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罗笔下的疯女人

2014-12-08张倩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劳埃德玛德琳疯女人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于门罗笔下的三位“疯女人”:歇斯底里型,狂躁型,忧郁型,进行分析。透过门罗细腻的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女性的精神状态在男权社会的压力之下如何变得扭曲癫狂。

关键字: 门罗;疯女人;女性主义

艾丽丝·门罗是加拿大文学繁荣期的三大小说支柱之一,她被称为加拿大的“契诃夫”。2013年艾丽丝·门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她自己的生活经历也使其对女性命运有着异乎寻常的关注。门罗笔下有一群疯癫的女人。她们游走在人群边缘,受到沉默的敌视。“疯癫”这一现象首先得到了哲学家的关注。法国著名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在1961年出版博士论文《疯癫与非理智——古典时期的疯癫史》。

疯人作为嘲弄对象,是因为其外在的混乱与非理性,但是作为威胁,是因为其内在的理性与自然。疯癫在西方文明史与理性相对,构成一个独特的向度。在西方文学史上,疯癫也有一个发展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与西方女性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女性疯癫者。

“疯女人”这一艺术形象来自于夏洛蒂·勃朗特《简·爱》。在《简·爱》中,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梅森体现了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压制与迫害。后来被女性主义者发掘出来,代指女性被男权社会压抑、遮蔽,处于孤立、缄默的他者地位的形象和意涵。

本文借鉴了福柯《疯癫与文明》中对于疯癫类型的划分:抑郁症和躁狂症,歇斯底里和疑病症。笔者主要是选取了门罗笔下的抑郁症,躁狂症和歇斯底里三种类型的女性,针对其产生这样癫狂状态的原因,用女性主义的观点分析门罗笔下“疯女人”背后的理性内在。

一歇斯底里型

《谢谢让我们搭车》是门罗早期的作品,收录于《快乐影子之舞》。《快乐影子之舞》是门罗发表的第一篇短篇小说集,也是获得加拿大总督大奖的第一部作品。

在这篇文中,年轻的门罗就透露出对于“不正常女性”的关注。她塑造了一位歇斯底里的姑娘——洛伊丝。

洛伊丝看似不正常,但是这种疯癫确是两性关系的不平等造成的。在传统社会家庭中,女性必须依靠自己的魅力吸引到男性与之走入婚姻。洛伊斯在这条道路上努力,但却和其自身内在的自尊与需求形成了巨大力量的撕扯。或者自我需要占了上风,洛伊斯显露出歇斯底里的形象,或者忽视自我,满足男性需要占了上风,洛伊斯冷淡顺从。这种摇摆造成了这一形象的“疯”的特征。

二狂躁型

《弗莱兹路》收录于第二部短篇小说集《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中》。《弗莱兹路》的主线是班尼叔叔的结婚记。通过班尼叔叔失败的婚姻,门罗塑造了一个典型狂躁型的“疯女人”形象——玛德琳。

玛德琳的形象通过母亲的叙述,黛尔的眼睛,和班尼叔叔的讲述,完成了塑造。她是一个表面上瘦弱,但是骨子里非常疯狂警惕的女人,恰恰切合西方女性批评史上有名的“疯女人”形象。

“虐待”戴安是玛德琳作为“疯女人”最大的危害。玛德琳疯狂的暴力行为与作者详细描写的保护幼崽的母狐行为吻合。

玛德琳的形象即“被逼疯的女人”。笔者主要从文本着手,分析其被逼疯的原因。

虽然文中对于玛德琳哥哥曼森·豪威并没有正面的描写,但从门罗的侧面描写,我们可以看出曼森·豪威完全以控制者自居。他并没有把她当作人来尊重,她只是他急于摆脱的累赘。玛德琳在原来家里毫无地位可言,她极度缺乏安全感,因此也造成了她对外界的接触极度敏感,精神极度紧张。

而后,玛德琳受到了班尼叔叔为代表的弗莱兹路的压力。班尼叔叔并不是一个具有伤害性的人物形象,但其男性本质的需要对玛德琳来说也是一种隐形的压迫。首先,班尼叔叔娶妻的目的首先是性欲的驱使,因此班尼叔叔肯定有过对玛德琳的性暗示。其次是班尼叔叔对于戴安的占有欲。戴安是班尼叔叔和玛德琳相互争夺的对象。戴安与班尼叔叔与日俱增的感情使得玛德琳产生了危机感,也伴随着暴力行为。戴安也是班尼叔叔对玛德琳进行精神压迫的工具。

玛德琳的“疯女人”特质——狂躁,表现的具体而鲜明。同时,门罗也在细腻的叙述中,将其被逼疯的“凶手”娓娓道来。

三忧郁型

《多维的世界》中的多丽也是一位不正常的的女性形象。她是一个忧郁型的疯女人。而她的疯狂,丈夫劳埃德是罪魁祸首。

文章采取了倒叙的手法,多丽一直沉浸在极度的痛苦中,因为丈夫劳埃德发现无法控制多丽后,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在她逃离家里一夜,清晨返家后发现家里已经发生了人间惨剧。

多丽无法摆脱痛苦,陷入精神的癫狂状态。劳埃德却一直没有放弃对她的控制。他给她信。信中没有忏悔与痛苦,却给多丽描绘了一个多维的世界。他告诉多丽,孩子们依然活在另一维的世界中。正是这一点触动了多丽极度敏感的内心,她开始动摇,开始相信劳埃德。“她觉得,她活在这个星球上并没有别的原因,只为和他在一起,努力去理解他。”她要去找他。

门罗却让多丽的命运转了个弯。多丽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出了事故的男孩。多丽在守护那个受伤男孩的时刻意识到自己真正活着的价值,放弃了去劳埃德那里的机会。

多丽的悲剧是屈从男性权利的悲剧。多丽一直在努力忽视自我来迎合丈夫无限膨大的控制欲,劳埃德血腥杀害孩子的惨剧之后,依然无法摆脱。门罗用这种极端的境况似乎在诉说着女性血泪的背负。

对于“疯女人”这一群像,门罗一直在关注。门罗笔下的“疯女人”形象各异,但都存在着共同的特征:她们都是被逼疯的女人。可以说,她们精神的异变都是在外力的作用下。通过她们不同的命运,我们可以透视出门罗对于两性关系不平等的关注,可以透视出女性在遭到压迫之后的心酸血泪,可以透视出女性在走向自由之路上的步步维艰。与福柯笔下的疯癫史相似的是,在疯癫与理性之间的摇摆推动了西方文明的进程,也推动了女性解放之路的前进。

参考文献

[1][加]艾丽丝·门罗 快乐影子之舞[M] 张小意 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3

[2][加]艾丽丝·门罗 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M] 马永波 杨于军 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3

[3][加]艾丽丝·门罗 幸福过了头[M] 张小意 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3

[4][法]米歇尔·福柯 疯癫与文明[M] 刘北城 杨远婴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简介:张倩,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方向:加拿大作家 爱丽丝门罗

猜你喜欢

劳埃德玛德琳疯女人
疯女人
玛德琳
跟着“小天使”一起成长
大家来听音乐会
一次孤独实验
玛德琳不是疯丫头
疯女人
《玛德琳》
克里斯托弗·劳埃德:学习不是填充碎片化知识
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