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东升:中间环节“剪刀手”
2014-12-12■袁兴
■袁 兴
阎东升的交易模式,让上游的生产者、下游的经营者,和终端消费者都在交易所中直接见面,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
2009年,阎东升组建渤海商品交易所,创造了大宗商品现货贸易新规则,缩减贸易中间环节,为实体企业销售、采购、贸易方式的转型升级服务,为上市商品生产者增收、消费者节支、经营者做大贸易服务,改变了全球交易所只为投资者服务的历史。2013 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渤海商品交易所成为全球首家开展跨境交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交易所,将在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中形成中国价格、发出中国声音、发挥中国影响力。
阎东升创造性地将电子商务和金融市场功能应用到现货商品交易中,并建立了一套前所未有的现货交易体系。
模式创新的背后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上海市政府敏锐地意识到亟需培养中国自己的金融人才,首次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人才,派往香港学习现代金融实践。当时阎东升刚刚从上海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前往报考,被破格录取。在香港期间,阎东升在美林证券学习投资银行业务,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国际大金融机构的投行业务到底是怎么回事。
回到内地,阎东升长期从事证券投资、商品交易、期货交易等业务,2005年参与创办上海石油交易所,并历任副总经理、总经理。正是在此时,阎东升意识到既有的大宗商品交易模式有其局限性。
阎东升发现,现代工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采购、生产、销售是个连续不间断的过程,而现有的远期和期货交易的产品设计、清算、交割等规则,因起源于农产品交易,依然带有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这些交易虽然起到了价格发现和对冲风险的重要作用,却无法满足现货生产企业,以及现货贸易商和消费者每天实时、不间断管理其销售、采购、交易、定价、结算的需求。这就致使现货交易中,不合理的账期、信息不对称、价格不透明、对手风险、桌下交易之类的问题仍普遍存在。于是他想设计一套新的交易模式,填补这一空白。
2007年,天津市政府提出要建设一个与其地位相匹配的新型交易所市场,为此专门成立了筹备小组,全球全国跑了两年,想要寻找新型交易所的组建方案,在上海遇见阎东升时,一拍即合。
2009年9月,渤海商品交易所正式揭牌,构造起以企业家为代表的授权服务机构服务平台,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第三方资金结算支付平台,以第三方仓储物流企业为代表的仓储物流服务平台。
渤海商品交易所的客户武钢集团董事长邓崎琳通俗地解释了这种交易模式:“其一,我们所有的产品和原料,只要符合渤商所的交易条件,都可以挂牌上市,阳光交易,阳光采购,阳光贸易,帮助武钢解决销售和采购贸易的阳光化定价问题,让生产者和最终使用者省去中间环节直接成交,并通过保证金担保和交易所清算机制规避对手风险,解决钢厂拖欠货款和被拖欠货款的难题,实现真正的公平支付清算;其二,武钢的物流本来只为武钢集团服务,现在则可以通过渤商所的平台,成为渤商所在华中和华南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整个行业、甚至多行业服务,从而盘活资源,实现多方共赢。”
“为企业提供买货、卖货、融资、融货服务,这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为个人消费者提供比超市更放心、比批发更便宜的网上购物平台,这是我们正在大力推广的电商化项目。2014年,渤海商品交易所自身也正经历一次深刻的升级转型,I T技术将在其中发挥极大作用。”阎东升说。
深度服务实体经济
阎东升的现货连续交易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让上游的生产者、下游的经营者,和终端消费者都在交易所中直接见面,实现生产与消费的直接对接,拿掉中间环节,从而实现商品价格的大幅回落。渤商所挂牌的现货商品很多都是工业原材料,如煤炭、螺纹钢等,取消中间商环节,降低商品成本,这些原材料再继续向下游传导,就会降低全社会各个领域的价格指数,为C P I降低做了贡献。
对于生产者来说,电子交易的货款实时到账,规避了传统模式中拖欠货款、坏账和烂账的风险。在交易所的平台上,他们也不需要再满世界跑,去寻找客户,在这个平台上,他们的产品不愁销路。
对于交易商和行业经营者来说,他们可节省租房成本、雇佣大量的工人人力成本以及货物仓储成本。交易商在渤商所把传统的库存变成了电子库存,且只需提供20%的保证金,资金效率大大提高,交易的机会也是原来的若干倍。
在阎东升看来,渤商所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非常理想的保值平台。生产企业或贸易商可以根据对价格趋势的判断,锁定自己企业的采购成本或销售价格,规避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不确定性风险。
商品价格处于下跌趋势时,生产类企业会出现已签订合同的采购原材料价格和日后市场销售价格倒挂现象,并带来经营亏损。利用渤商所平台,生产类企业可以进行卖出保值操作。即在渤商所商品价格高于企业预期时,提前卖出商品,锁定商品的销售价格;当今后商品生产完成且商品价格下跌时,在渤商所申请实物交割,或转让电子合约给其他交易商,获得预期的利润,反之亦然。
越来越多的生产者已经认识到阎东升现货交易模式的意义,每天可以直接在渤商所卖货、交割、发货,消费者可以在交易所直接买货。在渤商所形成的价格是一个高于成本价,低于零售价的中间价格,双方都能从中受益。这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架起一座直接的桥梁,使交易公开、公平、公正。
随着渤商所的不断发展,阎东升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高端人才吸引到天津,聚集大量资源,加快天津大商贸、大流通格局的形成,促进了天津相关产业发展。通过渤商所,国家储备部门可进行套期保值操作,实现石油等大宗商
品储备物资的增值、保值和轮换,实现藏资源于民的国家战略。交易所还能推动相关企业进行仓储建设和增加民间商业储备,促进和完善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体系和安全体系的建设。
打造中国价格,一直是阎东升最大的愿望和成立交易所的初衷。
打造中国价格
展望下一个五年,阎东升的愿景颇为宏远:“未来五年,我们将努力实现,中国大量出口的大宗商品,基本以渤商所价格为主要参考价格;中国大量进口的大宗商品,渤商所价格有重要影响力;渤商所现货价格指数对中国经济运行有重要指示作用,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阎东升认为,交易所的核心是“价格发现平台”,实际上是一个组织和管理者,价格形成要依靠参与者。针对目前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由美欧期货交易所掌控的现实,中国必须在交易模式、交易制度上进行创新,即通过建立集中统一的现货交易市场,利用适应现代化工业生产的现货连续交易,形成统一的网上现货定价、网下物流合理配送的全新交易模式,并引导国外企业参与交易定价。唯此,才能利用“中国因素”的力量,构建对全球大宗商品的影响力体系,探索大宗商品的“中国定价”模式。
打造中国价格,一直是阎东升最大的愿望和成立交易所的初衷。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大宗商品特别是石油、铁矿石等一些大宗商品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只能通过扩大进口来填补。然而,在进口大宗商品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中国也不得不承受越来越大的涨价压力。目前,我国已成为国际上许多大宗商品的最大买家,但由于我国现货市场建设滞后,在大宗商品世界定价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我国企业始终被动接受着欧美国家主导的市场价格。国外供应商通过期货市场拉抬我国进口大宗商品价,导致我国基础原材料价格和中下游产品价格上涨,提高了企业经营成本,削弱了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对我国诸多产业造成了直接冲击。
中国要买什么什么就涨的现象一直在国际市场反复上演。目前我国大多数大宗商品进出口只能被动地接受国际价格,导致我国大宗商品特别是能源、原材料等在国际市场上经常是高价买入,买后价格随之下跌,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阎东升已经在大宗商品定价权上走出了坚实的步伐。以原油举例,世界上有398种原油产品,而渤商所交易的原油品种涵盖了中东的中质原油、非洲中质原油等很多产品,涵盖了中国历年来85%的进口原油品种。已经有不少上下游厂商、投资者、贸易商来渤商所直接进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