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2014-12-09郁锷坚
郁锷坚
摘 要:高中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而言, 逻辑推理强,抽象程度高,知识难度大。初中毕业生以较高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后,部分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学, 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过去的尖子生可能变为学困生, 甚至少数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加上新课改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作了较大程度的压缩、上调,中考难度的下调、新课程的实验和新教材的教学使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以及高考中都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原来的矛盾更加突出。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和经验,对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做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并对如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学困生成因;对策;融洽师生关系;学习方法;新旧知识连接;循序渐进
数学是高中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和概括性,部分学生出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基础、学习态度的原因,比如出于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或者学不得法,没有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这样直接导致了学习成绩不理想,从而出现畏难消极的学习状态,这成为他们学习的难点,同时也制约了总成绩的提高。那么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该如何帮助这些学生学好高中数学,渡过这一难关呢?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1.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缺乏学习计划,课前不预习,上课忙于记笔记,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未能及时巩固、总结进而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浅尝辄止,经常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不具备进一步学习条件。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
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当然,这里并不排除教师方面的原因,比如和这部分学生的关系紧张或者淡漠,出于工作压力大、时间紧,没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或者教不得法等等。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对策
1.融洽师生关系
之所以特意强调并将融洽师生关系作为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因为师生关系问题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教学变量,其性质与水平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全面发展和对学生个性发展产生极其重大的作用。“亲其师,信其道。”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技巧的顶峰即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的境界”。民主平等的环境能让学生在老师的面前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语言上的沟通则是心灵上沟通的前提和关键。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对学生既讲民主、又讲集中;既严格要求,又热心指导;既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及创新精神,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对待学困生,有时像是充满爱心的严父慈母,需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爱去滋润孩子的心田,润物无声;更多是时候则像是园丁,需要用约束与批评、激励与引导,为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建立互相信赖的朋友关系,对他们以诚相待,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不能让他们只感受到冷冰冰的严厉的职责和批评而感受不到关心爱护。因此,转化高中数学学困生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耐心、持久、循循善诱地做好工作,要以爱、尊重、理解、信任为出发点,严格要求他们,为转化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否则转化工作将会事倍功半,海市蜃楼。
2.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反复使用的方法将变成人们的习惯行为.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向学生做了如下具体解释,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 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endprint
(5)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8)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3.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年龄不大,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4.温故知新,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材将高中数学知识分成了多个板块,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分模块教学。这样虽然是将不同的知识点分开教授,但是每个知识点都会有一些内在的联系。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结合,用学过的知识来引入新的知识,不仅可以让学生减少对新知识内容的陌生感,还能让学生巩固已学习的知识内容。例如,在学习“对数函数”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与“指数函数”相关的知识内容,如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等。教师可以通过对比指数函数的图像和对数函数的图像来引出对数函数的性质,这样就会让学生潜意识中遵循学习指数函数的步骤来学习对数函数,不仅可以加快学生对指数函数的学习进度,还能让学生将指数函数知识和对数函数知识“捆绑”在一起,形成一种统一的知识体系,便于对知识内容的掌握。
5.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是少不了的。
6.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
如前所述高中数学中易分化的地方多,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难度大、灵活性强等特点.对易分化的地方我们采取多次反复,加强辅导,开辟专题讲座,指导阅读参考书等方法,将出现的错误提出来让学生议一议,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通过变式练习,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必须积极学习新课标所倡导的诸多先进理念,并将其灵活运用到日常教学实践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这才是最重要而且是迫在眉睫的,从而推动高中数学教育的良性发展,为促进高中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陈正顺.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和转化对策[J].网络财富·教育前沿,2008(4).
[2]谈凤.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调查与转化措施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3).
[3] 贾俊. 摭谈高中数学学习困难者非智力因素原因及策略[J]. 考试周刊. 2010(06).
[4] 张海芳.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