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龙城飞将的悲剧命运

2014-12-08于海玲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统治者

于海玲

摘要:李广是西汉时期的名将,战功卓越,但是终其一生也未能封侯,落得个引刀自刭的悲惨结局,当朝位高权重的统治者应对李广悲剧性命运负主要责任。

关键词:数奇;悲惨命运;统治者

提到李广将军,人们在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位英勇善战、才智过人、善待士卒且正直清廉的军人形象。然而这样一位让匈奴闻风丧胆的西汉名将,又为何使满腹才情的王勃发出 “时运不齐, 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的慨叹呢?

一代名将, 卫国戍边, 威名远播, 被匈奴誉为“ 汉之飞将军” , 身经七十余战, 终其一生却未能封侯, 落得个引刀自刭的悲惨结局, 这究竟为何,让我们在司马迁的《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寻找答案。

在《李将军列传》, 司马迁多次直接或间接表达了李广的“数奇”命运。从表面上看,我们似乎也应该将李广悲剧的一生, 归结于他天命不好。然而,笔者认为探究李广悲剧的原因不能仅浮于文章表面,还应该结合司马迁写《史记》的背景,去寻找隐含在文字背后的深层原因: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为了实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目标而隐忍苟活下来,他要借《史记》以寄托自己的孤愤。 而作为当朝人记述当朝事, 他必有所顾忌,有些事如果秉笔直书, 不但性命难保, 而且自己的寄托之作也将无法“ 藏之名山, 传之后世”。因此,司马迁只能在许多地方采用曲笔的方式, 把自己的真实意图隐藏在字里行间。笔者认为,司马迁的所谓“数奇”论背后隐藏着司马迁对于汉朝统治者的控诉,也就是说当朝位高权重的统治者应对李广悲剧性命运负主要责任。

李广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朝。文帝十四年时,“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初出茅庐的李广已经显示出了自己军事才能,对此文帝只是感慨道“: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可见文帝虽认识到李广的才能, 但宁肯与匈奴和亲, 也不愿任用李广,这就使李广陷于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困境。若文帝能知人善任,李广又何愁不能封侯!而司马迁有意把李广的才勇和文帝的感慨放在一块叙述,正是这一对比安排,为后文通篇的“数奇”“不侯”埋下伏笔,才能让我们发现隐含在“数奇”之后的真相。

汉景帝时,李广在平定七国之乱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这本是他日后封侯的绝好资本, 但是由于缺乏政治敏感度,他没有及时洞察景帝与梁孝王之间的矛盾, 也没有看到 “削藩”的必然趋势,贸然接受梁孝王的将军印。这“一失足”使李广成为景帝与梁孝王这两兄弟相争的牺牲品,最终失去了他前半生唯一一个以功取侯的机会。

武帝时,李广的名声已经很高了。这一时期,为了夺回匈奴强占的领土, 开拓新的疆域, 汉武帝发动过多次讨伐匈奴的战争,这不正是李广施展才能的天赐良机吗?许多人都因抗击匈奴有功而加官晋爵,为何英勇如李广却未能封侯,而以自杀收场呢?

笔者仔细分析了《李将军列传》和《卫将军骠骑列传》,其中关于李广在武帝时期参战的文字记载一共有五次:

(1)第一次是“马邑城诱单于”,李广作为骁骑将军出战,但由于汉军的计划被单于察觉,所以“汉军皆无功”。马邑城的无功而返本是战争中的常事,并不能代表什么。如果真要追究责任,主将韩安国以及任用韩安国的汉武帝应负一定的责任。

(2)第二次是元光五年,李广以卫尉的身份率兵到雁门关讨伐匈奴,结果被匈奴兵生擒。所幸李广英勇机智,顺利逃脱。再看同时出征的其他人的功绩:“青至茏城,斩首虏数百。骑将军敖亡七千骑;卫尉李广为虏所得,得脱归:皆当斩,赎为庶人。贺亦无功。”此次出征,胜少败多,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匈奴兵力远胜于西汉。虽然历史上有不少以多胜少的战役,但是对于深入敌人领地去袭击人数远胜于己的汉军来说这并非易事,且看这次战争中唯一取胜的卫青只“斩首虏数百”就是明证。笔者认为卫青取胜,除了自身的才识,还在于作为武帝宠妃之弟而得到的“特别照顾”。

(3)第三次是在元朔六年“广复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军出定襄,击匈奴。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而广军无功。”作为后将军的李广可能与敌军正面交锋的机会也没有,又何谈立功封侯?

(4)元朔八年,“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这次的李广无疑是倒霉的,行军没有多久就遇到了匈奴左贤王的四万骑兵,以四千对四万,实属以卵击石。可在如此不利的形式之下,李广依然镇定自若,率兵撑到第二天张骞赶到之时。虽然此次“军功自如,无赏”,但是我们能看出李广决不是像其他人所认为的已经不适应于武帝时的战争。

(5)在李广的多次请求之下,武帝终于在元狩四年任命李广为前将军,跟随卫青出战。卫青从俘虏口中得知了单于的位置,身为前将军的李广自然应参与这次捕获行动,可是汉武帝“以为李广老,数奇”暗中告诫卫青不让李广参与抓捕单于的行动,而卫青为了让自己的救命恩人兼好友公孙敖立功,“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把李广调到了右路军。右路军在道中迷路没能及时赶到战场。此战以单于逃跑结束。事后,卫青派人向李广追究责任。李广愤怒至极,念及自己一生,发出“岂非天哉”的感慨后,带着无限的遗憾离开人世。

从文帝的“生不逢时”到武帝的“数奇”之论再到李广的自叹天命,司马迁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将统治者迫使李广自杀的原因讲得清清楚楚。虽然不能否认李广的悲剧有其自身的原因,但是统治者应对其悲剧负主要责任。

参考文献

[1]王利器主编,《史记注译》,陕西:三秦出版社,1988

[2]韩兆琦译注,《史记评议赏析》,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

[3]颜吾芟, 从《史记.李将军列传》看 “李广难封”,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

猜你喜欢

统治者
园林的政治功能研究
兔死狗烹
从几枚官印看辽统治者如何以佛教来巩固他们的统治
论蒙元统治者对“象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统治者的知识储备论
西方哲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思想
汉朝统治者的哲学观对汉代服饰的影响
追踪迈锡尼文明:拉科尼亚的统治者
《公民大会妇女》的统治者问题
吕后形象的女性主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