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竞技体育人才培养
——教练员现状研究

2014-12-07吴友良

少年体育训练 2014年3期
关键词:敬业精神教练员竞技

吴友良,宋 旭

(1.安徽工程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2.合肥师范学院体育系,安徽 合肥 230061)

安徽省竞技体育人才培养
——教练员现状研究

吴友良1,宋 旭2

(1.安徽工程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2.合肥师范学院体育系,安徽 合肥 230061)

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安徽省是国内人口大省,竞技体育水平一直游走在国内中下游。安徽体育健儿曾多次代表国家参加各类世界级比赛,但夺金点远不敌兄弟省份,优势不明显。安徽省竞技体育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必须遵循竞技体育发展规律,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全面提高教练员的综合能力。教练员在运动训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是高水平运动员能否继续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而教练员业务能力的高低对提高运动员成材率和减少资源浪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安徽省竞技体育教练员现状研究。调查对象为安徽省17个业余体校、职业运动技术学校及二、三线教练员。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严格按照社会问卷标准设计了300份调查问卷,发放运动员100份,收回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78%;发放给教练员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18份,有效率78.7%;发给管理人员50份,回收45份,有效率90%,通过检验,达到研究要求。

1.2.2 数理统计法 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处理,以频数为主要指标进行统计、整理,并以绘制图表。

2 教练员的必备综合素质

2.1 教练员的敬业精神

教练员的敬业精神不但能影响同行教练员,在日常的运动训练中也有着督促和鼓励运动员的作用。教练员的敬业精神对培养运动员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教练员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条件,敬业精神在新世纪被赋予新的内涵,是事业心、集体荣誉感、刻苦钻研的精神、敢于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的综合体现,是教练员必备的精神基础。调查可知,安徽省教练员绝大部分都具备敬业精神,还有小部分教练员敬业精神较差,这些教练员成了安徽省竞技体育发展的阻碍因素。

2.2 教练员的心理素质

当今的竞技体育比赛是异常的残酷,而成功者往往只有一些佼佼者,这些运动员的成功同时也就是教练员的成功,因此对教练员的综合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教练员在成功的道路上必须经受很多常人无法面对的困难和问题,还要经受各种考验和挑战。教练员在执教的过程中要懂得控制自己情绪,面对各种比赛训练时要做到不骄不燥,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品质。比赛结束后要懂得总结经验,要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为运动员训练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从外在条件上保证训练的质量和水平。调查可知,安徽省教练员中意志品质好的占63.7%,意志品质差的教练员占36.3%。也有36.4%的教练员对自己的情绪控制有所欠缺,面对失败时表现的很沮丧,面对胜利骄傲自满,37.9%的教练员不善于人际交往,从总体上看安徽省教练员队伍的心理素质存在着欠缺。

2.3 教练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调查显示,有65.5%的教练员理论基础较差,主要原因是他们中的大部分来自专业队或是退役运动员,没有受过过专业的理论学习培训。据调查,只有32.8%的教练员参加过1~2次培训,而参加过4次以上培训的教练员就更少了占总人数的3.1%,更让人不敢相信的是还有33.4%的教练员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通过相关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加强教练员的业务培训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预想提高安徽省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就必须提高组织者的整体水平。

2.4 教练员的教学训练能力

调查显示,有48%的教练员不重视传授运动员理论知识,最主要原因是教练员自身文化水平限制。教练员只注重专业技术水平的传授而忽略理论知识的传授,将严重影响了运动员成才。作为一名教练员向运动员传授技战术是教练员最基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运动员成才的一个重要步骤。对运动员缺乏理论知识传授的教练员占53.1%,也有可能是教练员的工作态度和认识不够。运动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能忽视,有时候运动员的创造力对运动成绩的提高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对一名优秀运动员的培养不光是技战水平,更重要的是对运动员精神和品质的塑造,有60.7%的教练员注重对运动员品质的培养。竞技体育运动是非常残酷的,运动员要面对各种问题,如训练艰苦、失败、伤病等,没有坚韧的意志品质是不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运动员,也不可能站在最高领奖台了。

2.5 系统化训练

据调查,采用科学选才的教练员只占35%,而经验选材的教练员占61.7%,传统的经验选材存在着很多弊端,但也不能忽视经验选材的作用。在选材这一块还是要提倡科学选材,避免选材中出现误差,造成资源浪费。运动员的成才离不开科学训练计划的制定,制定长期训练计划的教练员有42%。在科学训练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运动员和教练员相互间的信息反馈,教练员在训练中得到反馈信息后,经过教练员的调整、加工,再将信息反馈给运动员,反复循环达到运动训练的最佳效果。正确运用即时信息反馈与延迟信息反馈能加速攀登技术高锋的进程。训练的过程中信息反馈是多方面的,教练员应该采用多种反馈方式将信息传达给运动员,达到训练的最佳效果。调查显示,大部分教练员采用的是经验反馈法,这种反馈方式占的比重比较大,达到78.4%,也有6.7%教练员采用心理测试反馈方式。心理训练是科学训练的重要环节,很多例子表明,优秀的运动员都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然而在现实中,采用这一科学训练的教练员太少。

2.6 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

调查显示,教练员对运动员未来出路基本上不关心占26. 9%,表明这些教练员在对运动员未来发展比较冷漠,对运动员出路关心不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成为社会主体,家长对子女未来的从业方向呈多元化趋势,给运动选材招生造成很多困难。教练员应该经常与运动员的家长保持联系与沟通,通过经常交流取得家长对运动训练的理解和支持,家长的支持直接关系着运动员的成才。调查发现,24%的教练员会与家长交流沟通,74%的教练员存在着偶尔或者从不沟通的状态。

3 教练员的结构

调查显示,只有0.8%的教练员学历在研究生层次,高学历的教练员人数太少;拥有本科学历的教练员占22%,大多教数练员只拥有在大专学历,这一学历层次占52.9%,而大专以下学历占24.3%,安徽省教练员的学历层次一半以上的集中在大专,由于文化程度低,限制了他们对新理论新技术的接受与运用,这种现状直接导致教练员学术、科研水平呈低产出态势。从安徽省教练员的学历上看,缺乏高学历教练人才,不利于新理论新技术的开展应用。调查显示,35岁以下的教练员占41%,可以看出年轻的教练员比较多,存在着训练经验不足,临场指挥能力差等不利因素。36~49岁的教练员占50.3%,这部分教练员比较集中,训练经验丰富,临场指挥能力强,但是面对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战术往往接受能力比较差。50岁以上的教练员占8.4%,这部分教练员过少,而这部分老教练员有着非凡的意志品质,经验丰富,面对突发应急事件能很好地处理指挥,学历层次低,接受能力差不利于新知识新理论的运用。调查显示,安徽省教练员整体年龄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合理的年龄梯队格局,主要集中在青年和中年层次,50岁以上的教练员过少。安徽省教练员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48.4岁,教练员老年化现象过于突出,很多教练员的教龄在15~30年间,对运动员的训练和临场指挥有着丰富的经验,接受能力差,有部分教练员对新理论和新的技战术有着抵触心理,这些人中的很多教练员对高科技仪器、网络技术等方法应用能力差。

调查了解到,安徽省有922名教练员,平均每人在公开体育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为0.68%篇,有很多的教练员希望有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的机会。有49.3%教练员订有2种关于体育方面的刊物,有23.8%的教练员订了3种以上关于体育方面的刊物,也有12%的教练员从不订任何刊物。

4 安徽省竞技教练员的工作困惑

安徽省地理优势不明显,经济条件有限,有时候出现教练员各方面条件都达到优秀教练员要求后,但仍不能保证运动员训练质量的显著提高。安徽省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这一块有关部门重视层度不够,管理制度、奖罚制度、训练场地等方面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很多教练员关心训练场地条件,也注重运动员健康和训练质量,这样的教练员群体是安徽省竞技体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力量。由于每个教练员的背景、修养、性格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他们所表现出工作能力及方式亦有很大区别。相关主管部门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解决教练员的后顾之忧,使教练员充分地投入到运动训练中,为安徽省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 论

安徽省教练员中大部分教练员具有较好的业务基础, 有些教练员在敬业精神、训练水平、情绪控制等方有待提高,在系统训练、处理运动员、家长关系等方面有所欠缺,阻碍了体育人才队伍。在科学训练迅速发展的今天, 在迫切需要从根本上提高教练员素质的呼声中,学习和继承优秀教练员的训练方法和成功经验固然很重要,但是,总结和研究优秀教练员具有的基本能力结构,就更加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教练员的业务能力关系到运动员的未来发展,优秀教练员是造就优秀体育人才的先决条件。

5.2 建 议

为了进一步调动教练员工作积极性,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应该对训练机构相关制度进行改革,制定合理的竞争上岗制度与奖金福利的分配制度。主管部门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应在人员管理上优化配置;有些老教练员对新理论新技术持排斥态度,开展教练员思想教育活动,强化教练员的知识结构和综合业务水平,切实为教练员排忧解难;有关部门应积极开展教练员的培训工作,为教练员拓宽眼界便于教练员了解运用新知识新技术,对训练有着积极的意义;体育管理者应该充分发挥作用,加大奖励政策,积极鼓励教练员科研创新,积极引导教练员参与科学研究,为安徽体育迈上新台阶做贡献。

[1]吴燕波,陆明辉.广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教练员现状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1):10-12.

[2]王洪耀,范秦海.论教练员经验与理论知识的辩证关系[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5):610-612.

[3]尹军,于勇.对我国部分项目优秀教练员能力结构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10):45-45.

G808.14

A

1674-151X(2014)03-077-03

2014-01-19

安徽省体育局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11-12D262);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10sk290zd)。

吴友良(1988~),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敬业精神教练员竞技
儒家敬业精神融入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探析
敬业精神
竞技精神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意识
花与竞技少女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大学生敬业精神培养的研究
竞技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