化水平。

(2)重点打造红色、绿色和古色三大文化品牌。一是策应国家振兴原中央苏区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南昌、井冈山、兴国、瑞金、萍乡、上饶等地红色文化产业聚集区建设,努力打造全国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全国著名红色旅游目的地,提升红色文化品牌。二是策应美丽中国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点建设庐山、龙虎山、三清山等生态文化产业聚集区,打造世界遗产精品旅游线路,唱响生态文化品牌。三是依托丰厚历史文化资源,重点建设景德镇、婺源等古村落群,发展临川文化、庐陵文化、客家文化,打造庐山东林寺、龙虎山天师府等传统文化产业聚集区,彰显历史文化魅力。

(3)重点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和金融的全面融合。推动旅游业向文化创意型、市场高端型转变,建设文化旅游强省。依托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建设一批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设立财政引导资金,形成企业为主,政府资金、银行贷款、创业投资、证券融资等相结合的多元投融资机制。同时,推动文化与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提升品牌价值和文化含量。

3.实施六大工程,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基础

(1)文化骨干企业培育工程。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进一步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组织形式和公司治理结构,做大做强江西出版、报业、广电等国有控股文化大企业集团,支持院团转企改制企业自主健康发展,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动文化企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国有与民营经济混合发展、协同合作,进行股份制改造、公司化治理。

(2)国家级特色文化产业扶持工程。依托历史文化街区、名城和名胜古迹,建成一批具有江西地方特色的国家级产业园区(基地),打造特色文化名城和产业示范区。支持南昌建设国家数字出版、文化创意、软件及服务外包、科技文化示范产业基地,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县以及永新、铜鼓等地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和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基地,支持景德镇打造“绿色瓷都”。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工程。以3处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景德镇佳洋陶瓷、古窑瓷厂和含珠实业)和2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婺源徽州和赣南客家)为龙头,运用数字、网络以及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重点加强对46项国家级和32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切实加强景德镇手工制瓷,余江、婺源雕刻,萍乡、南丰傩雕,南昌瓷板画,上饶连四纸等文化特色技艺的生产性保护。

(4)文化精品工程。实施国家和江西省“五个一”工程,采取项目补贴、贷款贴息和奖励等形式,推动文化精品创作。围绕红、绿、古三大文化品牌,策划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主题活动节,办好中国红歌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以及樟树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等活动。

(5)知识产权保护工程。进一步完善江西省文化知识产权法制体系和保护机制,支持现代著作权保护技术开发应用,严厉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增强全社会版权保护意识。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弘扬赣鄱优秀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打造知名品牌。

(6)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大力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和农家书屋等惠民工程。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等公益场所,免费向市民开放。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大众文化消费,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动漫游戏、新媒体、文化旅游等消费增长点。

4.全面深化改革,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1)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实现政府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健全文化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投资、保险、担保、拍卖等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建设大型文化流通企业和文化产品物流基地,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自由合理流动。

(2)完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江西省政府关于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工商管理等事项的优惠政策。优先保障文化产业项目用地,支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优先列入省重大项目调度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会。完善文化贸易促进政策,支持江西省文化企业和产品“走出去”,鼓励发展文化服务贸易。

(3)建立健全投融资保障机制。稳步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稳步增加省宣传文化、文化产业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专项资金。积极搭建文化投融资平台,鼓励利用信贷、保险、证券、创投等多层次金融市场资源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4)强化文化人才支撑。依托江西师范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等本地院校,加强高层次文化领军人物和高素质创业团队的培养和引进,努力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名家和文化大师。引导高等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动漫基地与相关企业合作,设立文化产业职业培训机构和教学科研实习基地。

(作者单位:江西省发展和改革研究中心)

编辑:田佳奇

猜你喜欢

支柱产业战略性江西
6.江西卷
房地产重回支柱产业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我的家在江西
幸福的江西飞起来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海南:推进医疗健康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