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孩子快速识字
2014-12-09安明仙
安明仙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中华民族从蒙昧走向文明,从“史前时期”走向“有史时期”。文字可以启迪我们的智慧,指引我们走向文明,引领我们了解世界。认字、写字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是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一、二年级孩子们学习的重点。因此,家长和老师不能错过孩子学习的大好时光,要为孩子创造最好的识字条件,让孩子多识字、快识字,在不知不觉中快乐识字,进入利用汉字阅读阶段,尽快徜徉于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之中,接受人类文明的熏陶。
一、在实践中学习
生活处处皆语文,学说话的过程就是学习语言的过程,孩子从牙牙学语开始就接触语言学习文字。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闪烁生辉的广告牌,鳞次栉比的商店名,处处可见的指示牌……哪里没有汉字?琳琅满目的商品,堆积如山的食品,唾手可得的文具……哪里没有词语?顺手打开的书本,随处可见的宣传栏,生活中离不开的说明书……哪里不是文章?只要老师和家长做生活的有心人,何愁开发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资源,何必担心孩子学不好语文。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做孩子识字的引路人,指导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激发他们时时注意学习生活中的汉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只要用心培养,孩子很快就可以进入文字阅读阶段。因为汉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100个字,可覆盖现代书报杂志的47.21%;使用频率最高的1000个字,可覆盖现代书报杂志的91.37%。而在整个小学一、二年级,要求认字1600个,写字800个,基本可以达到阅读的要求。
二、在书海中学习
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和阅读习惯,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孩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识字的过程遵循着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路径,它是一个循环往复直到永远的过程。孩子对字的认识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经过一个反复和长期的识记、再现、应用和不断巩固的过程。只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天天阅读、反复见面、日积月累,自然就会积少成多,实现质的飞跃。因此,家长和老师要为孩子挑选和指定一些文质兼美、语言典范、寓教于乐,有利于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培养良好人文精神、提高科学素养的书籍,让书籍在家中唾手可得,在教室随处可见,让家庭到处充满浓浓的书香,让孩子在人类文明的熏陶下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三、在规律中学习
从汉字产生来看,它有自己的造字规律。要让孩子尽快识字,家长和教师就必须了解汉字的基本规律,利用汉字的特点,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鼓励孩子主动识字,并引导孩子去发现识字的方法与规律,加快识字的速度。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了“六书”的理论,对汉字构形规律进行了科学归纳和总结。“六书”即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指事是一种用抽象的指示符号来表达语言中某种概念的造字方法。指事字的构成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在象形字上添加指示符号构成的指事字,如刃、本、末等;另一种是由纯抽象符号组成的指事字,如上、下、一、二、三等。指事字在全部汉字中是数量最少的一种。象形字是描摹实物形状的文字,它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象形字虽然只占文字的4%左右,但它是构成其他汉字的基础。生活中常用的象形字有日、月、水、火、口、耳、木、禾、人、羊、山等。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如:日月明、小大尖、小土尘、千口舌、舌甘甜、土里埋;犬叫为吠、羊叫为咩、牛叫为哞、鸟叫为鸣;三人为众、三木为森、三水为淼、三石为磊等。形声字由意符(形旁)和音符(声旁)两部分组成。其中意符表示形声字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或类属),音符则代表形声字的读音。如以“木”为形旁的形声字松、柏、桃、柿等都属于树木类;而以“手”为意符的拖、拉、拽、提、按等都同手的动作有关。让学生了解这些基本的规律就能做到触类旁通,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在激励中学习
童年的世界是情绪化的世界,外在的刺激直接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状况。家长和教师对待孩子要有爱心,要有耐心,要善于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蓬头稚子初学文,难免会错误百出,笑话一箩筐。但是,今天把“午”读作“牛”幼稚可笑的小马虎,并不影响其今后成为经天纬地之才。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适时地给予鼓励、表扬,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成功的快乐。“要像爱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呵护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要肯定孩子读出来的勇气,赞赏他们换个地方、换个语言环境还能大体把字认出来的能力,同时又要帮助他们提高观察能力。家长和教师要善于举一反三、顺水推舟,让孩子找到在错误中又认识一个字的快乐,孩子就能在鼓励中快乐成长。
责任编辑:晏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