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改革:从问题看路径
——访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夏斌

2014-12-12张涵

中国国情国力 2014年6期
关键词:金融改革经济

◎ 记者/张涵

金融改革:从问题看路径
——访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夏斌

◎ 记者/张涵

5月9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健全金融体系改革的方向与重点。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和金融领域面临的问题与解决路径,以及金融对外开放、互联网金融等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夏斌。

我国经济金融面临的困境

记者: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什么?

夏斌:研究当前我国经济的困境问题,传统分析往往是从出口、投资、消费三因素入手,预测增速,并指出增速减慢的难点,然后寻找对策。但这种分析不能突出当前我国经济与过去相比经济矛盾压力的特殊之处。我认为,当前稳经济、稳社会的最大压力不是简单的增速下滑,而是增速下降后担心系统性风险爆发,延误我国经济长时期健康稳定的发展,这也就是有些人担心的“硬着陆”问题。

我在2011年曾说,我国经济正处于从过去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转向一位数的趋缓增长时期,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决定的。这不仅是经济周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结构问题,增速下滑是合理的,如果用货币政策勉强把经济“托起来”反而会更危险。

1.从实体经济层面讲,问题集中在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投资和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债务风险

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需求的萎缩,出口对经济的拉动率接近于零。投资面临的问题是:制造业全面过剩;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很大,但由于地方债务问题越发突出而缺乏资金;房地产投资已形成很大的泡沫,这三个因素决定了我国过去的高投资率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难以为继。尽管中央政府过去几年采取了各种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但现实是,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从2000年的46.4%一路下滑到2011年的35.7%,2012年为35.98%。这说明,扩大消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从金融层面讲,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投资和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债务风险都集中为金融业的风险

金融改革的本质是为经济发展服务

记者:金融改革的本质是什么,内在趋势是怎样的?

夏斌:当前金融创新和改革中口水仗不断,分歧意见很大,问题出在对金融的属性、金融改革方法认识上的差异。我们应看到金融改革的内在趋势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逻辑,而不是眼前某个孤立金融现象或者某个文件规定的内容。金融是为经济服务的,要了解当前的我国金融能干什么,能改什么,首先要了解当前的我国经济特征。

1.当前我国经济的根本特征仍然是转轨

(1)尽管我国经济改革蓝图已画出,但当前的经济还没有走到完全的市场经济,仍是一个既有市场经济因素,也有计划经济痕迹的“混合体”。混合体中市场经济的因素在增长,计划经济的因素在减少,是在此消彼长。

(2)我国的转轨不是“休克疗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要我国各种资源配置还没有和国际上的资源配置处在同一价格机制上运行,可以说改革就是仍处于“过程中”。

(3)两种不同资源配置方式结合的转轨体,这本身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是一个不断改革,同时又不断生成经济运行新矛盾的体制。因此,对国家经济运行来说,两种机制结合下的调控比单一机制下的调控机制更加复杂,更不为一般的“黑板经济学”所能解释。

2.渐进改革成功的关键,是要解决好两种体制、两种机制间的协调和咬合

由于转轨带有“混合体”和“过程中的矛盾体”特征,这决定了渐进转轨在临近市场机制体系基本形成之前,必须是一个不断改革,创新体制的进程,同时又要做好准备,迎接新体制的矛盾开始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历史进程中,要解决好金融改革问题,重要的不是解决金融改革本身,而是要处理好金融改革与经济发展、金融改革与经济稳定包括社会稳定的关系。因此,要重视适当改造市场经济的“零部件”,并适时装在我国的转轨经济机器上,或者在改造“零部件”的同时,调整原来的机器结构。缺乏任何一方条件的改善,机器都难以正常运转,具体表现就是引起宏观经济的失衡。所以,渐进改革成功的关键是要解决好两种体制、两种机制间的协调和咬合。

3.金融改革要始终围绕“企业、市场、调控”进行

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需要强调金融机构发展、金融市场完善和金融调控监管三者的协调发展。尽管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三个维度方面可分别体现不同的改革内容,但始终不变的是如何处理金融与经济的关系,寻找不同的经济环境对金融上述三方面内容改革的内在要求。在当前,此问题尤为突出。“企业(指金融机构)、市场、调控”三方面内容,突出任何单一方面发展而不顾其它,都只能使金融偏离经济、前途危险。

金融改革需要非金融领域的改革相配合

记者:人们总在说要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您认为我国金融改革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夏斌:金融改革的实质是强调金融要素配置的市场化。金融是整个要素配置中的核心要素,但是如果非金融领域的改革不配合、不到位,金融的核心作用是发挥不好的。

1.目前“僵尸”企业的高利率筹资与个别地方融资平台借新钱还利息,不讲利率成本,把整个社会资金成本推高,导致货币再多,利率也居高不下

由于当前我国财政改革没有到位,地方债务过重,加上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多年积累的房地产泡沫问题又尚未解决,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被不讲成本、有能力搞钱的“僵尸”企业和应破产的企业提供的高利率回报理财项目吸引,其结果是尽管整个社会货币很多,但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却面临缺乏资金的“瓶颈”。

2.利率要市场化,必须企业市场机制改革到位,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关系,否则金融改革很难深入

要把利率降下来,关键是必须破产一些资不抵债的企业,利率才能回归正常,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才能得到资金。否则过快的利率市场化,只能推高全社会的资金成本,进一步积累系统性风险。也就是说非金融领域改革不配合、不到位,金融改革将很难深入。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的利率市场化、金融改革,不是慢了,而是快了。

金融的开放和改革需要与金融调控监管能力相适应

记者:在金融对外开放的问题上,汇率和资本账户的开放谁先谁后?

夏斌:对于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已不仅是讨论“谁先谁后”的时候了,从我国的实践来看,两者都已经走得很快、很远了。如汇率的逐步改革,最近又扩大了波动区间;资本项下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DII(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都在做,现在又宣布了“沪港通”,面对这样的现实,要讨论的是怎么配合?进一步怎么办?

1.汇率改革与调控监管能力、金融稳定相互之间要相适应

我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在探索汇率改革问题同时,也在探索本币国际化方面作出一些举措,这一重大的制度变化,使得汇率和资本项下的改革问题更趋复杂。但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是金融改革的根本,在理论层面和开放顺序上必须服从实践的需要,不同的转轨经济体在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的特点。在我国当前,汇率改革尚在中途,还没到位,资本项下又不能不抓紧探索开放,同时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美元持续滥发,人民币被迫设法起航国际化,而国际上又没有经验可借鉴,我国的现实选择只能是三项改革同时试行,交叉推进,守住底线,边走边看,不断总结经验,这已是现实,不管理论上是否论证清楚。

2.我国已经建立起事实上的资金全国统一市场,单项突进、搞试点的改革思维,已经不合时宜

本世纪以来,国务院推出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试点,但试点改革进程慢、成效普遍不显著。其原因在于:当前,全国的资金市场已经是一个统一的市场,资金可以在全国来往游动,寻找赚钱机会。因此,推出一项金融制度的重大变化,都会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资金活动方式的变化,同时每项金融制度的重大变化,必然要考虑宏观调控监管能力是否相适应。在这样的情况下,单项突进、搞试点的改革思维,已经不合时宜了。

3.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对中央政府最大的挑战是金融改革,惟一的制度选择是搞特殊通道制度

在当前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速下降后的风险问题、利率市场化问题、国企改革问题等还没有解决之前,决定了我国资本项目下的开放不可能是完全彻底的开放,这也决定了只要全国没宣布资本项下实现基本开放,天津先行先试、温州改革、深圳前海等地的改革试点,在资本市场开放的步伐上都不可能一步到位。

由于当前条件没有完全成熟,任何地方的资本项下改革试点,都只能放开一点点规模,都掌握在央行、外汇局可预计、可控制的范围和额度内。上海自贸区也只能搞资金来往的特殊通道制度,这是很简单的逻辑。

对于当前各地政府建设的金融中心,我认为当全国的资本项下基本开放后,我国的人民币资金交易中心、定价中心会在上海形成,而其规模效应和外部效应决定了在我国其它地区,同样规模的金融中心已不可能再形成,已形成的也会慢慢萎缩。所以,当前各地方政府要在发展金融、规划金融中心问题上,保持理智。

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但要及时监管

记者:当前的互联网金融热潮,引起了证监会、央行等多个金融管理部门的重视。您对此怎么看?

夏斌:互联网金融的方向肯定正确,但是,我们要结合转轨金融的特点,研究出适时的监管规定,这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我认为:

1.互联网改变了世界,从多方面改变了社会生活

2.对金融领域而言,互联网金融加快了资金周转,加大了杠杆,而且在倒逼金融改革,有积极意义

3.互联网金融毕竟是互联网的金融,是互联网这一词语在修饰、定义金融,因此本质是金融

当前不管以什么样的技术手段发展金融,都必须体现当前转轨金融的特点,互联网金融概莫能外。

(1)规模效应决定了绝大多数支付公司都要关门。在当前转轨金融环境下,将互联网引入第三方支付的机构不得从事金融存贷中介业务。因此,只要人民银行实行应有的监管,规模效应决定了目前的100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绝大多数要关门,只有几家规模较大的会留下。

(2)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较混乱的状况,是由于监管部门“观察期过长”,造成监管滞后。这也是引发社会各界对互联网金融众说纷纭的原因。而且,在第三方支付P2P中,也出现了一些跑路、破产等问题。

记者:100个经济学家有100个观点。您认为当代经济学家的责任是怎样的?

夏斌:当代我国经济学家正遇到了我们老一代经济学家从未遇到过的好时期,同时又是任务繁杂、艰巨的时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1.经济学教育任务繁重

我国正从计划经济全面转向市场经济,经济学者作为教授,除了要面向学校的学生之外,还要面向社会上的企业家、经济决策者甚至百姓,教授当代国际上最基本、最前沿的经济学说,传授知识,教授知识,善及社会,间接地造福社会经济。

2.政策研究咨询任务繁重

当前我国的经济制度正在改革变化中,选择何种制度,又在何时能选择何种制度,不同的制度如何配合,各种决策选择要求有志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经济学者,能提供有专业眼光的选择意见,而不是简单的第三者眼光的批评。作为当代经济学者研究咨询任务繁重。

3.总结“中国30年奇迹”理论的历史责任

作为我国经济学者,特别是又亲身参与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经济学者,既有曾经学习的理论,又有亲身的改革感受,有历史责任去抽象总结“中国30年奇迹”的理论。

4.承接“当代经济学往何处去”的历史任务

在21世纪大国兴衰更替的长周期中,正是创新、发展、丰富经济学的时期。我国经济学者正处于世界经济格局大变动的中心,可以有幸去承接“当代经济学往何处去?”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

每个经济学者在从事哪类经济学工作,尽管100个经济学家有100个观点,但市场是能够看明白的。

编辑:张涵

猜你喜欢

金融改革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改革之路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