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心衰死亡与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的关系探讨
2014-12-06广州市番禺区新造医院511436邓诗国
广州市番禺区新造医院(511436)邓诗国
心力衰竭时心脏的搏出量明显降低,有效血容量明显减少,导致全身静脉压升高,且心衰患者多并发低蛋白血症[1]。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患者的多项激素分泌水平及细胞因子均可于病程进展中发生变化,并对患者预后发挥作用[2]。为研究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死亡与贫血及低蛋白血症间的关系,本院对169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69例住院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其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全部患者均根据主要临床表现、既往病史、入院后心电图、胸片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确诊。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3],全部为Ⅲ~Ⅳ级,均因心功能不全的症状有所恶化而住院。存活组115例,其中男66例,女49例。年龄60~91岁,平均(73.45±7.28)岁。死亡组54例,其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60~93岁,平均(76.27±7.89)岁。全部患者均排除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患者、急性出血性疾病患者、严重的原发性肝、肾功能损伤患者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2 方法
1.2.1 检测指标与方法 检测全部患者的血清白蛋白与血红蛋白数值。全部患者均于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mL作为血液样本,经离心沉淀后取血清,以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白蛋白与血红蛋白数值。
1.2.2 检测结果评估标准 低蛋白血症评估分级标准:28~35g/L为轻度,21~27g/L为中度,<20g/L为重度。贫血评估分级标准:根据血红蛋白分级,男性90~120g/L、女性90~110g/L为轻度,60~90g/L为中度,30~60g/L为重度,<30g/L为极重度。
1.2.3 统计学方法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数值,评估两组患者的贫血与低蛋白血症发生与分级情况并进行对比。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均采用统计学专用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血清白蛋白与血红蛋白 死亡组患者血清白蛋白与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存活组患者,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见表1。
表1 血清白蛋白与血红蛋白数值对比表()
表1 血清白蛋白与血红蛋白数值对比表()
2.2 低蛋白血症评估分级结果 死亡组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存活组,且低蛋白血症程度显著重于存活组。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见表2。
表2 低蛋白血症评估分级对比表[n(%)]
2.3 贫血评估分级结果 死亡组贫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存活组,且贫血程度显著重于存活组。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见表3。
表3 贫血评估分级对比表[n(%)]
3 讨论
慢性心衰是临床一种危重症综合征,主要可见心泵功能衰退,同时伴有肺、肾、肝等脏器的功能异常,对心衰的病程进展与预后产生影响[4]。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肌梗死后存活率的提高,以及人口寿命的延长,使得老年慢性心衰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男性心衰患者2年内的病死率可达37%,6年的病毒死率可高达82%[5]。慢性心衰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往往受损,并且副交感神经的受损程度更高,易引发猝死或不良预后[6]。血清白蛋白与血红蛋白是临床中的常用检测指标,在心衰患者中这两项指标均有明显下降,因此可认为,这两项指标与慢性心衰患者的死亡或不良预后均具有重要联系。
血清白蛋白具有物质转运、维持血浆渗透压与能量代谢等重要作用。低蛋白血症是评估心脑血管疾病的一项指标。分析慢性心衰患者合并低蛋白血症比例较高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几点相关:1)体液潴留导致的血容量升高,因稀释作用而引发低蛋白血症。2)肝脏功能异常。3)胃肠功能减弱,食欲不振影响营养的摄取。4)毛细血管缺氧,通透性提高,白蛋白向组织间隙转移增加。5)并发蛋白尿,流失白蛋白。6)心衰病程进展导致的机体消耗量增加,急性应激性蛋白与炎性因子生成增加,使低蛋白程度加剧。
慢性心衰患者并发贫血可能与以下几点相关:1)心衰病情进展引发的胃肠功能减弱,从而导致微量元素铁的摄入量下降。2)血管紧张素置换酶抑制剂的应用,尤其是应用量较大时,可影响肾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生成。3)心衰进展中激活了肾素、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系统,使得血管紧张素的分泌量升高,发生钠水潴留而产生稀释性的贫血。4)心衰引发的如肿瘤坏死因子细胞因子活性加强,对肾EPO与骨髓EPO活性造成干扰,影响了骨髓红细胞组成的内皮系统释放出铁离子。5)心衰引发的肾灌注不足,导致肾功能减弱,EPO生成降低。本文结果说明,贫血与低蛋白血症与老年慢性心衰具有密切关系,可作为老年慢性心衰预后的评估指标。
[1]葛海龙,富路,李佳,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患者血浆肾素活性抗利尿激素和脑钠肽的变化[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2):124
[2]王国平,张建军,赵先进,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雄激素低下患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药物干预作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6):537
[3]陈懋生.卡维地洛治疗65例慢性心衰患者的目标剂量与耐受情况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4):47
[4]金争鸣,胡晓晟,陈君柱,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5,44(4):262
[5]吴学思.慢性左心衰的治疗-由病例看治疗原则[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3):161
[6]张灼辉,谭健强,张绮莲.美托洛尔缓释片对慢性心衰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7):1030