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绿色城镇化的路径探索

2014-12-08张晶张哲思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科学技术

张晶 张哲思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的“新”的三个方面,第一,生态的;第二,新的科学技术;第三,中国特殊性问题。认为绿色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要实现的目标,而科技创新是实现绿色城镇化的保障,中国特殊性问题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前提。本文提出科学技术不是传统城镇化相关问题的症结所在,科学技术发展是绿色城镇化的主要动力。通过实现科技创新、创意产业的发展、绿色节能建筑、绿色能源发展及能源制度的建立做为保障,探索走出保护自然生态、低消耗、高产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绿色城镇化道路。

关键词: 绿色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科学技术

一、新型城镇化与绿色城镇化

2014年3月16日,中国最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正式公布。《规划》提出一个从现在到2020年的大规模建设计划,涵盖交通网络、城市基础设施和住宅房地产。《规划》强调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和“生态文明”的。它是中国决策者颇为宏观的对新型城镇化的一个解读,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及方式并没有具体的给出。

对于 “新型城镇化”的“新”,笔者认为无外乎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生态的;第二,新的科学技术;第三,中国特殊性问题

(一)生态的城镇即绿色城镇

建立生态城镇就要把以往城镇化道路上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的模式,把中国城镇建设为低碳的,绿色的、兼顾隔代公平的,使中国的城镇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这个地球上,城市拥有超过50%的人口,还有许多国家的许多地区正在努力迈入城镇化的门槛,现在的城市和未来的城市都将面临许多潜在性的问题,如能源、资源的消耗、环境的退化、空气和水的质量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被重视及解决,那我们的的城镇化之路将毫无意义,因为无论是传统城镇化还是新型城镇化,化得都是人,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人能够生活得更幸福、更平等。新型城镇化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层次的动态都将影响整个系统的平衡。

(二)新的科学技术在中国新型城镇化之路上起到提供技术基础的作用

绿色城镇化道路走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必然要改变传统城镇化之路上的原科学技术系统,有一些技术已经无法适应绿色城镇化道路的发展,绿色城镇化道路的发展也需要可能原来并不存在的某些领域的新技术作为支撑,因此需要以科技创新来作为实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技术保障。例如,清华大学王富平曾提出过,对于生态城规划中出现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就是一个新指标,后续建设部门不知道如何操作,这就需要在规划阶段考虑当地有哪些可再生能源可以利用,提示可以采用哪些技术,这些技术利用到何种程度能够达到上述指标效果,采用这些技术当地经济条件能否达到等。

(三)中国特殊性问题是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是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需考虑的前提

中国本身就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中国的城镇化步伐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近三十几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们的城镇化也在突飞猛进,但我们一定要在走路的同时,远眺前方,关注四周,少走弯路。在关注自身特殊性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之路并非完美可完全复制的。

西方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从上个世纪初就已被人关注。因此在欧洲,城镇化已经达到90%左右的稳定状态的今天,欧盟层面更强调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关注经济、生态化、公平的协调发展。

绿色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要实现的目标,而科技创新是实现绿色城镇化的保障,中国特殊性问题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前提。

二、科学技术对于绿色城镇化的作用

(一)科学技术不是传统城镇化相关问题的症结所在

传统城镇化道路带来了许多问题,工业污染环境、汽车污染空气、食品添加剂带来了食品安全问题等等,这些似乎都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所以有人认为科学技术是这些问题的罪魁祸首,人类再不能依靠科学技术来获取未来的幸福生活。

科学和技术自诞生之日起,人类生活就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科学技术本身并不具备任何力量,只有它们自己时,它们什么都做不了。当人类主动的将它们与社会与各种组织联系在一起时,它们就开始发挥作用了。环境污染、能源消耗、食品安全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原罪,不应该归咎于技术,是人类这个使用者和操纵者导引着技术的去路。Arthur P.J. Mol在阐述生态现代化理论的核心特征时,就正式地为科学技术正名。他认为现代的科学和技术是生态经济中的主要机构,它们不是生态和社会破坏的第一罪人。1生态现代化就是来处理现代技术、(市场)经济和国家干预的建立三者之间关系这个问题的。

(二)科学技术发展是绿色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在社会的各种功能执行的过程中,技术不断地发生着转换,这种技术的转换不仅仅是技术本身发生变化,而是与之配套的一些基本要素也会发生改变。

演化经济学关于技术的发展有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发展是一个变化、选择和保留的过程。第二个观点是,发展是一个演变的过程,其将创造“新的组合”并在一定的路径和轨道上产生结果2。无论是哪个观点,作为技术组成部分的生产过程技术、产品分类、生产的技巧和程序,技术发展过程中需要处理的人和人工物关系的具体方式等等,都在绿色城镇化进程中复杂的扮演着推动的角色。技术的创新改变的不仅仅是技术本身,也能影响到相关的规则的建立,基础设施的变化,更甚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三、绿色城镇化路径探索

(一)科技创新引领下的三化统筹

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化(也有称特色产业化),还有一个信息化,根据不同地区具体情况,部分地区提出的是三化统筹,也有地区提出四化统筹。本文以前三化为例提出科技创新引领下的三化统筹,来实现绿色城镇化。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技术创新。

1、新型城镇化为新型工业化和特色产业化提供社会基础。

在三化中,“新型城镇化”是目标,是核心。“新型城镇化”是解决城乡矛盾与差异,使农村居民走向现代化生活方式的重要一步,是直接决定农民生活幸福指数的关键。新型城镇化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新型工业化的建设中,必然需要新型城镇化与之配套。而新型城镇为新型工业化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环境生产和生活支撑。

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也为新型工业化和特色产业化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支持,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解决土地所有权问题,“三农”问题才能真正的解决。农民变成了城镇居民,更有利于新型工业化及特色产业化的推进,为后两者发展提供支撑。

2、新型工业化为新型城镇化和特色产业化的提供技术基础。

建设新型城镇与新型工业化密切相关。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融合要求科技创新跨领域跨学科的综合创新与协同创新,历史上的工业化必然伴随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也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提供了技术支撑系统,新型工业化的信息化和生态化新技术应用到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上,使新型城镇化的目标有了技术上的保证。

新型工业化也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通过科技创新,挖掘科学技术新的生态功能,发展特色生态产业,特别是在辽阳县,特色农业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新型工业化在技术手段,技术工艺和技术方法的支持,以便尽可能消除已有生产科技对自然的负面影响,实现生态生产。

3、特色产业化为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提供经济基础。

新型城镇化,必须有产业支撑,特色产业化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经济保障和基础,也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舞台。

特色农业及服务业的发展必然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这样就加快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也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保障。同时新型的工业化会形成大量的服务需求。顺应这样的趋势服务业势必做大做强。

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特色产业化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主题和方向,发展县域经济来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实践表明,凡是县域经济发展好的地方,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工作也走在前面。特色产业发展的条件与模式研究有利于加快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创意产业推进绿色城镇化发展

大家都知道近年来创意产业在西方国家迅速发展,特别是在欧洲部分国家甚至有超过其传统模式产业的趋势。西班牙学者2012年通过一篇文章更是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创意产业对区域性财富的重要性3研究数据来自欧盟统计局(SBS)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组,OMIC帐户(REA)的数据库,数据通过对欧洲24个国家中的250个区域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三个重要的结论:第一是创意产业对富裕地区起到重要作用;第二个是最有创意的地区比起其他地区更具备高科技的生产制造行业,尽管他们在拥有低端生产技术行业占有一定的数量。第三每个工业区域对当地的财富都存在一定的影响,只是这里只展示创意工业对富裕地区的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了解到创意产业对于区域经济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具备的资源条件、区位优势、经济技术等,来确认该地区的创意产业的模式,建立创意城镇,最终实现绿色的城镇化。

(三)绿色建筑、绿色能源及能源制度促绿色城镇化

今年的3月22日,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联合技术建筑及工业系统集团总裁戴杰儒对中国城镇化问题的解决颇为乐观,他认为“中国的城镇化将是人类历史上规模巨大的转型”,而帮助这个转型成功的则有可能是绿色节能的建筑。施耐德电器总裁赵国华针对城镇化过程中资源紧张的问题,给出了一个“用技术带动智慧城市发展”的微观能源解决方案,美国UL公司总裁伟廉仕则提出 “注重室内空气,不要建设有害建筑”的提议。这些企业家们是从自己的职业实践经验出发,尝试提出了中国绿色城镇化的路径。

本文认为除了绿色建筑,绿色能源也必将成为绿色城镇化的主要助力。太阳能、风能、垃圾处理转化成能源等等,都将把中国推向能源的革命。而绿色能源的技术创新、推广及应用,又迫切需要相应的能源制度,形成绿色能源体系来作为建制保障,保证绿色能源能够发挥其自身的巨大作用。

中国的“绿色城镇化”到底应如何推进,目前并没有明确、可行的统一路径,各省市都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前行,但正因如此,先行者会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Arthur P.J. Mol. Ecological modernizatio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s and environmental reform。In “Concepts and theories in environmental sociology” :138-147.

[2]Frank W·Geels .Technological transitions as evolutionary reconfiguration processes: a multi-level perspective and a case-study. Research Policy 31 (2002) :1257–1274.

[3] BLANCA DE-MIGUEL-MOLINA, JOSE-LUIS HERVAS-OLIVER ,RAFAEL BOIX& MARIA DE-MIGUEL-MOLINA.The Importance of Creative Industry Agglomerations in Explaining the Wealth of European Regions.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Vol. 20, No. 8, August 2012:1263-1280.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科学技术
《晋控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晋能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科学技术创新团队风采展示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路径探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