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提升日语泛读课的授课效果
2014-12-11王莉
王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浅论如何提升日语泛读课的授课效果
王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当下高校日语泛读教学的授课效果无法令师生满意。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层面的学时设置和教材编写问题,又有微观层面师生努力不足的现实问题。因此若有志于提升授课效果,至少可从教材选用、对学生进行耐心训练、补充文史哲知识背景等三方面入手加以改进。实践证明,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学时 耐心 针对性 通识
日语专业的学生要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达到精通日语的目的。其衡量精通程度的主要标准依然是日语能力测试的成绩。因此,取得该项测试的高分便成了日语专业学生的奋斗目标。然而自日语能力测试改版后,压缩了国内学生较为擅长的词汇、语法部分所占分值,变相提升了阅读和听力的大部头分值的分布。因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成了日语教学中的一项重任。综观当下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作为提高阅读能力的最具针对性的课程当属日语泛读。然其在日语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无法令师生满意。作为学生,常觉得泛读就是精读的简缩版,枯燥而乏味。作为教师,常在日语泛读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如精读课那般继续着“单词—语法—翻译全文—对答案”的授课模式。如何提升泛读课的授课效果,这是摆在日语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根据自己数年接触日语泛读的经验,感到需从宏观、微观两个层级改革日语泛读教学,提升日语泛读课的授课效果和学生实际阅读水平。
一、宏观层面的改革
论及宏观层面的泛读改革,首先让人想到的是增加该课程的周学时数。其次是改变教材的编写模式。
(一)增加周学时数
根据日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规定,目前的泛读分为4学期,周学时为2。每周仅有2个学时的授课时间,往往令学生对其产生轻视之感,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和精读课程在周学数上的巨大落差(基础阶段精读课周学时通常为8-10学时),很多学生会产生这样的主观臆断:只要扩充词汇量、扩充语法文型量,自己的阅读能力便会“自然而然”地得以提升。因此,学生将学习的重心放在背单词、记语法上,不分配专门练习阅读理解的学习时间。如此错误的学习方式传承下来,令大陆地区的日语专业学生在日语能力测试中易取得单词和语法的高分,却难以提升阅读题的得分。因此,通过增加周学时数,可以提升泛读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和重要程度,引起学生对泛读乃至阅读理解能力训练的足够重视。
(二)改变教材的编写模式
综观目前国内主要版本的日语泛读教材,虽各有趣味,充满新意,然其编写模式依然为数篇阅读文的累加。问题的编排仅实现围绕原文而设置,不具备作为训练题的针对性和专项性。由于针对性不强,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训练思维的“斗志”,易令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教材编写中的缺失为学生逃避训练创造了可钻的空洞。教师们围绕这些文章的讲解自然也相应缺乏针对性,令其难以发挥。如此授课效果自然令听课的学生也难以接受。所以,改变泛读教材的编写模式就显得尤为必要了。这一方面可借鉴市场上的日语能力测试的阅读理解专项训练教参的编写特点,在泛读教材中补充关于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的讲解内容,增加典型例文并配以相关讲解,同时,提供与例文同类的专项训练文,供学生更具针对性地攻坚阅读难关,提升读解水平。
二、微观层面的改革
论及课堂教学,师生始终是其中的关键要素,因此在提升日语泛读授课效果这一问题上,离不开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可实事求是地说,在现有泛读周学时数稀少的背景下要求学生切实重视起泛读课程和阅读训练,这是很困难的。但是,就现下的实际教学条件而言,纵然没有宏观层面的配合,教师至少可以在微观层面做出努力,改善日语泛读课程的授课效果。
(一)根据学生的错题特征,实现教材的“私人定制”
为提升泛读的授课效果,在教材的选择上,授课教师可不必拘泥于某一版本教材。建议学期伊始先给学生安排一次阅读理解的“摸底”测试。测试选题覆盖文、史、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根据测试结果,观察学生错题的分布态势,找出学生在阅读理解中的薄弱环节或薄弱题型。根据错题集中分布的趋势选择相近似的阅读文章作为整个学期的训练教材。例如,“摸底”测试中,若学生的错题集中于自然科学类的文章,则可于今后选择同类文章作为课堂的重点讲解和训练题。若学生错题集中在概括主旨大意的题型中,则需寻找相同类型的读解题目。由于通常学生的错题不会只集中于一类问题,故可根据“摸底”测试的结果,将整个学期的日语泛读课程分为若干专题,从而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训练。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阅读文的配题通常有以下几类:①指示词类说明题。即对文中的こ、そ、あ系的指示代词提问。通常设问方式如下:「それ」が指す内容として最も適当なものはどれか。「それ」は何を指しているか。「そんな会議」とは、何についての会議か……②接续词类问题。即根据上下文关系,填充文中所缺的接续词。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に入れる言葉を次の中から選びなさい。( )に入れる最も適当な言葉はどれか。( )にはどんな言葉を入れるのが適当か。③解释、说明类问题。即常在文中对某个词组画线,考查学生对画线部分的理解程度。设问方式通常为:「~」とあるが、どういう意味か。「~」とあるが、どういうことか。④原因、
理由类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因果关系的理解程度。常见的设问方式有:「~~」とあるが、なぜそうしたのか。「~~」と呼ばれるのはなぜか。⑤细节类问题。主要针对文章中的某个细节设问。
以上为日语阅读题常见的几类提问方式,相信有助于教师归类学生的错题并编排课堂专题。
(二)不同于重技巧的英语读解,日语阅读应培养读解耐心
通常学生在做英语阅读理解时,阅读技巧发挥了很大作用,例如略读、跳读等。可是,根据笔者自身学习日语和教授日语泛读的经验发现,略读、跳读、扫读等快速阅读技巧在日语阅读理解中并不是非常适用。不同于英语主语—谓语—宾语的句型逻辑,日语句型通常是主语—宾语—谓语的形式。在常省略主语的日语背景下,句子的核心内容通常在句末。这便要求阅读者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坚持读到句尾。如此才能判断句子含义上的是与非。这一句式逻辑也常体现在整篇文章的行文逻辑中。若采用略读、扫读、跳读等技巧则极有可能忽略细节,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和对选项的判断。因此,做日语的阅读理解必须摒弃所谓提速的阅读技巧,用足够的耐心和毅力读完整篇文章。例如:
間というやつは、それほど強く日常性の壁にしがみついている動物だとも言えるわけである。たしかに、①_____という、日常感に支えられていればこそ、社会や秩序を、実在として受けとめることも出来るわけだが、しかし、その壁にあまりよりかかってばかりいすぎると、今度は日常の外にあるものが、すべて幽霊や蛇に見えてくるという、きわめて偏狭な視野の持ち主になってしまう危険もあるわけだ。
なにも日常性を否定することはない。しかし、ためには日常の外の空気を吸ってみるのも、精神の健康のためには必然なことではあるまいか。現に、蛇と日常を共にしている、蛇つかいは、蛇に対してなんらの嫌悪も感じないという。そして、このことは、かならずしも実際の蛇だけにかぎったことではなく、②政治的な蛇、思想的な蛇、文化的な蛇、その他さまざまな蛇についても、同様にあてはまることなのではあるまいか。
1.①の下線の部分に入る適当な言葉を一つ選びなさい。
A.昨日、今日、明日
B.昨日のつぎは今日、今日のつぎは明日。
C.昨日のつぎは今日があり、今日のつぎは明日がある。
D.昨日のように今日があり、今日のように明日がある。
2.「政治的な蛇、思想的な蛇、文化的な蛇、その他さまざまな蛇」の「蛇」とは、どういう意味か、その説明に合わないものを一つ選びなさい。
A.日常のない虚無の中から、突如出現するようなもの。
B.その日常を想像しえないひどく不気味なもの。
C.せまい穴の中から、突然現れる手足のないもの。
D.日常感に支えられている社会や秩序から類推できないもの。
3.文の中に触れた「蛇」について、どんな態度であるか。
A.生活に「蛇」に合うのは避けられる。
B.生活に「蛇」に合うのは避けられない。
C.「蛇」は危ないものばかりである。
D.「蛇」が出現することに喜んで迎えよう。
在上篇读解文中我们不难看出,该文使用了一个宏观比喻,文章的含义也随着句子的增加逐层加深。加之其涉及文化、社会学领域的背景知识。因而对学生而言,面对此类文章,若无足够的耐心,很容易陷入阅读的迷障中。若使用扫读、跳读等技巧,极易脱离文章本意,进入对本体和喻体的主观臆想空间里。类似的文章几乎每年都会在日语能力测试中读到。所以,笔者认为泛读教师应提醒学生不要使用技巧,而应多发挥耐心、耐性,坚持读懂每一句的含义,不漏掉每一个细节。
(三)补充文史哲知识,解决涉及文化导入的阅读题
由于目前多数学校的日语专业依然属于小语种外语教学,无法提供文史哲方面有效的通识教育。而在日语能力测试和基础日语的主要教材中,我们却常能遇到涉及日本文化导入的问题。例如“物哀”美意识、“集团主义”、“生死观”、各种西方哲学思潮的代表观点等等。根据我们对学生的采访,他们表示看到此类题时常常会觉得正确答案的内容令人匪夷所思。若平日对这些文化概念缺乏感性认识,则面对此类阅读文时常会觉得一头雾水。或被本国文化意识形态所左右,干扰着读解的效果,做出错误的选择。或面对初次谋面的异文化、意识形态感到手足无措,不知该作何选择。例如,以上节中所举读解文为例,笔者曾将该文放在期末试题里,考后大多数学生反映虽然该文没有生词,没有生疏的句型、语法,但自己其实“根本没读懂这篇文章”、“不知道文章在说什么”等。可见,学生急需补充文史哲方面的知识,尤其是日本社会多样性文化的各种代表观点。因此,为解决此类难题,需要泛读教师在平日的讲解、训练中有意识地补充日本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阅读文。此类文章可从“天声人语”等报纸专栏中获得。
如上所述,本文从宏观、微观两方面小结了当下日语泛读课程中可改进、可提升的内容。指出学时设置、教材编写等方面的遗憾,并就微观层面在教材选用、培养阅读耐心、补充文史哲知识等方面提出课堂改进意见。据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来看,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学生反映自己变得喜欢上泛读课,做阅读训练题了。虽然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如此模式的教学势必增加教师的备课工作量,但为了学生能更好地提升日语能力,培养更多优秀的翻译人才,笔者认为值得一试。
[1]陶魏青.日语泛读教学目的思考和教学方法的新探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8).
[2]凌鸥.日语泛读课教学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 (10).
[3]汤丽.日语泛读授课方法初探[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